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程提优测评卷(人教版)
展开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力提优测评(B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时时刻刻在进行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CO2
B.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
C.人和动物呼吸需要氧气
D.碳氧循环过程中元素种类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详解】
A、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B、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的放出氧气,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不会越来越少,此选项错误;
C、人和动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来支撑生命活动,此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氧循环过程当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木炭还原氧化铜
【答案】C
【详解】
A、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答案】A
【详解】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能减排,故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A。
4.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主要是利用石墨( )
A.具有导电性,防辐射 B.密度小,减轻机身重量
C.熔点高,耐高温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答案】C
【详解】
航天飞机与空气的磨擦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覆盖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是: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这样才能对航天飞机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C。
5.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分析】
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详解】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6.科学家已证实了有一种具有空心球状结构的N60分子,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N60和N2都是氮元素的单质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
C.N60中含有30个氮分子 D.N60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答案】C
【详解】
A、N60和N2均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两者均是氮元素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14×60=840,故选项正确;
C、物质N60是由N60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D、N60是单质所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图所示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并提高温度
B.理论上试管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b增加的质量
C.a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
【答案】D
【详解】
A、网罩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正确。
B、理论上a中减少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b中增加的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理论上试管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b增加的质量,正确。
C、a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碳能夺走氧化铜中的氧,说明碳具有还原性,正确。
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铜倒出来,铜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不能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错误。
故选D。
8.用石灰浆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
A.石灰浆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钙
B.石灰浆与水作用生成碳酸钙
C.石灰浆日久水分蒸干变硬
D.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答案】D
【详解】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故选D。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答案】A
【详解】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性质:CO2的密度大于空气,CO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稍小,此选项错误;
C、用途: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气体肥料,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此选项错误;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炭层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燃烧,此选项错误;
B、把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此选项正确;
C、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石灰水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D、灼热的炭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而不能除去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的性质。图中,a、c为用紫色石蕊水溶液润湿的小纸花,b为用紫色石蕊水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c比a先变红 B.c变红,b不变红
C.a、c变红,b不变红 D.c比a先变红,b不变红
【答案】D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紫色石蕊变红色;故在如图装置中湿润小花变色顺序为ca,而b处小花不变色;
【详解】
由分析得:
A、c比a先变红,但是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错误;
B、c变红,b不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C、a、c变红,b不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错误;
D、c比a先变红,b不变红,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正确。
故选D。
12.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
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
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
【答案】C
【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等),化学性质(具有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 制气
C.收集气体 D.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A
【详解】
A、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此选项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4.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B.软塑料瓶变瘪
C.石蕊溶液变红 D.气球上浮
【答案】A
【详解】
A、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既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能反映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软塑料瓶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能反映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反映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气球上浮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反映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能证明某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木条熄灭 |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木条复燃 |
C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石灰水变浑浊 |
D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溶液变红 |
【答案】C
【详解】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能支持燃烧,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某气体是CO2,故选项正确。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氯化氢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详解】
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
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24分。
17.碳单质还原性的用途
(1)用于冶金,能将金属从_____里还原出来。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
(1)金属氧化物 2Fe2O3 + 3C4Fe + 3CO2↑
(2)C + CO22CO
【解析】
(1)碳用于冶金,能将金属从金属氧化物里还原出来。焦炭还原氧化铁反应为氧化铁和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Fe2O3 + 3C4Fe + 3CO2↑。
(2)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C + CO22CO。
18.2019年碳家族再添新成员,某研究小组合成出第一个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纯碳分子,其结构如图所示。回答: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 若碳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尝试写出环状纯碳分子的化学式_____。
【答案】4 CO2(或H2CO3) C18
【详解】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可见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若碳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要求的化合物可以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或碳酸H2CO3等)。
(2)环状纯碳分子由18个碳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18。
19.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
【答案】水 CO2+H2O=H2CO3 ④ 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
(1)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一个喷水,一个没喷水,所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故填:水。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玻璃管内向下走,故④号棉球先变色,故填:④;密度比空气大。
20.将气体X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
(1)若观察到A中黑色CuO变红,B中无水CuSO4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则X可能是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通入的气体x是CO,则B中的现象为_______C中的现象为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 氢气2 H2+CuOCu+H2O
(2) 无明显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CuOCu+CO2
【详解】
(1)将气体X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黑色CuO变红,B中无水CuSO4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A中黑色CuO变红说明该气体能与CuO反应,B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有水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无二氧化碳生成,则X可能是氢气(或H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2)若通入的气体X是CO,CO能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2,则B中的现象为无明显现象,C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2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物质转化中氧化产物是__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CO2
(2)+2
(3)
【分析】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A、B在高温下生成C、D,且D为红色单质,推出A为氧化铜,B为碳,C为二氧化碳,D为铜,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E,推出E为碳酸钙,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1)由分析知,AB反应中存在化合价升降,其中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由+2价变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4价,物质转化中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A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则CuO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2。
(3)反应①为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2.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的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 实验步骤 | 现象与结论 |
此气体可能是CO2 | ____ | ____ |
产生此气体的符号表达式可能是_______;
(2)若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下图中的______,收集装置选用(填序号)______;
(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____端导入(填“a”或“b”)。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答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B E或F a B C
【详解】
(1)检验CO2的方法就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会变浑浊;实验室制取CO2的符号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
(2)制取CO2用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装置;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用洗气瓶收集,故选E或F;故填:B;E或F;
(3)CO2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气体从a进b出;故填:a;
(4)制取乙炔用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且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但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故收集装置选择C。故填:B;C。
四、计算题:共16分。
23.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的稀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已知:该石灰石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求: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00g−116.2g=8.8g
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2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