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练习4峨日朵雪峰之侧-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4峨日朵雪峰之侧-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 班级
第4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本课重点 | (1) 把握作品意象意境,分析手法。 |
本课难点 | (2) 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理解诗人表现的饱含沧桑的情怀。 |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识记
【偏易】1.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进入60年代,诗歌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 。 , : , ; ,
偏重于革命的壮志豪情的抒写和斗争精神的表现。
①诗歌的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产生分化又重新整合的过程
②写实道路为绝大多数诗人所放弃
③另一些诗人以郭小川和贺敬之为代表,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
④分化主要产生两种倾向
⑤一些诗人开始刻意追求优美和谐的意境
⑥努力寻找和创造生活的诗情画意
A. ⑤⑥③①②④ B. ②⑤⑥③①④
C. ②①④⑤⑥③ D. ⑤⑥③①④②
1、【答案】C 解析该段主要讨论了:诗歌的美学风格的追求。解答此题,结合“转变”分析,②为首句;结合“分化”分析,①④在一起;结合“一些诗人”“另一些诗人”分析,⑤在③前面;由“刻意追求优美和谐的意境”“寻找和创造生活的诗情画意”分析可知,⑤⑥在一起,综合C项正确。故选:C。
【偏难】2、(2021届广东肇庆高三检测)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B.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
C.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刘克庄《落梅》)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A项,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B项,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比喻修辞。C项,把“梅花”比喻成“迁客”“骚人”。D项,运用比拟。一个“弄”字,把花赋予人的动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偏难】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耀处于叛逆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可谓强烈;但是其出走,不会没有时代风气的推波助澜。
B.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C.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D.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
3、【答案】A 【解析】A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使用正确。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不合语境。C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望文生义。D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与句中的“心情”语义重复。
【中等】4、(2017山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题目要求“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答题时要提炼每句的关键信息。首先浏览句子,圈定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①保留“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②保留“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③保留“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④保留“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最后根据字数要求进一步压缩,确保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偏难】5.(2020·威海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面几处情境下的用语分别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①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播出:“《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和西戎,全书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敬请关注!”
②《新白娘子传奇》中张员外答谢白娘子时说:“久闻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您虽是一介女流,但您的作风丝毫不让须眉,真是让人佩服啊!”
③《扬子晚报》报道:“‘八一三’淞沪抗战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战场,重游谢晋元墓地,祭奠团长和死难战友的英灵。”
④大洋网体育频道报道:“并非体育大省的河南只有7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却有3人染指金牌,成为全国夺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
⑤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如下:“近日,有不法分子假冒我公司人员在网上发布假的招聘信息,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特别警告广大网友,切勿轻信。”
5、【答案】①“《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②“一介女流”改为“一位女子”;③“重游”改为“拜谒”;④“染指”改为“夺得”;⑤“警告”改为“提醒”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第①句是一段广播稿,括号中的内容是不能读出来的,所以应将括号去掉,然后将之改成“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第②句考查了对话,“一介女流”含有轻蔑之意,应将其改为“一位女子”;第③句考查的是新闻报道内容,“重游”带有游览、游赏之意,用在祭奠团长和死难战友的英灵的场合中不合适,应改为“拜谒”;第④句中“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参与或插手分外的某种事情,是贬义词,不合语境,应改成“夺得”;第⑤句是某公司的一份声明,要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和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使用,“警告”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也是最轻微的一种制裁方式,是指公务员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纪,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和警示。用于网友显得不尊敬,应改为“提醒”。
【偏难】6.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________________
能装下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
它又很苛刻 ________________
容不得一粒沙尘 ________________
6、【答案】 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句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修辞是“拟人手法”,对象“选取新的事物”,句式是“··…··很······,··……,它又……,··……不得…·。”,内容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面,现在句式结构上,情感上积极向上。本题开放性较大,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
【中等】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城 市
昌 耀
颤动的城市。
颤动着的,
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
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
从群楼巍耸的街谷,
依次地叠印出了,
黎明与黄昏的颤动。
就这么颤动。
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城市:草原的一个
壮观的结构。
一个大胆的欲念。
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
新的城市,
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
不知道什么叫旧的烙印。
不知道什么叫复活。
新的城市是昂奋的。
昂奋中,它的
被机械摩擦得呻唤的体积在颤动。
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
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
——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了。
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富在颤动。
就这么颤动。
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
——在圆形广场,
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
儿童的回转木马,
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 ,
在颤动。
就这么颤动。
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
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
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
每晚,它的风暴般颤动在空际的光之丛林
是抒情的,
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
也更有永久的魅力!
1981.11.27~12.23初稿
7、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8、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各是什么?
7、答案:赞美中国的改革开放,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伟大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然后概括诗歌的内容,分析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据此概括诗歌的主旨。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分析可知,整首诗围绕城市发展与变迁展开思路,歌颂了这一改革历史过程中人类的伟大力量。因此,只要围绕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拓展即可。
8、答案:表现城市远离了自然;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诗歌中,“牧羊人的角笛”象征的是一种自然生活,而“钢筋和混凝土”则代表城市的生活。解答时,可以结合前后诗句内容,联系诗歌主旨,概括答案要点。
三、链接高考
【偏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而无解的代数 ,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
9、思念是抽象的思维,是无法具体把握的情感,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思念”的?“思念”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意蕴?
10、“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两句诗在诗中有何含意?
9、【答案】诗人营造了“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来形容思念,表达思念;诗人笔下的“思念”让读者体味到了执着、焦灼、惆怅、失意等情思(意蕴)。
【解析】思念只可意会,不能见其形,分析要抓住意象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共同点。诗人把抽象的思念,比喻成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赋于抽象的思念以具体的形象,把思念比作是“缺乏线条的挂图,无解的代数,达不到彼岸的桨橹”,①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表现“思念”能感其美却无法触其形的特点,是通过视觉上来写;②算式清晰但无解的代数题——表现“思念”能晓其情却无法觅其果的特点;③琴声如同房檐淅沥的雨滴、拨动的念珠——表现“思念”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若断若续的特点,是通过听觉、触觉来表达;④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表现“思念”有情却无法会面,缠绵悱恻,令人无奈和悲哀的特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
10、【答案】通过两个比喻写出了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表现了“思念”的那种焦灼、迫切和遥不可及的怅惘。(意思对即可)
【解析】诗的上一节通过蓓蕾和夕阳这两个意象,将画面定格在温暖的氛围中。“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默默”一词使“蓓蕾”这个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热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纸上;“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遥遥”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两个意象把人们思念的心定格在这暖和而温暖的画面里。而心的深处,是海洋。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思念的真切,在此从内到外,由浅及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3* 峨日朵雪峰之侧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3*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诗歌阅读,语言运用,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现代诗歌阅读,小阅读-课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