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省贵港市江南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理科)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年秋季期高二年级12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细菌核糖体上合成的酶,需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与普通细胞相比,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C.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并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 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内
【答案】A
【解析】
【分析】1、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细菌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转移实现分泌过程,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B正确;
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可以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
D、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内,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杆菌中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真核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C. 颤藻、发菜、小球藻都是蓝藻,都没有叶绿体
D. 念珠藻是原核生物,拟核内的DNA可以与蛋白质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
【详解】A、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虽没有线粒体,但是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中,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B错误;
C、颤藻、发菜都是蓝藻,小球藻为绿藻,属于真核生物,有叶绿体,C错误;
D、原核生物有拟核,虽没有DNA与蛋白质结合成的染色体,但在转录时有DNA与RNA聚合酶(蛋白质)的结合,D正确;
故选D。
【点睛】
3.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
B. 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再吸水与细胞壁的作用有关
C. 胞吞和胞吐只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D. 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运输物质的功能具有选择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详解】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置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会出现渗透吸水,但受到细胞壁的限制,细胞吸水一段时间后将不再吸水,B正确;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胞吐和胞吞,如神经递质,C错误;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兴奋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C。
4. 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均需要酶的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活细胞内都含有酶,细胞核内可能会产生酶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C. 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pH是最适合酶保存的条件
D. 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选择碘液作为鉴定试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类的酶可以在细胞核内产生,A正确;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一般不选择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B正确;
C、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酶制剂,C错误;
D、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专一性,由于碘液无法判断淀粉酶与蔗糖是否发生反应,故不能选择碘液作为鉴定试剂,D正确。
故选C。
5. 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生理过程有①和⑤
B. 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和[H]
C. 有氧呼吸包括图中的过程①②③
D. 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只有③和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该图可知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是丙酮酸,b是[H],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光反应,c和d是[H]和ATP,⑤是暗反应。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⑤是暗反应,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进行,A错误;
B、据分析可知a是丙酮酸,b是[H],B正确;
C、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是丙酮酸,b是[H],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有氧呼吸包括图中的过程①②③,C正确;
D、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④是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均发生在生物膜上,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关于细胞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导致肌细胞中的乳酸含量增多
B. 用18O2标记H2O后,标记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C.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过程都伴随着NADPH的产生
D. 新疆哈密瓜含糖量高的原因只是夜晚哈密瓜呼吸作用较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1、ATP的产生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过程,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
2、植物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绿色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乳酸含量会增多,A正确;
B、水既参与光合作用,也参与呼吸作用。参与光合作用时,标记元素出现在18O2中,18O2参与呼吸作用出现在H218O中,H218O参与呼吸作用第二阶段,18O出现在C18O2中,C18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标记元素可到糖类等有机物中,B错误;
C、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同时伴随着NADPH的生成。有氧呼吸产生的是NADH,而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NADH,产生ATP,C错误;
D、导致新疆哈密瓜含糖量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昼夜温差大,即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积累的糖多,D错误。
故选A。
【点睛】
7.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D. 同一个体的神经元和肌细胞所含的核DNA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A错误;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表达,B错误;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同一个体的神经元和肌细跑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因此两者所含的核DNA相同,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行豌豆杂交时,必需对母本植株去雄、父本植株去雌处理
B. 果蝇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繁殖后代数量多,适合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
C.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 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果蝇适用于进行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详解】A、进行豌豆杂交时,必需对母本植株去雄,而父本植株不需要去雌处理,A错误;
B、果蝇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繁殖后代数量多,便于做遗传学的统计,适合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B正确;
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这样容易观察到相应的遗传特点,C正确;
D、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两大遗传定律,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D正确。
故选A。
9. 遗传学上的“密码子”是指( )
A. D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对
B. 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C. DNA一条链上相邻的3个碱基
D. 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D
【解析】
【详解】AC、密码子在mRNA上,AC错误;
B、tRNA一端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B错误;
D、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D正确。
故选D。
10.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所示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
B. ①②③细胞中均含有8个姐妹染色单体
C. 动物的精巢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
D. 图④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中①②③所示的细胞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有④所示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具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①中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只有原始生殖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的精巢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4种状态的细胞,C正确;
D、图④所示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 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D. 人体1/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做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A错误;
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B正确;
C、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C错误;
D、在人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 ,细胞外液约占1/3 ,D错误。
故选B。
12.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完成 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
A. 反射弧;电信号 B. 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C. 神经中枢;电信号 D. 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是反射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以电信号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 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B. a、b、c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 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 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题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器官甲为垂体,分泌的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而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A错误;
B、a、b、c均靠体液传输,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
C、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即甲状腺激素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C正确;
D、器官丙为下丘脑,下丘脑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免疫器官是指具有免疫作用的器官,如皮肤
B. 所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D. 免疫系统能够监控清除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详解】A、皮肤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不是免疫细胞产生的,B错误;
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能够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或癌变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15.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 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B、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A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
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
故选D。
16. 为探究外源2,4一油菜素内酯(EBR)促进烟草主茎生长的机理,现利用0.5×10-7mol/L(T1)、0.5×10-5mol/L(T2)的EBR和蒸馏水(CK)分别对烟草幼苗进行喷施,测得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和细胞大小调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组烟草中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的含量可能会有差异
B. 实验组的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相对表达最增强,说明EBR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烟草主茎生长
C. 实验组的细胞大小调控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说明EBR不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来促进烟草主茎生长
D. 人工合成的EBR可促进烟草主茎生长,说明其是一种植物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源2,4一油菜素内酯(EBR)促进烟草主茎生长的机理,实验的自变量是2,4一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和细胞大小调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合图示可知,2,4一油菜素内酯能促进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的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而对细胞大小调控基因的表达起着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
【详解】A、题中显示,外源2,4一油菜素内酯(EBR)促进烟草主茎生长,且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据此可推测三组烟草中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的含量可能会有差异,A正确;
B、实验组的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强,且随着EBR使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周期蛋白基因表达量更强,据此可说明EBR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烟草主茎生长,B正确;
C、实验组的细胞大小调控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且随着EBR使用浓度的增加,对细胞大小调控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减弱,说明EBR不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来促进烟草主茎生长的,C正确;
D、人工合成的EBR可促进烟草主茎生长,说明其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是植物激素,因为植物激素是植物本身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17.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 脱落酸 B. 细胞分裂素 C. 赤霉素 D. 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相互促进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调节种子发芽:赤霉素、脱落酸。
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相互拮抗作用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则促进侧芽生长。
调节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两性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使雄花形成。
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
【详解】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是让水流的冲刷,降低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解除休眠,利于种子萌发, BCD错误, A正确。
故选:A。
18.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
B.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
D. 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 群落演替的过程物种多样性越来越复杂,新出现的物种与其他原有物种之间可能会形成新的种间关系,故其中的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A正确;B.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B正确;C. 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上呈镶嵌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D. 种群必须是同一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杂草不是同一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故不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D。
19.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调查日期
(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
(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A. 棉蚜与棉花之间是寄生关系
B. 可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数量
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
D. 在7月5日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手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数量的多少。
【详解】A、棉蚜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所以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正确;
B、由于棉蚜个体小,运动范围小,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B正确;
C、据表分析,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C正确;
D、据表分析,棉蚜的种群数量增长为S型,最大环境容纳量为2173.23左右,所以棉蚜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为其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对照表格应该是1181.94左右,即6-30左右,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B. 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 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松花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内分布型是组成群落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分为三类:(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动物是异养型,必需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所以动物的在群落中的演替是随着植物的演替而演替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 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的是种群的分布型,A错误;
B. 动物必需依赖于植物提供的营养,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一定是植食性动物,B正确;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 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影响造成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种群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
B. 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受到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内陆草原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D. 草原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了草原生物群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由于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水分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据此可推知,受到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内陆草原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
D、草原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了草原生物群落,即草原上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C。
22. 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l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如果图1中某种消费者有两个食物来源,且从两个食物来源获取的能量各占一半,则E每增加6kJ能量,理论上最多需要消耗生产者1950kJ
C.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最适宜的样方体积应大于V3
D. 如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E的种群密度,标志物如果丢失则调查结果会偏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网是有食物链组成的,在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1中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图2中随着样方体积的增加,物种数也在增加,当增加到V2以后,物种数不再增加。
【详解】A、图1中的生物仅仅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如果E增加6kJ的能量,有3kJ来自D,则沿着食物链“B→D→E”会最多消耗的B=3÷10%÷10%=300kJ,另有3kJ能量中的1.5kJ来自“B→C→E”,最多消耗的B=1.5÷10%÷10%=150kJ,1.5kJ来自“B→A→C→E”, 最多消耗的B=1.5÷10%÷10%÷10%=1500kJ,共消耗B的生物量为1950kJ,B正确;
C、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样方体积达到V2时物种数目达到最大,所以最适宜的样方体积应大于V2,C错误;
D、如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E的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可知,标志物如果丢失会导致重补中被标记的E减少,则调查结果会偏大,D错误。
故选B
23. 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 图中有3条食物链
C. 秸秆利用后的废渣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
D. 建立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
题图分析,水稻属于生产者,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为施加的肥料等;昆虫、青蛙、蛇和鼠属于消费者,秸秆可作为饲料饲养家禽,可配置培养基培育食用菌,也可以进行沼气发酵形成沼气,用于生产实践。
【详解】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太阳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也可以说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正确;
B、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秸秆被利用的途径不是捕食关系,并不能构不成食物链,B错误;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物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如产生的CO2可以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其他无机物可被植物根系吸收,用于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C正确;
D、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B。
24.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工业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输入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为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 混地有旅游观赏价值和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C. 湿地中的“绿色”为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可建立生态农业园对湿地适度开发利用,将落叶、粪便等废弃物回收加工后再次利用,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由于工业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输入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另外还包括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
B、混地的旅游观赏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表现,而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湿地中的“绿色”为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通过建立生态农业园对湿地适度开发利用,并将落叶、粪便等废弃物回收加工后再次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指新物种的不断形成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B错误;
C、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生物圈的稳定状态,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因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人的作用很关键,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 已知水稻的杭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高杆(易倒伏)和矮杆(抗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和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种不同基因型的水稻进行杂交,实验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通过实验2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分别写出三种水稻的基因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若将水稻③与感病矮杆水稻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为确定实验2中一株抗病矮杆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研究人员设计了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将该水稻种植后_________,观察并统计子代的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若子代抗病矮杆和感病矮杆的比例为3:1,则说明该水稻为杂合子。
【答案】(1) ①. 抗病 ②. 自由组合
(2) ①. AABb ②. aaBb ③. AaBb
(3)抗病高秆∶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矮杆=1∶1∶1∶1.
(4) ①. 自交 ②. 性状表现及比例 ③. 全为抗病矮秆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实验1中抗病高秆和感病高秆杂交,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病高秆∶抗病矮秆=3∶1,说明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根据实验2的结果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抗病,因为实验1显示抗病与感病个体杂交后代全表现为抗病;实验2中抗病高秆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9∶3∶3∶1,据此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题中三种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抗病高秆①AABb、感病高秆②aaBb、抗病高秆③为AaBb。
【小问3详解】
水稻③的基因型为AaBb,感病矮杆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相当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抗病高秆(AaBb)∶感病高秆(aaBb)∶抗病矮秆(Aabb)∶感病矮杆(aabb)=1∶1∶1∶1.。
【小问4详解】
为确定实验2中一株抗病矮杆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其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研究人员设计了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因为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因此最简单的思路应该是让该抗病矮秆水稻自交,并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即将该水稻种植后自交(单株收获),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中全为抗病矮秆,则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
若子代抗病矮杆和感病矮杆的比例为3∶1,则说明该水稻为杂合子。
【点睛】熟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题中的杂交实验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温情提示。事实上,很多交通法规制定的背后都依据了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特点。下图是一般情况下,人体调节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f表示的过程引起内分泌腺发生相应的反应,此时内分泌腺属于神经调节的______。F的本质是________,G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
(2)人在醉酒驾驶时,会明显表现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____________这一平衡中枢。
(3)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组成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在完成这一反应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选填“单向”或“双向”)的。引起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__________。
【答案】(1) ①. 效应器 ②. 受体(蛋白质)
③.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小脑
(3) ①. 大脑皮层 ②. 单向 ③. 脊髓。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小问1详解】
图中A表示下丘脑,代表神经中枢,a表示传入神经,所以f表示的过程引起内分泌腺发生相应的反应,此时内分泌腺属于神经调节的效应器。胰岛A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血糖素,图中的F是与胰高血糖素G发生结合的特异性受体,G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F结合后,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小问2详解】
小脑在人体的维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人在醉酒驾驶时,会明显表现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这一平衡中枢。
【小问3详解】
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这属于条件反射。组成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在完成这一反应的过程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的单向传递决定了兴奋在传入神经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引起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点睛】熟知神经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以及激素的分级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人脑的高级功能以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8.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才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第一种植物激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虽然没有认识到植物激素,但是许多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植物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____________有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对人体生命活动没有类似调节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起的作用是给细胞传达一种____________的信息。
②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高”或“低”)于顶芽,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存在____________。
③问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 ①. 乙烯 ②. 促进果实成熟 ③. 人体内没有与乙烯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 ①. 两重性 ②. 调节代谢 ③. 高 ④. 极性运输 ⑤. B-D之间对应的浓度
【解析】
【分析】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因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小问1详解】
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小问2详解】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乙烯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对人体生命活动没有类似调节作用,原因是人体内没有与乙烯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激素要和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
【小问3详解】
①由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的作用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②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存在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③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侧生长速度需大于向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B-D之间 对应的浓度。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29. 如图1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图2中c-f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3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O2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处的O2浓度。
(2)人体保持体温稳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刺激后,图2中下丘脑分泌物质c增多,则物质c是___________,最终引起e分泌增加,当e的含量偏高时,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会减少,使e的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e分泌的调节中既存在___________调节,又存在___________调节。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所释放的__________增多,其作用是__________导致尿量减少。
(4)通过图3分析,图中__________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答案】(1)高于 (2)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c、d ③. 分级 ④. 反馈
(3) ①. 抗利尿激素f 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激素、神经递质和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
【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题图分析,图1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图2中c、d、e为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e激素反过来会调节c和d激素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激素f为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小问1详解】
图1中②为脑细胞,则a处为进入脑组织的血管,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O2,经过脑组织细胞的代谢之后,b处的O2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即a处的O2浓度高于b处的O2浓度。
【小问2详解】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当受到寒冷刺激后,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d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e,当甲状腺激素e的含量上升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和促甲状腺激素d的分泌量减少,使e的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e分泌的调节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重感冒发热时,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会导致血浆中水分减少,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物质f抗利尿激素增多,通过垂体释放出去,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小问4详解】
通过图3分析,免疫细胞表面含有激素、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激素、神经递质可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图中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点睛】熟知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0.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图乙为研究人员根据调查了30年间兔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2)可通过___________法调查初级消费者鼠的种群密度,乙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_______,15-20年间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
(3)图甲食物网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4)图丙中C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假如图丙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
【答案】(1)食物与栖息环境
(2) ①. 标志重捕法 ②. 1-5年 ③. 衰退型
(3) ①. 狐、蛇、鹰 ②. 竞争和捕食
(4) ①. 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②. 64%n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图。图乙中λ>1时,种群数量持续增加;λ<1时,种群数量持续减少;λ=1时,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该动物同化的能量。图丙中,A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B为同化量,C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为呼吸散失的能量。
【小问1详解】
动物需要食物和栖息地,因此,影响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与栖息环境。
【小问2详解】
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初级消费者鼠的种群密度,当λ为大于1的定值时,种群呈“J”型增长,所以乙图中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1-5,15-20年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小问3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图甲食物网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狐、蛇、鹰,鹰以蛇为食,且二者有共同的食物鼠,因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小问4详解】
图丙中C代表含义是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该动物同化的能量。假如图丙中的a、c、d代表的能量值分别为n、36%n、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a-c=n-36%n=64%n。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各个图示的含义以及相关图示中字母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