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县年级(8下)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北京市延庆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8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速度
D.
摩擦力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首先对各选项中的物理量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对应的单位,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A、质量的主单位是kg.不符合题意;
B、密度的主单位是kg/m3.不符合题意;
C、速度的主单位是m/s.不符合题意;
D、摩擦力属于力的一种,力的主单位是N.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认识,属于基础题,需要熟记.
2.(2分)(2012•北海)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节奏
考点:
音色.
分析: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
解: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2分)(2013•海淀区二模)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
人站在路灯附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
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属于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D.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考点:
光的色散;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A、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筷子变折、透镜成像等.
B、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D、太阳光可以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解答:
解: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人站在路灯附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属于光的漫反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D.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升高液体温度和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也可加快蒸发.
解答:
解;用地膜覆盖农田,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都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都减慢了蒸发.而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2分)(2012•北京一模)下列图中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镊子
B.
钢丝钳
C.
核桃夹
D.
起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6.(2分)图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人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B.
人用力把货物搬到车上
C.
人用力提水桶水平行走
D.
人用力推石头没有推动
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解:A、人用力举着杠铃不动,人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杠铃 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杠铃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B、人用力把货物搬到车上,人给货物一个向上的力,货物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货物做功.符合题意.
C、人用力提水桶水平行走,人给水桶一个向上的力,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人用力推石头没有推动,人给石头一个向上的力,石头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石头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
7.(2分)(2013•门头沟区二模)如图所示的下列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铁轨铺在枕木上
B.
剪刀刃做得很薄
C.
书包带做得较宽
D.
坦克车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
可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来解题:(1)F不变时S变小P变大;(2)S不变时F变大P变大.
解答:
解: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
B、剪刀刃做得很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正确;
C、书包带做得较宽,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C错误;
D、坦克车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这类题目要根据改变压强的方法来解,在叙述方法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8.(2分)(2009•遵义)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
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
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3kg
考点:
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初步的估测能力.
解答:
解: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25﹣30cm,42cm太大,不合实际;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26cm,最接近于真实值;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g,500g太大,不合实际;
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60g=0.06kg,0.3kg太大,不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和质量的估测,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逐步培养自己的估测能力.
9.(2分)(2007•北京)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升华
B.
汽化
C.
液化
D.
熔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能判断出液化现象,要知道“白气”是液态小水珠.“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解答:
解:A、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不符合题意.
B、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不符合题意.
C、“白气”是液态小水珠.“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像“白气”、“雾”容易错误认为是气态.事实上是由很小很小的水珠组成.
10.(2分)(2013•黑龙江模拟)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机械能减小的是( )
A.
匀速水平飞行的飞艇
B.
加速超飞的飞机
C.
减速下降的热气球
D.
等待发射的火箭
考点:
机械能.
分析:
判断机械能的变化,要根据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来确定,这就需要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是否变化来判断.
解答:
解:A、匀速水平飞行的飞艇,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不变,故机械能不变,不符合题意;
B、加速超飞的飞机,速度变大导致动能增大,高度升高导致重力势能增加,故机械能增大,不符合题意;
C、减速下降的热气球,速度减小导致动能减小,高度降低导致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符合题意;
D、等待发射的火箭,速度为零,故动能为零,所处的位置不变,故重力势能不变,则机械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机械能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否变化,或者判断机械能是否和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
11.(2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水往低处流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用吸管吸饮料
D.
塑料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能挂东西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实验探究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大气压的作用随处可见,茶壶倒水、吸管吸饮料、吸盘等都离不开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
解:水会往低处流动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故与大气压无关;
而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塑料的吸盘三个实例都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缘故,所以这些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
故选A.
点评:
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同属于流体的压强,有一定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对大气压的相关实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快地得出答案.
12.(2分)(2013•重庆模拟)下列对物体受力情况分析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人站在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B.
汽车运动时,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
C.
跳伞运动员下落时,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与阻力
D.
人在水面上漂浮时,人所受的重力和浮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2)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
解:(1)人站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不符合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不正确;
(2)B、C选项中物体既不处于静止状态也不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B、C选项中的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3)人在水面上漂浮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人所受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状态的概念掌握情况,并且知道物体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时,才受到平衡力作用.
13.(2分)某种高分子材料的密度为ρ,且ρ酒精<ρ<ρ水.取一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99g水;将其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88g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
A.
0.85×103kg/m3
B.
0.88×103kg/m3
C.
0.90×103kg/m3
D.
0.99×103kg/m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样品放入水中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的条件可求样品的质量;样品放入酒精中时会下沉,样品排开酒精的体积和样品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样品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样品的密度.
解答:
解:∵ρ酒精<ρ<ρ水,
∴样品放入水中时处于漂浮状态,
G样=F浮=G排水=m排水g,
∴m样=m排水=99g;
∵样品放入酒精中时会下沉,
G样=F浮=G排酒=m排酒g,ρ=,
∴V样=V排酒===110cm3,
该材料的密度ρ===0.9g/cm3=0.90×103kg/m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会根据密度关系判断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状态.
14.(2分)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 )
A.
p1=p2 F1=F2
B.
p1>p2 F1=F2
C.
p1<p2 F1=F2
D.
p1>p2 F1>F2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固体对水平支撑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大于、小于、等于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此题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其重力;
容器底和桌面的受力面积相同,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都用公式P=比较.
解答:
解: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1大于液体的重力G;固体能够传递压力,在不计容器自重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等于液体的重力G.所以F1>F2.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所以p1>p2.
故选D.
点评:
正确地选择公式进行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液体压强压力时,一般用公式P=ρgh、F=PS;分析固体压力压强时,一般用公式F=G(竖直方向)、P=.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能发声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一定会不同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声源处减弱;
(3)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能发声,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用力越大,振幅越大,故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声音的特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6.(3分)如图所示的几种情景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吊在屋檐下静止的灯笼
C.
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D.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
(2)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
(3)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
解答:
解: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速度和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吊在屋檐下静止的灯笼,由于处于静止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
C、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可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或者方向改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7.(3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零下 20℃的液体也可以蒸发
B.
在很冷的地区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比酒精凝固点低
C.
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比 100℃的水烫伤要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不考虑气压变化)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摄氏温度及其计算;熔点和凝固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发生.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4)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不变的,温度为0℃.
解答:
解:A、蒸发对温度没有要求,因此零下20℃的液体也可以蒸发,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先凝固了,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酒精温度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要厉害,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只有在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不考虑气压改变时,冰的熔点不改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是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蒸发、温度计、液化以及熔点的知识,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3分)(2013•海淀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未动,此时摩擦力等于推力
B.
地面上的木箱,必须持续用力推才能不停地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没挂物体的塑料吸盘吸附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与重力二力平衡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掌握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②物体受不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
解:A、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未动,木箱处于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A正确;
B、不推动木箱,木箱停下来也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错误的,B错误;
C、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正确;
D、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在水平方向,重力竖直向下,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此题通过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得出其受力情况,考查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填空题(共12分,每空2分)
19.(2分)一个人立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2m处,这个人在镜子里的像离他本人 2.4 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距等于物距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距等于物距,已知此人距离平面镜1.2m,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1.2m,则个人在镜子里的像离他本人2.4m.
故答案为:2.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20.(2分)(2002•海淀区)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提起活塞,药液在 大气压 的作用下就能进入针管里.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
注射器汲取药液是利用了大气压.
解答:
解:提起活塞时,注射器内没有空气,这时药液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注射器里.
故本答案为:大气压.
点评:
大气压的应用在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学习时要留心收集.
21.(2分)(2013•昌平区二模)游泳池内水深2m,池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2×104 Pa.(g取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了水深,根据p=ρgh求出池底受到水的压强.
解答:
解:已知h=2m,ρ=1.0×103kg/m3,则:
p=ρgh=1.0×103kg/m3×10N/kg×2m=2×104Pa.
故答案为:2×104.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是一道基础题目.
22.(2分)(2010•北京)飞机起飞升空时,机翼上方气流的流速比机翼下方的大,则机翼上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 小于 机翼下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控制变量法;图析法.
分析: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受到升力作用.
解答:
解:如图,在相同是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机翼上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于机翼下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
分析机翼上下方空气流速来分析压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2分)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8g水;若把这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6.4 g.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金属块的体积,浸入酒精中后,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可求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排开酒精的重力,进一步求出酒精的质量.
解答:
解: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G排水g=m排水g=0.008kg×10N/kg=0.08N,
∵F浮=ρ水v排g,
∴金属块的体积:
v=v排===0.008×10﹣3m3,
溢出酒精的重力:
G=F浮酒精=ρ酒精gv=800kg/m3×10N/kg×0.008×10﹣3m3=0.064N,
溢出酒精的质量:
m===0.0064kg=6.4g.
故答案为:6.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前后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是本题的关键.
24.(2分)如图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2,物体B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与p2之差为40Pa,求拉力F的大小.(g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中给出的P1与P2之差为40Pa这一已知条件,求出V排等未知量,然后利用浮力知识求出拉力F的大小.
解答:
解:由P1、P2之差为40Pa.可求F′=△PS=40Pa×0.75×10﹣2m2=0.3N
==0.3×10﹣4m3
V排=0.4×10﹣4﹣0.3×10﹣4m3=0.1×10﹣4m3
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0.1×10﹣4m3=0.1N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F+GA)OC=(GB﹣F浮)×OD
(F+2N)×OC=(3.2N﹣0.1N)×OD
代入数值得 F=4.2N
答:拉力F为4.2N.
点评:
此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还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计算时还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这些知识点稍有疏忽,就导致整个题错误,因此是一道易错题.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5分)
25.(3分)图中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40 c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4cm对齐,估读为7.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40cm﹣5.00cm=2.40cm.
故答案为:2.40.
点评: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6.(3分)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8 N.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解答:
解:由图知: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1.8”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8N.
故答案为:1.8.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7.(3分)画出图所示拉力F的力臂.
考点:
力臂的画法.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解答:
解: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的作用线以及过支点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是关键.
28.(4分)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在AB段处于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状态;OA段的速度与BC的速度之比为 5:3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①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在一段时间内物体位置是否变化;
②利用图象数据分别计算OA和BC两段的速度,然后得到速度之比.
解答:
解:
①由图象可看出:物体在AB段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的位置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在OA段,运动距离是s1=10m,所用时间t1=2s,所以速度为v1===5m/s,
在BC段,运动距离是s2=15m,所用时间t2=5s,所以速度为v2===3m/s,
所以两段速度之比为==.
故答案为:静止;5:3.
点评:
这是一道路程时间图象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然后由图象求出路程S与时间t的值,最后由路程公式求速度v.
29.(3分)(2010•北京)下表是小刚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100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50
57
64
71
78
85
91
96
100
100
100
(2)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水银,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
水银 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要掌握水的沸点的概念:水沸腾时的温度.同时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100℃.
解答:
解:(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100℃.
故答案为:100;不变.
(2)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水银.
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主要考查了水的沸点的概念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同时考查了对温度计的选择.
30.(3分)(2010•北京)小敏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小敏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54 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20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与下表中 铝 的密度相同.
物质名称
密度 ρ/(kg•m﹣3)
银
10.5×103
铜
8.9×103
铁
7.9×103
铝
2.7×103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天平的使用;密度的计算;量筒的使用;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专题:
计算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1)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刻度,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如图本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2)用排水法测量金属块的体积,读取量筒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已知量筒水的体积V1=40ml,然后测量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2,v金=V2﹣V1.
(3)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哪种金属的密度接近,就可判断是哪种金属.
解答:
解:(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m金=游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50g+4g=54g;
故答案为:54;(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凹面底部平行,如图所示,本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所以水的体积V1=40ml,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2=60ml,
∴V金=V2﹣V1=60ml﹣40ml=20ml=20cm3;
故答案为:20;(3)根据密度公式ρ=,已知金属块的质量是54g,体积是24cm3,
ρ金==2.7g∕cm3=2.7×103kg∕m3,
根据密度表,ρ金=ρ铝
故答案为:铝.
点评:
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31.(3分)(2010•北京)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大于 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照相机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知道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得15cm<f<30cm.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30cm>2f,得f<15cm.
所以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
故答案为:大于.
(2)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照相机.
点评:
此题通过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间接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是搞清两种情况下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2.(3分)(2010•北京)小梅想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梅保持阻力为2N,阻力臂为0.15m不变,然后改变动力臂L1和动力F1,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测量出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L1/m
0.3
0.25
0.15
0.1
0.06
0.05
F1/N
1
1.2
2
3
5
6
请你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帮助小梅归纳出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关系: .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信息给予题;归纳法.
分析:
根据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进行多种运算判断,当阻力与阻力臂不变时,动力F1跟动力臂L1的数学变化关系.
解答:
解:分析数据:1N×0.3m=0.3N•m; 1.2N×0.25m=0.3N•m; 2N×0.15m=0.3N•m;
3N×0.1m=0.3N•m; 5N×0.06m=0.3N•m; 6N×0.05m=0.3N•m;
可知:F1L1的乘积为0.3N•m;则.
答:杠杆水平平衡时,如果阻力为2N,阻力臂为0.15m,且保持不变,则.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数据的分析,不要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的变形得出.
33.(3分)为了测牛奶的密度,小红设计了一个实验,她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天平、砝码、一个小烧杯、一根皮筋儿和适量的水.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皮筋套在烧杯上,标记液面位置.
b.在烧杯中加适量的牛奶,使液面正好到达标记位置,测出烧杯和牛奶总质量m3.
c.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d.将烧杯中水倒出,把烧杯擦拭干净.
e.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1)以上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ceadb .
(2)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ρ的表达式是 ρ= .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根据公式ρ=,应测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此题中可通过天平测量出牛奶的质量,并测量出相同体积水的质量,根据V=求出水的体积,便可得知牛奶的体积,从而可以得出牛奶的密度.
解答:
解:首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然后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水的质量为m2﹣m1;
为使牛奶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相等,在水面出做标记,倒出水,把烧杯擦干净,并倒入牛奶,使牛奶面恰好到达标记处,则V牛奶=V水==;
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3,则m牛奶=m3﹣m1;
所以ρ===.
故答案为:(1)ceadb;(2)ρ=.
点评:
此题是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等效替代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4.(3分)(2011•江宁区二模)小丽和小强利用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实验台上已备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且还备有两支10cm高的蜡烛A1、A2,两支8cm高的蜡烛B1、B2,两支5cm高的蜡烛C1、C2,火柴一盒.
在实验中小强看到:物体离玻璃板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于是小强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但小丽质疑小强的说法,她选用蜡烛C1和蜡烛 C2 (选填蜡烛对应的字母)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C1到 玻璃板 的距离,观察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与 蜡烛C1所成的像 总是重合的,因此证明了小强的观点不正确.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设计实验应选用薄玻璃板和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选择蜡烛时要根据玻璃板的高度来选择;
操作时应考虑蜡烛的不同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重合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解答:
解:(1)一块薄玻璃板的高度大约在8cm~10cm之间,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蜡烛的高度要低于玻璃板的高度,因此选用两支5cm高的蜡烛C1、C2.
(2)操作时应考虑蜡烛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C1到玻璃板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实验结论才具有代表性.根据实验现象会发现不管蜡烛在什么位置,像的大小始终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与距离无关.
故答案为:C2;玻璃板;蜡烛 C1所成的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5.(4分)实验桌上提供了6个50g附有挂钩的金属块,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适量的水和满足实验要求的量筒.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对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成正比.
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0并记录在表格中;
(2)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上6个金属块,测出6个金属块的总重为G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一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筒壁和筒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F1,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F1的示数和V1记录在表格中;
(4)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两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筒壁和筒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F2,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将F2的示数和V2记录在表格中;
(5)仿照步骤(4),将3~6个金属块依次浸没水中,且不碰筒壁和筒底,分别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为F3~F6;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分别为V3~V6,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6)根据V排=V﹣V0和F浮=G﹣F拉分别计算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1~V排6及所受到的浮力F浮1~F浮6,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7)整理实验器材 ;
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V0/cm3
V/cm3
V排/cm3
G/N
F拉/N
F浮/N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实验探究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利用称重法测量钩码受到水的浮力,利用排水法测量钩码排开水的体积,将六个钩码依次浸入水中,测出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水的体积,记录入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
解:
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0并记录在表格中;
(2)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上6个金属块,测出6个金属块的总重为G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一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筒壁和筒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F1,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F1的示数和V1记录在表格中;
(4)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两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筒壁和筒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 F2,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将F2的示数和V2记录在表格中;
(5)仿照步骤(4),将3~6个金属块依次浸没水中,且不碰筒壁和筒底,分别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为F3~F6;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分别为V3~V6,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6)根据V排=V﹣V0和F浮=G﹣F拉分别计算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1~V排6及所受到的浮力F浮1~F浮6,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V0/cm3
V/cm3
V排/cm3
G/N
F拉/N
F浮/N
点评:
本实验中,使用多个钩码既可以利用称重法得出每次所受浮力,同时钩码的体积又是成倍变化的,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值得我们借鉴.
五、计算题(共13分)
36.(6分)图是一台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控水槽中浮体与阀门固定相连,水桶中水流向控水槽使浮体和阀门上升,控水槽中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阀门关闭,桶内的水停止向控水槽中流动.已知浮体和阀门的总重力为0.1N.桶中水装满时阀门受到水向下的最大压力是0.45N. 为有效关闭阀门,此饮水机的浮体受到的浮力最小为多大?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浮体和阀门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水的压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而平衡,由平衡条件可求出浮力.
解答:
解:浮体和阀门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水的压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而平衡,由平衡条件得:
G+F=F浮,F浮=G+F=0.1N+0.45N=0.55N,所以浮体受的最小浮力是0.55N.
答:浮体受的最小浮力是0.55N.
点评:
对浮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浮体受到的浮力,要注意水的压力最大F=0.45N时的浮力为0.55N,这是有效关闭阀门浮力的最小值.
37.(7分)如图所示,小阳站在地面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和物体B.物体A的质量是90kg.小阳的质量为65kg.当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时,小阳对绳子的拉力为F1;.小阳受到地面的支持是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当匀速竖直提升物体B时,小阳对绳子的拉力为F2.小阳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且N1:N2=2:5,F1:F2=11:8.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阳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及滑轮轮与轴的摩擦.g取10N/kg.求:
(1)动滑轮重G动;
(2)B物体的重力GB;
(3)滑轮组的两次机械效率η1:η2.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1)先根据重力公式求出物体A和小阳的重力,然后根据滑轮组的特点表示出小阳对绳子的拉力和支持力,并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拉力和支持力之比,联立关系式解之即可求出动滑轮和B的重力;
(2)利用机械效率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机械效率,然后进一步求出比值.
解答:
解:物体A的重力:GA=mAg=90kg×10N/kg=900N,
小阳的重力:G小阳=m小阳g=65kg×10N/kg=650N,
小阳对绳子的拉力为F1=(GA+G动),
小阳受到地面的支持是N1=G小阳﹣(GA+G动),
小阳对绳子的拉力为F2=(GB+G动),
小阳受到地面的支持是N2=G小阳﹣(GB+G动),
∵N1:N2=2:5,F1:F2=11:8,
∴G小阳﹣(GA+G动):G小阳﹣(GB+G动)=2:5﹣﹣﹣﹣﹣①
(GA+G动):(GB+G动)=11:8﹣﹣﹣﹣﹣﹣﹣②
联立①②可得:
G动=200N,GB=600N;
η1=====,
η2═===,
则滑轮组的两次机械效率η1:η2=:=12:11.
答:(1)动滑轮重200N;
(2)B物体的重力600N;
(3)滑轮组的两次机械效率为12:1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难题!
2013年9月1日
北京市延庆县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县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对小强设计的家庭电路,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延庆县名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县名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延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