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
姓名: 班级
第35课 登泰山记
本课重点 | (1)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
本课难点 | (2)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识记
【中等】(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个周末我去参观逸迩阁书院。驱车到易家渡镇后,远远地望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果不其然,那就是逸迩阁书院。还未步入大门,“逸迩阁书院”几个俊秀飘逸的大字便映入眼帘。( )
我______地踏进书院大门,跟随讲解员在馆内一楼各处游览,依次参观了综合外借区、留守儿童阅读区、心理咨询室等。不少孩子正在馆内______地看书,毫不理会我们这些参观的人群。二楼设有文津四库全书、地方志、荆楚湖湘文化、宗教文化、连环画等专库区。珍贵书籍______,特别是“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装帧精美,气势宏大。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共有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这套书被称为“书中之王”,能集齐全套极为难得。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______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急如星火 聚精会神 目不暇接 星罗棋布
B.迫不及待 目不窥园 琳琅满目 星罗棋布
C.迫不及待 聚精会神 琳琅满目 雨后春笋
D.急如星火 目不窥园 目不暇接 雨后春笋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座楼坐北朝南,共七层,圆拱大门结合雕花、漏窗等中式建筑元素,粉墙黛瓦,透露出精致与含蓄的传统气质
B.这座楼坐北朝南,共七层,粉墙黛瓦,圆拱大门结合雕花、漏窗等中式建筑元素,透露出精致与含蓄的传统气质
C.这座楼坐北朝南,共七层,透露出精致与含蓄的传统气质,粉墙黛瓦,圆拱大门结合雕花、漏窗等中式建筑元素
D.这座楼坐北朝南,共七层,粉墙黛瓦,圆拱大门含雕花、漏窗等中式建筑元素,它透露出精致与含蓄的传统气质
3.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
【中等】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偏难】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偏难】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余始循以入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偏易】7.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4分)
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临黄山,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步西湖,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易】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5).在《登泰山记》中,点明碧霞元君祠地理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看到泰山路边的石刻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登泰山记》中,作者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其中东谷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
【偏难】(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蒙蒙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飘飘然知泊何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B.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C.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D.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三、链接高考
【偏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 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B.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剽悍的个性及牧马吹奏的特色。
C.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中州为其中之一。其他八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益。
D.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
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5分)
(2)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5分)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练习38虞美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38虞美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练习36静女-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36静女-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5 我与地坛(节选)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15 我与地坛(节选)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练习33我与地坛-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练习33我与地坛-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材精准对点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