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8喜看稻菽千重浪-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08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练习8喜看稻菽千重浪-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088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练习8喜看稻菽千重浪-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088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练习8喜看稻菽千重浪-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08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练习8喜看稻菽千重浪-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08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练习8喜看稻菽千重浪-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08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精品综合训练题
展开
姓名: 班级
第8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本课重点 | (1)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以及结构特点。 |
本课难点 | (2)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识记
【中等】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 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 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1.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题中,A项,语序不当造成不合逻辑,“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应该由浅入深有小到大。“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应改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C项,成分赘余不合逻辑,“约”和“左右”重复或,可去掉其中一个。D项,搭配不当,介词“关于”接宾语后常放在主语前面,“科研大协作”是感慨的内容、对象,判断的依据是可以还原为宾语。“关于”搭配方面,这里指对象,搭配不当。将“关于”改为“对”。故选B。
【偏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
2.【答案】B。
【解析】 A.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形容极大的差别。B.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不合语境。C.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D.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写文章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偏易】3.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
C.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常具有六个基本要素,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以及结果如何等。
D.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3.答案:A。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并未完整地讲述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不够恰当。
【偏易】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 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②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 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③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 ,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捍卫 埋伏 既然/那么
B.捍卫 笼罩 既然/那么
C.保卫 笼罩 只有/那么
D.保卫 埋伏 只有/那么
4.答案:B
解析[“保卫”指保护使之不受侵犯,如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等;“捍卫”有“保卫”的意思(多用于抽象事物),一般跟“主权”“真理”搭配。第①句横线处应用“捍卫”。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也指潜伏。第②句横线处显然用“笼罩”妥当。③前后两句不是条件关系,而是因果关系,所以选“既然/那么”]
【偏难】(2022届高三广东金太阳8月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
春捂,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病菌乘机偷袭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由于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所以寒气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
秋冻,指立秋后天气转凉,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丛而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不生病。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
B.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C.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
D.由冬季转入初春,气温变化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乍暖还寒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不生病。
B.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生病。
C.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D.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5.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上文说明冬春季节交替,“由冬季转入初春”放在开头与上文衔接紧密,介绍完冬春的交替,再说明“乍暖还寒”符合事理逻辑,“气温变化又大”是补充信息,过早地脱掉棉衣”与下文“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衔接紧密。
6.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避免不生病”不合逻辑;C项"提高人体抵抗疾病"成分残缺;D项“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搭配不当。
7.“乘机”“偷袭”分别将病菌人格化,说明冬春之交病菌悄悄地危害人体,以及人们不注意防范的后果,(3分)生动形象,增强了说理性。(2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乘机”“偷袭”是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的,文段中却把这两个词语运用在病菌上.其用意是生动形象地说明病菌的危害性和入侵人体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偏难】8.请根据下面文字创设的情境,结合你的感触写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语言浑成,音韵和谐。
默哀!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共和国勋章”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终于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曾经说过,他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引进到全球各地的梦。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那一片片稻田,那一阵阵稻香,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8.答案:上联: 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健
下联: 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解析】根据对联上下楼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的特点。
【偏易】9.下面是某校生物社团负责人小杜给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得主、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袁爷爷: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水稻界的王者,您能够光顾我们生物社,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贵社的发展提供指导帮助,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生物学精英们恳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敬祝安康!
生物社团 小杜
2019年4月10日
9.答案:①将“王者”改为“大家”或“专家”;②将“光顾”改为“光临”:③将“贵社”改为“本社”;④将“精英们”改为“爱好者”;⑤删掉“抛砖引玉”及后面的顿号。【解析】第①处,“王者”是口头语,这是写给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用语要正式。应改为“大家”或者“专家”。第②处,“光顾”适合经营性场合,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这里是感谢袁隆平院士的到来,应改为“光临”。
第③处,“贵社”是敬辞,是对对方社团的称呼,这里是指自己的社团,应该用谦辞,改为“本社”。
第④处,“精英们”是敬辞,这里是指本社社员,应该使用谦辞,应改为“爱好者”。
第⑤处,“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应将“抛砖引玉”及后面的顿号删去。
10.阅读下面的长句,并将其改写成几个短句。
他发表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10.【答案】(1)他发表了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2)文中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3)第一阶段是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4)第二阶段是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5)第三阶段为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解析】先抽出句子的主干,使之独立成句,然后将附加成分与中心词分别组成独立的句子,再按一定顺序排列。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
【偏难】(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质量考)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11一13题。
难忘的英格丽·褒曼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信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便送到了她手中。
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她曾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五种语言登上舞台、银幕,无往不胜。她拍摄了47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一次获得艾美奖。但是,她始终保持了她的本色。
她在人生舞台上尽量享受生活的情趣,她有子女四人,是位慈爱的母亲。她爱吃冰淇淋和爱在雨中散步。
她以狂热热的精神献身于上作。“如果不让我表演、我一定活不下去。”她这么说过。 当因演海明威《战地钟声》里玛利亚这个角色而要把头发剃掉的时候,她大声回答说:“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她可以通宵达旦地排练,甚至导演早巳满意了,她还要求重来一次,话剧《忠贞之妻》在伦敦上演的头天晚上,她还在和导演讨论她的表演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在成为影坛最璀璨的明星后她仍然坚持每片试镜头,而且可以为了演一个难度大的角色而放弃主演,甘当配角。她不愿被定型,力争演各种性格的人物,如《郎心似铁》中濒于疯狂的新嫁娘,《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沉默含蓄的瑞典女传教士(这两个角色都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
她在23岁那年从瑞典初到好莱坞时,宁愿马上拎起行李回国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 “改头换面整容的命令,从此她以她著名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
《插曲》里孤独的女钢琴教师、《神魂颠倒》里热情的精神病学家、《圣玛利亚的钟声》里爱打垒球的修女……一个接一个令人叫绝的角色使她几年之间便饮誉影坛,票房成绩世界第一。50年代她因婚变而星运中落,在五六年后重放光彩,以《真假公主》一片再次获奥斯卡奖。
谁要是当英格丽替身,非失业不可,《忠贞之妻》在美国上演初期她脚部受伤骨折,可是在接下来的六星期里,她仍坚持上舞台——改成坐在轮椅上演戏。她无论病得多重,总是笑着说:“舞台医生能把我治好的。”的确,幕一升起,她的病似乎霍然而愈。1973年,癌症攫住了英格丽,但它未能摧毁她的意志和毅力。她不顾病痛接受了聘请,在一部电视剧中演以色列已故总理果尔达·梅厄。她承认: “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在癌症面前多争取到一天便是胜利。”电视剧开拍前,她到以色列了解梅厄的生平,拍摄期间她一条胳膊她于1982年8月29日逝世,终年67岁。英格丽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心里——同加里·古柏在西班牙白雪皑皑的山上,同卡里·格兰特在间谍出没的里约热内卢。但是,最生动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她靠在钢琴旁喃喃地说,“再弹一遍吧,为了过去”。
1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人物通讯第一段用四句话概述了四个典型事例, 凸显出英格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观众对她的崇拜。
B.这篇人物通讯的结尾展现了英格丽的三个经典电影画面,表现了英格丽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的心里。
C.“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旨在表观英格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使读者对这样的明星肃然起敬。
D. “谁要是当英格丽替身,非失业不可”是因为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无可替代。
12.英格丽是如何始终保持其本色的?请简要概括。
答:
13.请结合文本,从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对你写作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11:D
【解析】D项,“因为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无可替代”错误,应该是“因为英格丽有敬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即使生病仍坚持上舞台”。
12.①在人生舞台上尽量领受生活情趣,活得真实而积极。②虽然成就斐然,仍然以狂热的精神献身于工作,对作品精益求精。③坚持以其“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答案所在的区间,其次要注意围绕题干概述。根据第二段和第五段末句,可判定答案区间应为三至五段。第三段讲“人生舞台”,第四段讲献身于工作,第五段讲不整容。
13.①材料要为中心服务。这篇人物通讯事例虽多,但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很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把英格丽动人的风采、感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②要选择典型材料。这篇人物通讯之所以叫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主要在于作者选择了大量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概括地叙述了英格丽一生的经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细审题干,本题要求我们从“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角度谈启示:二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两者缺一不可。
三、链接高考
【偏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王小谟75岁不失棱角
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大会上,无数闪光灯照亮了王小谟,他半个世纪以来的科技成绩更是被人们反复传诵——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媒体赋予他诸多头衔——“中国预警机之父”、著名雷达专家等。然而,近些年来,王小谟倒是经常放出些“得罪人”的话,甚至会因为“有个性”“直爽”惹来一些“争议”。几年前,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北京代表团中,时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的王小谟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要克服在科学研究上的浮躁情绪,切勿追求短期效应。值得一提的是,王小谟当时话锋直指科技体制,称“要从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入手,才能推动科研健康发展”。
在两院院士中,就是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也不乏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但王小谟的履职方式却颇具个性。至少,与绝大多数科学家只在科技领域谏言不同,这位“学问最高的代表群体”中的一员,还会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并颇有“个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十几年前的一次两会上,王小谟揪住“两院”报告就是一连串的问责,他称报告里面列举出很多数字,说明“两院”做了很多工作,具有说服力,但是,“要做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此”。王小谟发言道,对于人民关注的大案要案,要加大审理透明度和报道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实情并受到警示教育。当然,这样的“敢言”和“个性”,也让王小谟尝到舆论的苦头。
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国家装备预警机的紧迫性,预警机研制又一次提上了日程。王小谟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想法一经提出,迎来的不是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受到了一些质疑。“我们当然可以从国外买,省时省力,但是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王小谟据理力争。
这句话后,王小谟不再发声,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干活儿”去了。再一次公开露面,已到了2009年。在10月1日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有人看到,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
王小谟选择的逻辑很简单,他只想要属于科学的【答案】却从不愿意随波逐流。
1987年5月,当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直入苏联领空,突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地面雷达防空网后,苏联被吓倒了,中国同样震惊了。低空防御雷达成了一个必须拿下的科技。那时,已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所长的王小谟跃跃欲试。然而,国家并没有把低空雷达的研制任务交给38所。王小谟没有就此放弃。“不让我们做,我们针对国外出口行不行?”看似不合组织口味的这一招,却用成果打败了美国、俄罗斯的雷达,并以国际价格卖给了不少对技术要求很“刁”的国家。王小谟和其团队也因此收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王小谟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民大会堂里,面对前来采访的年轻记者,他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微笑着和他们握手。
王小谟总是对年轻人青睐有加。这位曾经的中国预警机系统总设计师,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在这一重要领域的事业传承有望!
王小谟,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先后主持研制了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为我国国土防空网的建设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删改)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王小谟是中国国产预警机的研制者,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被媒体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然而,他因“有个性”经常得罪人。
B.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飞入苏联领空,突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地面雷达防空网,此事坚定了王小谟向低空防御方面探索的决心。
C.王小谟独自开发研制的预警机曾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准确地飞过了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预警机首次公开亮相。
D.王小谟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所长时,积极主动研制低空防御雷达,并以高价把雷达卖给了国外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国家。
E.本文撷取王小谟人生的若干片段,叙述了他献身科技、关心国事、关爱青年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
15.王小谟为什么主动请缨自主研制预警机?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中一再突出王小谟的“敢言”个性,其目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小谟的“不失棱角”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BE。
【解析】 A.原文中说王小谟因为“有个性”惹来一些“争议”,但他的这种“有个性”是关心国事的“直言”,并非A项中所表述的“因‘有个性’经常得罪人”。C.“王小谟独自开发研制的预警机”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D.“并以高价把雷达卖给了国外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国家”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以国际价格卖给了不少对技术要求很‘刁’的国家”。
15.【答案】①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巨大;②国家急需装备预警机;③自主研制预警机可以在技术上免受外国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先在文中找出王小谟主动请缨研制预警机的相关语句,在文中第三段,然后再从这段文字中找出研制的原因即可整合出【答案】。
16.【答案】①照应文章题目中的“不失棱角”;②突出王小谟关心国事;③为下文叙述王小谟的科技贡献奠定思想基础;④引起读者注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文章一再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其作用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②照应标题;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与文章中其他内容相照应;⑤引起读者注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17.【答案】①关心国事方面作为人大代表,建议科学研究切勿追求短期效应,建议要从体制与机制改革入手推动科研发展;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个性”想法。这种“不失棱角”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表现。②科技工作方面主动请缨,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要求自主研制预警机,并能在受到质疑时据理力争,然后付诸行动,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的预警机;主动研制低空雷达,用成果打败了美国、俄罗斯的雷达。这种“不失棱角”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发掘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目要求谈谈你对王小谟“不失棱角”的理解,作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关心国事方面,一是科技工作方面。学生可以据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练习38虞美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38虞美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练习36静女-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36静女-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5 我与地坛(节选)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15 我与地坛(节选)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练习33我与地坛-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33我与地坛-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