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3单元 第03章~06章单元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试卷 20 次下载
- 第03单元 第03章~06章单元测试(B卷•提升能力)-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试卷 18 次下载
- 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试卷 34 次下载
- 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试卷 43 次下载
- 期末测试(B卷•提升能力)-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试卷 38 次下载
期中测试(B卷•提升能力)-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期中测试 (B卷·提升能力)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湖北咸宁·中考真题)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麦在阳光下生长 B.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C.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 D.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
【答案】D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小麦在阳光下生长,属于生长现象,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动物通过运动进行捕食或繁殖等,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C.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021·山东临沂)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活需要营养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生长发育
D
破壳而出的幼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错误。
C.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C错误。
D.破壳而出的幼鳄,体现了生物能繁殖,D错误。
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2021·湖北咸宁·中考真题)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答案】B
【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详解】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要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比较的概念,只有理解了概念,才可能应用该方法学习、研究生物学。
4.(2021·吉林长春市·八年级一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主要体现了某种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答案】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草盛豆苗稀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A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
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鹰为什么能击于长空,而鱼却能翔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B.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D.生物能影响环境
【答案】B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鹰是主要生活在空中的鸟类,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翔;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鳍宽大适于划水,适于在食物丰富的浅水生活。因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生物对水中、空中环境的适应,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分布。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7.(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选项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0只
明亮
2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黑暗
25℃
干燥
A.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
C.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D.左右两侧黄粉虫数量可以不同
【答案】B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解答时结合题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是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光照这个变量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而表格中不仅是变量光照不同,而且湿度、黄粉虫的数量也不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把纸盒右半侧干燥修改为适宜,使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潮湿环境,黄粉虫的数量都放20只,保证只有变量光照不同,B正确。
故选B。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8.(2021·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小虾,他还必须补充的材料是( )
A.金鱼藻 B.自来水 C.河沙 D.锦鲤
【答案】A
【分析】
生态瓶是模拟的生态系统,所以生态瓶中应该有生态系统的全部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
该生态瓶中已经有池塘水(非生物部分、水中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螺蛳、小鱼、小虾(消费者),还应该补充生产者。
A.金鱼藻,生产者,符合题意。
B.自来水,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题意。
C.河沙,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题意。
D.锦鲤,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瓶制作的原理,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9.(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答案】D
【分析】
分析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详解】
由图可以知道:图中甲,乙,丙向大气中释放气体,故甲,乙,丙分别是三种不同的生物;乙有箭头指向丙,甲也有箭头指向丙,说明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甲指向乙的箭头代表的是甲被乙捕食,所以甲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又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图中乙生物为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A,B,C三个选项错误,只有D正确。
故选D。
【点睛】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10.(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植物→鼠→蛇→鹰 B.水草→草鱼→水鸟→细菌
C.土壤→草→羊→狼 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答案】D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A.阳光→植物→鼠→蛇→鹰,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
B.水草→草鱼→水鸟→细菌,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
C.土壤→草→羊→狼,土壤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的关系,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1.(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影响和适应环境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C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详解】
A.生物圈的资源是有限的,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不符合题意。
C.在生物圈中,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圈的相关的知识。
12.(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小明在实验室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当他拿着一个写着字母“p”的载玻片观察时,他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该是 ( )
A.p B.b C.d D.q
【答案】C
【分析】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详解】
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p" ,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该物像放大的倒像,所谓的倒像应是与写下字母"p"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d",C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若视野较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要使视野中已见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所以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B正确。
C.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对光时外界光线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正确。
故选A。
14.(2021·广东八年级三模)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如题图所示。视野中有较大的 污点,经转动转换器、移动玻片后污点都没有动,则污点最可能在( )
A.目镜 B.物镜 C.玻片 D.镜筒
【答案】A
【分析】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①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②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③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转动转换器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物镜,移动玻片后污点都没有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标本,则污点最可能在目镜,故选A。
1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B.①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将细胞封闭起来
C.②中的“能量转换器”不一定包含叶绿体
D.遗传物质都在细胞核中,b可表示“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C
【分析】
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详解】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并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如细菌等的细胞也有细胞壁,故A不符合题意。
B.①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②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包含叶绿体,如根尖的细胞没有叶绿体,故C符合题意。
D.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但不是所有遗传物质都在细胞核内;而病毒没有细胞核,只有DNA和蛋白质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荠菜的叶肉细胞与大山雀的体细胞都含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⑦
【答案】B
【分析】
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
荠菜的叶肉细胞包括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大山雀的体细胞包括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⑥细胞核,可见荠菜的叶肉细胞与大山雀的体细胞都含有的结构是②③④⑥。
故选B。
17.(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营养成分都属于有机物的是( )
A.脂肪、无机盐 B.维生素、无机盐
C.蛋白质、维生素 D.水、糖类
【答案】C
【分析】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淀粉等)、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详解】
A.脂肪是有机物,无机盐是无机物,A错误。
B.维生素是有机物,无机盐是无机物,B错误。
C.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有机物,C正确。
D.水是无机物,糖类是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细胞中物质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8.(2021·福建)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细胞 C.组织 D.器官
【答案】B
【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故选B。
【点睛】
此题难度不大,知道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即能解答此题。
19.(2021·山西)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证明细胞失去活性的是( )
A.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B.细胞内的物质随意地渗入渗出
C.细胞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D.细胞质在不停地流动
【答案】B
【分析】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详解】
A.只有活细胞才进行分裂,细胞失活后不再拥有分裂的能力,A不符合题意。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因此细胞内的物质是不可以任意渗出的,B符合题意。
C.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发生物质的交换,进行代谢活动,C不符合题意。
D.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着的,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注意掌握细胞的生命活动。
20.(2021·河南洛阳市·)中中、华华的诞生,开启了国际上以猕猴为实验动物的新模型。下图揭示中中、华华的诞生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杂交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分析】
“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详解】
克隆动物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故题干中,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提取猕猴体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到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将形成的新细培育成胚胎后植入代孕母猴体内,成功培育出“中中”和“华华”两只小猴,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B正确,故选B。
【点睛】
对于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较广泛的,应重点掌握。
21.(2021·峨山彝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蝌蚪可以长成青蛙,我们从婴儿到青少年,这些都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生长
【答案】B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不同的器官构成生物体。
所以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有关。
故选B。
22.(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后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B.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原细胞的一半
C.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答案】A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A.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A正确。
B.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产生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B错误。
C.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
D.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的变化和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23.(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从人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心脏 B.胃 C.泌尿系统 D.脑
【答案】C
【分析】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
【详解】
心脏、胃、脑都是器官;泌尿系统属于系统。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器官与系统。
24.(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脑科学是当今的科研热点之一、科学家要了解人脑的奥秘,主要研究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肌肉组织 D.结缔组织
【答案】B
【分析】
人体等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详解】
A.上皮组织主要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作用,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等,不符合题意。
B.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构成人脑的主要组织是神经组织,符合题意。
C.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不符合题意。
D.结缔组织具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关键是要真正理解才能用以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
25.(2021·全国)从微观到宏观,构成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植物体 ②组织 ③细胞 ④系统 ⑤器官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⑤→①
C.③→⑤→②→④→① D.③→⑤→②→①
【答案】B
【分析】
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构成的主要不同是,植物体不具有动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系统”这一层次。
【详解】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植物体。植物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选 B。
【点睛】
有些类似的考题,以某一具体的动物和植物为例,同学们先注意判别清它们类别,再作答。
2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植物体生长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据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分生组织 B.乙是上皮组织 C.丙是营养组织 D.丁是输导组织
【答案】B
【分析】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植物体具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几种不同的组织,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甲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正确。
B.乙是保护组织,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错误。
C.丙是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正确。
D.丁是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正确。
故选B。
【点睛】
明白植物体各种组织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7.(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图表示油菜植株的六大器官,下列选项都属于营养器官的一组是( )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分析】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
油菜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图①是花,②是茎,③是果实,④是叶,⑤是根,⑥是种子。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到叶等其他部分,供其他部分利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一朵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而形成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管。
故选C。
【点睛】
明确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并掌握常见的被子植物的例子,结合图形认真答题。
28.(2021·黑龙江)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与骆驼相比,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分析】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
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与骆驼相比,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选D。
【点睛】
注意理解动植物的结构层次。
29.(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涡虫 B.草履虫
C.变形虫 D.衣藻
【答案】A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生物圈中还有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例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眼虫等,能够完成相应的生理活动;而涡虫属于多细胞生物。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30.(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C.不能完成呼吸等生命活动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分析】
草履虫等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
A.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个体,B正确。
C.草履虫通过表膜(细胞膜)呼吸。故氧气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进行,C错误。
D.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草履虫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2021·湖南九年级模拟预测)(8分)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株洲神农谷森林公园研学旅行,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神农谷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用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三中的 ___(填字母)相对应。
(2)图一的食物网中有 ___条食物链。
(3)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该生物与甲代表的生物具有 ___关系。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三中 ___(填数字)过程开始的。
(5)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___。
(6)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___。
(7)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写出一条和大家分享 ___。
【答案】
(1)C
(2)5
(3) 昆虫 竞争和捕食
(4)①
(5)较弱
(6)生物影响环境
(7)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染料的燃烧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图三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A代表生产者﹣﹣植物,B代表消费者﹣﹣动物,C代表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呼吸作用,解答即可。
【详解】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生物部分的分解者(图三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2)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与图一中的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相比,可见乙对应图一中的昆虫,甲对应图一中的杂食性鸟。杂食性鸟吃昆虫,属于捕食关系,杂食性鸟与昆虫都吃绿色植物,二者又是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图三中的①光合作用。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
(6)森林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染料的燃烧等。
32.(2021·云南八年级二模)(5分)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擦完载玻片后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
(2)在植物细胞中,[ ]_______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在该结构中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能释放出来。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
【答案】清水 [①]细胞壁 [⑦]线粒体 化学或化学能 [④]细胞核
【分析】
此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为了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擦完载玻片后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植物细胞滴加的是清水,而动物细胞滴加的是0.9%的生理盐水;细肥壁具有保护和支持身作用;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可以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详解】
(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擦完载玻片后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植物细胞滴加的是清水,这样可以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
(2)在植物细胞中,细肥壁①具有保护和支持身的作用。
(3)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因此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可以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4).细胞核④储存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细胞个部分结构和功能。
33.(2021·辽宁锦州市·九年级一模)(11分)某同学想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于是制作了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图一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部分过程,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图二是一台显微镜,主要结构是_____。对光时,先要转_____,使镜筒上升;再转动_____转换器使_____对准通光孔。
(3)要把图三视野中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将玻片标本(图四)向____方向移动。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_____。
(5)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
(6)如果将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则尽管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_____的缘故。
(7)细胞核分裂时,______的变化最明显,细胞分裂时所需要的能量由细胞的______作用提供。
【答案】CADB 目镜和物镜 a粗准焦螺旋 c
低倍物镜 左上 碘液 b细准焦螺旋 细胞壁 染色体 呼吸
【分析】
1.观图可知:图一中A表示刮、涂,B表示染色,C表示滴,D表示盖,图二中a是粗准焦螺旋、b是细准焦螺旋、c是转换器,d是反光镜。
2.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线粒体: 动、植物全身各细胞均有线粒体,是生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动力工厂”。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量散失。
【详解】
(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①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刮: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④涂: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⑤盖: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⑥染: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引。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ADB。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目镜和物镜。对光时,首先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c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观察装片时,把图中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要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4)染色是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所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
(5)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范围的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地图像,在物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b细准焦螺旋。
(6)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起到保护支持的作用。
(7)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发生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并平均分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时所需要的能量由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提供。
【点睛】
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其显微镜的操作和细胞的结构功能的是必考内容要掌握记住。
34.(2021·山东聊城市·九年级三模)(8分)如图为人体组织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受精卵是在人体的________中形成的。
(2)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是细胞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核中的________复制后形成形态和数量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3)图示中的ABCD叫做________,它们是通过[④]________形成的。
(4)A、B、C、D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________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5)植物体中与[A]功能相近的是________组织。
(6)人体和油菜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不具备________结构层次。
【答案】输卵管 分裂 染色体 组织 细胞分化 功能 保护 系统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4)图中①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④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
【详解】
(1)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所以,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后来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在此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形态和数量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从图中可以可知:①、②、③过程只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表示分裂。
(3)(4)④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④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图示中的ABCD叫做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是通过[④]细胞分化形成的。
(5)图中A是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保护组织是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其功能主要是避免水分过度散失,调节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御外界风雨和病虫害的侵袭,防止机械或化学的损伤。因此动物的上皮组织和植物的保护组织都具有保护作用。
(6)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形成组织后,组织进一步构成器官、 系统,才能构成完整的人体。油菜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油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5.(2021·山东期末)(8分)鼠妇又称潮虫。为了探究“光照和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智慧班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若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则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装置中设置黑纸板一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若将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放入甲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静置2分钟后,每隔2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5次。结果如下所示:
2
4
6
8
10
明亮(只)
4
5
3
1
2
阴暗(只)
6
5
7
9
8
实验过程中选用10只鼠妇而不是只用2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对全班各组实验数据求出____________。此实验的结论是:鼠妇喜欢____________的环境。
(2)实验过程中,若某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应该____________
A.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已经失败
B.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C.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修改实验数据
D.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
(3)如果选择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则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除此变量外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光照 形成对照 避免偶然性(或减少误差) 平均值 阴暗 D 土壤湿度 控制单一变量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图中甲装置一边黑纸板一边玻璃板,变量是光。则探究的是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装置中设置黑纸板一侧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在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10只鼠妇,而不是2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全班各组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由表格数据可知: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2)ABC.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ABC错误。
D.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是否正确,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D正确。
(3)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如果选择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土壤湿度,除此变量外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期末测试(B卷•提升能力)-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B卷•提升能力)-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期末测试B卷·提升能力解析版doc、期末测试B卷·提升能力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doc、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doc、期中测试A卷·夯实基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