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课件ppt
展开科拉超深钻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所进行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达12,262米。它曾是世界上最深的钻孔,这个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ptu OP-11油井(12,345米)两次打破,现时排名世界第三。
所钻深度12Km,只占地球半径的1/526。
人类试图用钻井的方法来了解地球内部,但是人类钻井最深处才12,345米,相比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来说,差距太远,还远不能了解我们地球的内部。思考: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呢?依据是什么?
方法:科学家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依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发生频率高,释放大量能量,对人类影响最大。
速度较快固、液、气传播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分横波和纵波。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晃动;因为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
(2)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观察横纵坐标,说明横波和纵波在图示虚线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纵波传播速度在此处突然增加
纵波传播速度在此处急剧降低由13.3千米/秒突然降为8.1千米/秒
借助于地震波,科学家们画出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曲线图。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科学家将这两个界面确定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地壳: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熔融状态物质组成,是岩浆发源地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有一层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千米的深度时,温度便接近岩石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分和挥发性组成的参与下,岩石发生选择性的熔融,逐渐形成熔融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A.外地核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
1.2018年8月5日19时46分,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地区附近发生6.8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2.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 )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指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且削弱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使地球成为“蓝色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
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主要分布地球表面。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右图是一张地表环境的图片。请说出图片中各个圈层的代表性地物,并依据图片信息举例说明圈层间的相互联系。
圈层:图片中包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空气、蓝天、白云等; 水圈:湖泊、水体、地下水等; 岩石圈:岩石 生物圈:青草、牛羊、放牧牛羊的人等。
大气圈为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水圈为生物生存提供水分;岩石圈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生物提供了立足之地。人类活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2017年2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首次下潜。这是“蛟龙”号2017年开展的“第一潜”,也是我国首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下潜深度3500米。“蛟龙”号克服重重环境和技术困难进行深海探索,除了海洋资源开发探路,还承担着许多像海洋生命、地质演化等科学研究使命。
“蛟龙”号下潜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该圈层是否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水圈否,比如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等,位于海平面以上。
3.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下题。
1.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由坚硬岩石组成2.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本节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震波,横波S,纵波P,第1次变化,第2次变化,第3次变化,探究活动1,地壳固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授课ppt课件,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