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第二学期级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武昌区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获胜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B.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C.在僵持状态下,甲拉布带的力与乙拉布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
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如图所示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
A.钩码的重力 B.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3.如图甲所示,小枫将他的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现用水平力F1向右匀速推动物理书,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书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
情况是( )
A.F和f不变,P变大 B.F和P不变,f变大
C.F变小,P和f均变大 D.F不变,f和P均变大
4.如图所示是小枫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由(1)(4)说明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b.由(2)(5)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由(3)(6)说明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化法.
A.abcd B.abc C.acd D.bc
5.小红同学尝到了知识归类整理的甜头,学习物理后对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各类仪器的原理
B.生活工具的原理
C.物理量单位
D.能量转化
6.小枫手提着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教学楼一楼步行到三楼,用时0.2min,他步行的路程为12m,下列估算合理的是( )
A.小枫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B.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0N
C.小枫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3000J D.小枫在此过程中做功功率为505W
7.学习了初二物理后,小枫明白了作图法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方便地认识和研究物理问题.如图所示得几种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8.如图,是教科书上的两个实验: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
“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研究的有关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C.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先变大后变小
9.小枫将他的文具盒的一端抬起形成一个斜面,把他的橡皮放在斜面的顶端如图所示,改变斜面的倾角,由静止释放后的橡皮沿斜面下滑,对应橡皮的下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所受支持力做了功
B.橡皮所受的支持力、重力都做了功
C.橡皮受到了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作用
D.倾角越大,橡皮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
10.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张湘祥在男子举重62公斤级的决赛中摘得金牌,如图所示,挺举
成绩是176公斤,用时2.5s,举起杠铃保持3s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完成此次举重整个过程中都对杠铃做功
B.地面对张湘祥的支持力与张湘祥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杠铃静止在空中时手对杠铃的力与杠铃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他举杠铃保持不动时两手间的距离越大,运动员手臂用力越大
11.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小红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她对一些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游泳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轻,是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
B.高原边防哨所战士要用压力锅煮面条,是因为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C.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等候地铁,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潜水员在较深海水中工作时要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右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象.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B.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8N
C.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D.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700Pa
13.小枫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跳远助跑”利用了速度越快,惯性越大的知识
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来增大摩擦的知识
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知识
D.“游泳”时利用了浮力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
14.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所示,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下,会看到它从斜面上加速滚下,滚到水平面上后减速停止,然后又反向滚回到斜面上,这样来回滚几次,最后停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它加速滚下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B.在水平面上滚动时,主要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C.滚动过程中速度为零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
D.若斜面和水平面是光滑的,该装置就可以一直这样来回滚动
15.小红同学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同学们在水平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接触面都为相同木板、丙接触面为毛巾),下列是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
B.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其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
越大,摩擦力越大
C.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
D.要想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基础上,需要把长方体木块侧放
16.关于如下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ρ甲<ρ乙
B.图(b)表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C.图(c)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d)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7.小枫和小红同学利用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分别把质量相同的重物G1、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高
C.F1做功的功率大 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18.在研究浮力产生原因时,张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是由容器A和B构成的连通器,并且A和B右侧边缘是重合的,B容器底的中间部分有一面积为80cm2方形孔,将密度为0.6g/cm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B容器中,且把容器底的正方形孔密合覆盖,然后向B容器缓慢注入15cm深的水,发现木块没有上浮,静止在B容器底部.如果在A容器中注入足够多的水,木块在B容器会上浮.有关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重力为4.8N
B.注水前B容器中水对木块的压强为1500Pa
C.要使木块上浮,在A容器中注入的水深至少13.75cm
D.要使木块上浮,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压力至少达到11N
二.非选择题(包括8道小题,共计46分)
19.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上的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善,如图甲所示,安全带比较宽,这是为了 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紧急刹车时,人向前运动拉长安全带,人的动能减少,安全带的 能增加.如图乙所示,是汽车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受到猛烈撞击时的情况,安全气囊此时会自动充气弹出,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不会由于 撞到坚硬的车身上而受到伤害.
20.小红在超市购物时,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她发现前面有障碍物,于是马上用15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车所受的合力为 N;如图所示,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小红向下按扶把,使车前轮向上翘起,这时购物车可视为杠杆,支点是 (写出字母),请画出小红所用的最小动力的力臂L.
2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小枫、小红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
甲、乙所示.
(1)小枫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为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当他在右盘中再加入10g砝码时,木块仍处静止状态,这是因为木块受到向 (填“右”或“左”)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为 .
(2)老师指出小红选择的实验器材更加合理,如图乙所示,选小车代替木块,对实验的好处是 .
(3)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4)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小车进行扭转,这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是否
满足 .
22.小枫用U形管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
(1)他发现用手挤压橡皮膜时,如图甲所示,U形管的 (填“左”或“右”)侧的液面会下降,形成高度差;
(2)通过探究,他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 有关;
(3)在此基础上,小枫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面相平的a、b两种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现象如图乙所示,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 ρb(填“>”、“=”、“<”);另外他还观察到吧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每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都小于橡皮膜在水中所处深度,其原因是 .
(4)如图丙,小枫在一瓶未开口的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了三个大小相同的孔,你认为用手挤压时水
喷射最远的是 孔.
23.为了探究浮力的相关规律,小枫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比较 四幅图,可知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比较图c与图e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图f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图b中物体的密度为 ;图e中盐水的密度为 ;
24.下面是小枫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发现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选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小枫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若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N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总重G=2.5N的钩码,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F、L数据,画出F和的图线如图丙,由图丙可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F与L成 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其重力G的力臂是 m.
(4)在探究过程中,如图丁,在杠杆的右端挂重物G,在力臂为L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图丁所示位置,请在图中做出力F的示意图.
25.快速步行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健身运动,小枫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幅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
示意图.
(1)已知小枫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他的体重为50kg,他在行走过程中对地面的
压强为多少?
(2)小枫根据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枫用40分钟走了6×102步,那么小枫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在该次锻炼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功率为多少?
26.如图甲是卫生间一种智能抽水马桶水箱的示意图,该马桶有冲水和加热功能.其工作原理如图乙:当出水管阀门打开,水从出水管流出,水箱中的水减少,空心铜球就在重力作用下,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通过金属杆AB绕O点转动,向上拉动进水管阀门,使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水箱;当出水管阀门关闭,随着不断进水,水箱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空心铜球随着向上运动,当金属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把进水管阀门堵严,不再进水,如下表为这种马桶的相关参数:
项目
内容
适用水压
0.2﹣0.7MPa
水箱容积
1.8L
冲洗方式
喷射虹吸式
(1)某高楼内的住户家的马桶比地面的配水房高20m,若要该户居民家里的马桶能正常工作,则配水房提供的水压应不低于多少Pa?
(2)如果进水管的阀门的受力面积是24mm2,设计能承担的压强是5×105Pa(超过该压强,阀门就可以关严,不再进水).金属杆AB能绕O点转动,其质量及形变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出水管阀门对杠杆的影响.AB长216mm,AO长24mm,空心铜球体积为220cm3,重力和浮力可以认为作用在其几何中心,请计算出空心铜球的质量最多是多少g?
武昌区2014—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获胜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B. 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C. 在僵持状态下,甲拉布带的力与乙拉布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甲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掌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一对平衡力需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解:A、甲队获胜时,布带相对于甲和乙仍然是静止的,所以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甲之所以获胜,是因为甲的摩擦力较大,故A正确;
B、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B错误;
C、僵持状态下,布袋处于静止状态,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甲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一种拔河比赛,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如图所示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
A. 钩码的重力 B. 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C. 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 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以及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 解:
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即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因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相互作用力,所以,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的理解以及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明白力的相互性及二力平衡关系.
3.如图甲所示,小枫将他的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现用水平力F1向右匀速推动物理书,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书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F和f不变,P变大 B. F和P不变,f变大
C. F变小,P和f均变大 D. F不变,f和P均变大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判断此过程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 解: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
由p=,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
所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
因为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所以摩擦力f不变.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4.如图所示是小枫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由(1)(4)说明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b.由(2)(5)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由(3)(6)说明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化法.
A. abcd B. abc C. acd D. bc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在研究问题是只改变其中需要研究的那一个量,而其余的量保持不变,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a、①④保持了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相同,而改变了力的大小,所以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的关系,故a正确;
b、②⑤保持了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改变了力的方向,所以是研究力的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故b正确;
c、③⑥中,保持了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而改变了力的作用点,所以是研究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故c正确;
d、这种控制其他量不变而只改变目标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它最明显的特点:控制其余量,只改变要研究的量.
5.小红同学尝到了知识归类整理的甜头,学习物理后对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各类仪器的原理
B. 生活工具的原理
C. 物理量单位
D. 能量转化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①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本质是等臂杠杆;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密度计可以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②使用扳手可以省力,因为扳手是省力杠杆的应用;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将水提取到高处的;螺丝刀的本质是轮轴,使用时可以省力;
③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基本单位是Pa,各种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J;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没有单位;
④常用的机械手表工作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风力发电机工作过程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解答: 解:
A、各仪器与原理对应正确,故不合题意;
B、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螺丝刀的本质是轮轴,使用时可以省力.故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各物理量与单位对应也正确,故不合题意;
D、各机械装置与能量转化过程对应正确.故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熟知每一个知识点,并在分析过程中细心对照,方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6.小枫手提着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教学楼一楼步行到三楼,用时0.2min,他步行的路程为12m,下列估算合理的是( )
A. 小枫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B. 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0N
C. 小枫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3000J
D. 小枫在此过程中做功功率为505W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摩擦力的大小;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1)根据v=求出小枫步行的平均速度;
(2)计算出矿泉水瓶的重力,矿泉水瓶的重力及受到的摩擦力;
(3)估测出小枫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根据W=Gh求出小枫克服重力做的功;
(4)根据P=计算功率.
解答: 解:(1)小枫步行的平均速度v===1m/s,故A错误;
(2)500mL=5×10﹣4m3,矿泉水瓶的重力G=mg=ρVg=1.0×103kg/m3×5×10﹣4m3×10N/kg=5N,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故B错误;
(3)小枫的质量约是m=50kg,
小枫受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小枫重力做的功W=Gh=500N×6m=3000J,故C正确;
(4)小枫在此过程中的功率P===250W,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重力、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估测出小枫的质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学习了初二物理后,小枫明白了作图法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方便地认识和研究物理问题.如图所示得几种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压力的作用点、方向进行判断;
(2)根据浮力的方向进行判断;
(3)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
(4)画力臂的方法:首先确定支点;然后找到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延长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做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即可;
解答: 解:A、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指向接触面里,而图中的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故A错误;
B、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而图中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B错误;
C、连接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则动力方向应该垂直于动力臂向右,而图中的动力与最长力臂不垂直.故C错误.
D、动滑轮的支点在绕绳固定侧与滑轮的相切处,动力为作用在自由端的外力,阻力为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是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是阻力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1)(2)考查压力和浮力的三要素;
(3)本题考查最小动力的确定;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作用力问题,可以转化为最大力臂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最长的力臂.
(4)根据杠杆五个要素的概念,确定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如图,是教科书上的两个实验: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研究的有关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B. 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C. 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D. 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先变大后变小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图甲的实验中,通过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反映阻力的大小,又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远近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图知: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可以科学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图乙的实验中,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最终得出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两实验中,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机械能都会变小.
解答: 解:A、甲实验中,如果水平面越来越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故A正确;
B、图乙让不同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速度相同),发现钢球的质量越大、木块被撞击的越远,说明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B正确;
C、两实验中,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这样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研究要求,故C正确;
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都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都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中涉及到两个实验,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有相似的地方:都用到了斜面、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学习中注意总结归纳.
9.小枫将他的文具盒的一端抬起形成一个斜面,把他的橡皮放在斜面的顶端如图所示,改变斜面的倾角,由静止释放后的橡皮沿斜面下滑,对应橡皮的下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橡皮所受支持力做了功
B. 橡皮所受的支持力、重力都做了功
C. 橡皮受到了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作用
D. 倾角越大,橡皮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
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解:A、因为没有在支持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橡皮所受支持力没有做功,故A错误;
B、重力始终作用在橡皮上,并且在重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符合做功条件,故重力做功了,但支持力没有做功,故B错误;
C、此时橡皮受到的力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没有下滑力,故C错误;
D、据力的分解知识可知,倾角越大,橡皮对斜面的压力越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所以摩擦力就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能准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并能结合做功的条件进行判断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张湘祥在男子举重62公斤级的决赛中摘得金牌,如图所示,挺举成绩是176公斤,用时2.5s,举起杠铃保持3s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他完成此次举重整个过程中都对杠铃做功
B. 地面对张湘祥的支持力与张湘祥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杠铃静止在空中时手对杠铃的力与杠铃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他举杠铃保持不动时两手间的距离越大,运动员手臂用力越大
考点: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铃的总重力是恒定的,两只手的合力就是恒定的,根据分力与合力夹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物体受到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时,力才对物体做功.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时,运动员对杠铃做功,而举起后保持平衡的3s内,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故A错误;
B、地面对张湘祥的支持力与张湘祥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杠铃静止在空中时,手对杠铃的力与杠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杠铃的总重力是恒定的,所以两只手的合力也是恒定的,当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夹角就变大,此时手的支持力就越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易错点是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混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关键点是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难点掌握住合力与分力间的关系.
11.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小红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她对一些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游泳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轻,是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
B. 高原边防哨所战士要用压力锅煮面条,是因为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C. 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等候地铁,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 潜水员在较深海水中工作时要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解答: 解:A、游泳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轻,是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故选项说法正确;
B、高原气压高,水的沸点低,边防哨所战士要用压力锅煮面条,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等候地铁,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潜水员在较深海水中工作时要穿抗压潜水服,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浮力、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特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右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象.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B. 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8N
C. 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D. 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700Pa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密度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给线段标上A、B、C、D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
(1)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2)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4)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强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浸入液体的深度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故A正确;
B、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B正确;
C、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根据F浮=ρ水gV排得:
V物=V排===8×10﹣4m3,
由公式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1.2kg,
则圆柱体密度ρ物===1.5×103kg/m3.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不考虑水面上升,圆柱体在刚浸没时,物体又下降4cm,则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4cm=0.04m,
因此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二力平衡、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13.小枫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 “跳远助跑”利用了速度越快,惯性越大的知识
B. “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来增大摩擦的知识
C. “踢足球”时利用了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知识
D. “游泳”时利用了浮力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
考点: 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4)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做“引体向上”时,为了防止手脱落下来,所以在手上搓镁粉,可增大摩擦,故B正确;
C、运动员踢足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也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游泳时,人浸入水中,所以要受到浮力;人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身边实际现象是考试的重点,也反应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因此在平时学习时注意联系生活,多分析、多解释.
14.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所示,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下,会看到它从斜面上加速滚下,滚到水平面上后减速停止,然后又反向滚回到斜面上,这样来回滚几次,最后停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它加速滚下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B. 在水平面上滚动时,主要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C. 滚动过程中速度为零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
D. 若斜面和水平面是光滑的,该装置就可以一直这样来回滚动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各因素的变化;如本题对于同一个铁罐,其质量一定,只通过比较铁罐的速度、所处的高度和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来判断铁罐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
解答: 解:A、铁罐在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是从最高处滚下时,铁罐先由慢到快,这一段滚动主要是重力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故A错误;
B、在水平面上铁罐做减速运动时,即由快到慢,这一段滚动主要是铁罐的动能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即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同时在水平面上反向滚动时,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水平面上滚动时,主要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故B正确;
C、铁罐在滚动过程中速度为零时有两点,即第一点是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最终静止,故此时弹性势能最大;第二点是在斜面的最高点上速度为零,即此时其重力势能最大,弹性势能最小,即其动能和弹性势能都转化成重力势能,故C错误;
D、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若斜面和水平面是光滑的,即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时,该装置就可以一直这样来回滚动,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铁罐的机械能的转化,包含了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转化,应细化移动过程分析.
15.小红同学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同学们在水平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接触面都为相同木板、丙接触面为毛巾),下列是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
B. 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其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 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
D. 要想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基础上,需要把长方体木块侧放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在此题中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需拉动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2)(3)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可对不对实验次数中的变量和控制量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接触面积.
解答: 解:A、要测滑动摩擦力,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
B、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甲、乙相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增加了砝码后,压力增大,因此是探究的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B正确;
C、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得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让长方体木块侧放或竖放来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测量摩擦力大小和甲进行比较.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1)滑动摩擦力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可借助于平衡力的条件,将摩擦力的大小转化成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进行测量;
(2)由猜想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等有关,因此在分析实验结论和设计实验步骤时应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6.关于如下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ρ甲<ρ乙
B. 图(b)表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C. 图(c)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图(d)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匀速直线运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解答: 解:
A、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从图(a)可知,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即表示物质的密度,斜率大的密度也大,所以可判断ρ甲>ρ乙.故A错误;
B、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浮力先变大后不变,而图(b)表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浮力是先变小后不变.故B错误;
C、图(c)表示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
D、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当是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图(d)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恰好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7.小枫和小红同学利用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分别把质量相同的重物G1、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
A.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 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高
C. F1做功的功率大
D. 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可知两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η=×100%=×100%=×100%=×100%比较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
(2)根据s=nh求出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比较两滑轮组拉力功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1)由图可知,两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1=3,n2=2,
由η=×100%=×100%=×100%=×100%可得,两滑轮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甲=×100%=×100%,η乙=×100%=×100%,
因F1=F2,G1=G2,
所以,η甲<η乙,故AB错误;
(2)设G1、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为h,则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
s1=n1h=3h,s2=n2h=2h,
拉力做的总功分别为:
W1=F1s1=F1×3h,W2=F2s2=F2×2h,
拉力的功率分别为:
P1==,P2==,
因F1=F2,t1=t2,
所以,P1>P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灵活的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8.在研究浮力产生原因时,张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是由容器A和B构成的连通器,并且A和B右侧边缘是重合的,B容器底的中间部分有一面积为80cm2方形孔,将密度为0.6g/cm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B容器中,且把容器底的正方形孔密合覆盖,然后向B容器缓慢注入15cm深的水,发现木块没有上浮,静止在B容器底部.
如果在A容器中注入足够多的水,木块在B容器会上浮.有关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木块的重力为4.8N
B. 注水前B容器中水对木块的压强为1500Pa
C. 要使木块上浮,在A容器中注入的水深至少13.75cm
D. 要使木块上浮,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压力至少达到11N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重力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错解分析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1)知道边长,可求正方体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质量,利用G=mg求出重力;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出B中水对于木块产生的压强;
(3)要使木块上浮,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压力与B容器中水产生的压力、木块重力之和至少相等,据此求出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压力,
(4)根据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压力,利用p=求出压强.根据p=ρgh求出A容器中水的深度.
解答: 解:A、正方体木块的体积:V木=(10cm)3=1000cm3,
由ρ=得:木块质量m木=ρ木V木=0.6×103kg/m3×1000×10﹣6m3=0.6kg,
重力G木=m木g=0.6kg×10N/kg=6N;故A错误;
B、由于正方体木块与B容器底的正方形孔密合覆盖则B容器中水对木块没有产生向上的压强,则木块上表面受到水对它产生的向下的压强为p向下=ρgh上=1.0×103kg/m3×10N/kg×(0.15m﹣0.1m)=500Pa,故B错误;
C和D、由于木块受到的B容器中水产生的向下的压力为F向下=p向下S木=500Pa×(0.1m)2=5N,
则要使木块上浮,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压力至少为F=F向下+G木=5N+6N=11N,故D正确;
根据p=得:A容器中的水对木块的产生的压强为p向上===1375Pa,
则根据p=ρgh得:A容器中水的深度为hA===0.1375m=13.75cm,故C正确.
故选C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利用液体压器公式应用,关键是注意正方体木块与B容器底的正方形孔密合覆盖则B容器中水对木块没有产生向上的压强,二是注意A容器中的水只在方形孔的面积上对木块产生向上的压力.
二.非选择题(包括8道小题,共计46分)
19.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上的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善,如图甲所示,安全带比较宽,这是为了 减小 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紧急刹车时,人向前运动拉长安全带,人的动能减少,安全带的 势 能增加.如图乙所示,是汽车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受到猛烈撞击时的情况,安全气囊此时会自动充气弹出,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不会由于 惯性 撞到坚硬的车身上而受到伤害.
考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惯性;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2)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分析各个能量的变化时,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解答: 解:如图甲所示,安全带比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急刹车时,人向前运动拉长安全带,人的动能减少,安全带的长度增加,势能增大;
观察图乙可知,安全气囊被弹出,人的头部撞在安全气囊上,是因为前方受到猛烈撞击时,人的下部随车突然减速或静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可以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不会由于惯性撞到坚硬的车身上而受到伤害.
故答案为:减小;势;前方;惯性.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动势能的大小变化、以及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小红在超市购物时,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她发现前面有障碍物,于是马上用15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车所受的合力为 25 N;如图所示,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小红向下按扶把,使车前轮向上翘起,这时购物车可视为杠杆,支点是 C (写出字母),请画出小红所用的最小动力的力臂L.
考点: 力的合成与应用;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专题: 运动和力;简单机械.
分析: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小车所受的阻力;在减速过程中分析出小车受到的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求出小车受到的合力;
(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若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这个固定点叫支点;首先应找到本题的支点在后轮的着地点;其次知道使购物车前轮向上翘起时,阻力为购物车的重力,阻力臂为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是定值,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出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所以要找最小的力,应该首先确定最长的力臂: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动力臂时力臂最长.
解答: 解:(1)当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F1=10N;
当她用F2=15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时,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小车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因此小车受到的摩擦力f=10N不变,方向水平向后,且与F2在同一直线上,则小车受到的合力F=F2+f=15N+10N=25N.
(2)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小红向下按扶把,这时购物车可以被视为杠杆,购物车绕C点绕动,所以支点是C;从C到E点的距离为最长的力臂,然后做力臂的垂线,即为最小的力.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25;C.
点评: 本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和力的合成与应用,对小车减速时的受力分析是本题的易错点,应注意拉力与阻力的方向关系.此外,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中最小力的确定,本题常见的错误是将动力画得竖直向下,没有细致分析此时的动力臂并不是最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是: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为最长的动力臂.此题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很具有实际意义.
2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小枫、小红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小枫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为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当他在右盘中再加入10g砝码时,木块仍处静止状态,这是因为木块受到向 右 (填“右”或“左”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为 0.4N .
(2)老师指出小红选择的实验器材更加合理,如图乙所示,选小车代替木块,对实验的好处是 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使实验更准确些 .
(3)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改变力的方向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砝码个数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4)小红利用此装置做实验过程中,将小车进行扭转,这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2)掌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要从大小上、是否一条直线上,经过实验逐步得出结论;
(3)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时,通过两个滑轮和下方挂着的钩码对小车施加两个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通过调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4)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卡片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要发生转动,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解:
(1)小车受到向左的拉力F左=0.05kg×10N/kg=0.5N,向右的拉力F右=0.01kg×10N/kg=0.1N,保持静止,受力平衡,说明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0.5N﹣0.1N=0.4N;
(2)甲图中的是木块,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乙图中的是小车,它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其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实验更准确些;
(3)实验过程中,利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分别等于水平桌面两端所放砝码的重力,可以通过调整砝码的个数(质量)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4)小卡片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用力将小卡片扭转到图丁的位置时,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卡片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要发生转动,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1)右;0.4N;(2)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使实验更准确些;
(3)改变力的方向;砝码个数;(4)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评: 此题通过实验探究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操作要求,一定要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道基础的实验题.
22.小枫用U形管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
(1)他发现用手挤压橡皮膜时,如图甲所示,U形管的 左 (填“左”或“右”)侧的液面会下降,形成高度差;
(2)通过探究,他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 液体的密度 有关;
(3)在此基础上,小枫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面相平的a、b两种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现象如图乙所示,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 < ρb(填“>”、“=”、“<”;另外他还观察到吧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每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都小于橡皮膜在水中所处深度,其原因是 水的密度小于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 .
(4)如图丙,小枫在一瓶未开口的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了三个大小相同的孔,你认为用手挤压时水喷射最远的是 C 孔.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空气和液体一样,可以将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
(2)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
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由乙图知,压强计的金属盒在两种液体的相同深度,但U型管液面高度差不同,也就是液体压强不同,原因是密度不同,液体密度大小用公式ρ液=比较;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当压强相等时,液体的密度与深度成反比;
(4)水喷射速度最远,是此处的压强最大,压强大小用公式p=ρgh分析.
解答: 解:
(1)用手挤压橡皮膜时,手对橡皮膜有压强,此压强被空气传递给U型管左侧的液柱,所以左侧液柱下降,右侧液柱上升,形成高度差;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在乙图中,压强计的金属盒在两种液体的相同深度,但在b液体中U型管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受到的压强更大.由公式ρ液=可以看出:ρa<ρb;
根据p=ρ液gh可知,当压强相等时,液体的密度与深度成反比,所以把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每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都小于橡皮膜在水中所处深度,其原因是水的密度小于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
(4)瓶子中盛有水,密度一定,由图知A、B、C三点,C点水的深度最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用手挤压瓶子时,C点压强最大,所以水喷射的速度最大.
故答案为:
(1)左;
(2)液体的密度;
(3)<;水的密度小于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
(4)C.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要研究液体压强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先保证另一个量不变,做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还要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23.为了探究浮力的相关规律,小枫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比较 abcd 四幅图,可知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比较图c与图e可得到的结论是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
(3)图f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 ,图b中物体的密度为 4×103kg/m3 ;图e中盐水的密度为 1.2×103kg/m3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物体重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拉力之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桶与液体总重力与空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比较实验中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由图示测力计读出其示数;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应用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应用浮力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 解:(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
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由图bc所示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4N﹣3N=1N,
由图ad所示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水=G桶和水﹣G空桶=2N﹣1N=1N,
由图示abcd所示实验可知: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由图c、e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3)由图f所示测力计可知,其示数为2N;
由G=mg可知,物体的重力:m==0.4kg,
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
物体的体积:V===1×10﹣4m3,
物体的密度:ρ===4×103kg/m3;
由图b、e所示实验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浮′=4N﹣2.8N=1.2N;
由浮力公式F浮=ρ液gV可知,盐水的密度:ρ盐水===1.2×103kg/m3.
故答案为:(1)abcd;(2)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3)2N;4×103kg/m3;1.2×103kg/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应用了测浮力的方法有: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在求浮力的题目中经常是这些方法综合使用.
24.下面是小枫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发现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是 (选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小枫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若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3 N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总重G=2.5N的钩码,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F、L数据,画出F和的图线如图丙,由图丙可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F与L成 反 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其重力G的力臂是 0.2 m.
(4)在探究过程中,如图丁,在杠杆的右端挂重物G,在力臂为L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图丁所示位置,请在图中做出力F的示意图.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根据钩码个数与每个钩码的重力求出测力计拉力;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分析出力臂的变化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3)从图中观察是一条直线,所以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并要注意横坐标是力臂的倒数,所以力与力臂成反比.在计算重力G的力臂时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根据图表确定力F和力臂L,代入数据并可得出.
(4)根据力的作用线与力臂垂直的关系进行分析,先确定力的作用点,然后根据作用线的方向和为了使杠杆平衡确定力的方向.
解答: 解:(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图甲,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即4G×3L=FB×2L,解得FB=6G,需挂6个钩码.
若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则FB=6G=6×0.5N=3N;
若拉力F向右倾斜时,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3)由图知,拉力F与其力臂的倒数成正比,F与L成反比.当力F=2N时,
其力臂的倒数为4m﹣1,所以力臂为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LG=F•LF,
代入数据:2.5N×LG=2N×m,
解得LG=0.2m.
(4)作垂直于力臂L的作用线,并且与杠杆的交点为动力作用点,然后过作用点作斜向下的力F.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是;右;(2)3;变大;(3)反;0.2;(4)见上图.
点评: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转动状态,杠杆都是平衡的.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是杠杆平衡计算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同时,还要学会杠杆力臂的画法等.
25.快速步行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健身运动,小枫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幅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
示意图.
(1)已知小枫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他的体重为50kg,他在行走过程中对地面的
压强为多少?
(2)小枫根据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枫用40分钟走了6×102步,那么小枫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在该次锻炼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功率为多少?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人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人的重力;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还知道每只鞋底与地面接触面积,根据公式p=求出他在行走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利用勾股定理求出重心升高的高度,再利用公式W=Gh求出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可进一步求出走6×102步做的总功,再利用P=求解功率.
解答: 解;
(1)人对地面压力:
F=G=mg=50kg×10N/kg=500N,
行走时一只脚着地,受力面积:
S=200×10﹣4m2=2×10﹣2m2.
他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p===2.5×104Pa;
(1)重心升高的高度:
h=65cm﹣=5cm=0.05m;
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h=mgh=50kg×10N/kg×0.05m=25J;
走6×102步做的总功,W总=25J×6×102=1.5×104J,
功率P===62.5W.
答:(1)他在行走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为2.5×104Pa;
(2)小枫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25J;在该次锻炼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功率为62.5W.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功和功率的计算,关键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难点是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利用勾股定理求出重心升高的高度.
26.如图甲是卫生间一种智能抽水马桶水箱的示意图,该马桶有冲水和加热功能.其工作原理如图乙:当出水管阀门打开,水从出水管流出,水箱中的水减少,空心铜球就在重力作用下,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通过金属杆AB绕O点转动,向上拉动进水管阀门,使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水箱;当出水管阀门关闭,随着不断进水,水箱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空心铜球随着向上运动,当金属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把进水管阀门堵严,不再进水,如下表为这种马桶的相关参数:
项目
内容
适用水压
0.2﹣0.7MPa
水箱容积
1.8L
冲洗方式
喷射虹吸式
(1)某高楼内的住户家的马桶比地面的配水房高20m,若要该户居民家里的马桶能正常工作,则配水房提供的水压应不低于多少Pa?
(2)如果进水管的阀门的受力面积是24mm2,设计能承担的压强是5×105Pa(超过该压强,阀门就可以关严,不再进水).金属杆AB能绕O点转动,其质量及形变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出水管阀门对杠杆的影响.AB长216mm,AO长24mm,空心铜球体积为220cm3,重力和浮力可以认为作用在其几何中心,请计算出空心铜球的质量最多是多少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1)利用p=ρgh求出配水房需要提供的水压;
(2)根据F=pS求出阀门刚好被打开时进水阀门受到的压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出铜球受到的拉力,而铜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G=mg)加上受到的拉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铜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铜球的体积.
解答: 解:(1)配水房需要提供的水压p最小=ρgh=1×103kg/m3×10N/kg×20m=2×105Pa;
(2)由p=得:进水阀门受到的压力F1=pS=5×105Pa×24×10﹣6m2=12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OA=F2•OB,
F2=F1•=12N×=1.5N,
因铜球完全浸没,所以V排=V=2.2×10﹣4m3.
铜球浸没后产生浮力F浮=ρgV排=1×103kg/m3×10N/kg×220×10﹣6m3=2.2N,
则铜球重力G=F浮﹣F2=2.2N﹣1.5N=0.7N;
铜球质量m===0.07kg=70g.
答:(1)配水房提供的水压应不低于2×105Pa;
(2)空心铜球的质量最多是70g.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要求灵活运用公式,利用好条件“金属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把进水管阀门堵严,不再进水”是本题的关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物理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