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含答案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课一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

    2.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

    3.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进入战国以后,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反映了(  )

    A.国家统一  B.华夏认同  C.列国纷争  D.诸侯称王

    4.春秋战国时期,大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目的是(  )

    A.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诸侯国

    B.争夺土地和人口,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C.维护周王共主地位

    D.促进奴隶制的瓦解

    5.下列引文中,符合道家主张的是(  )

    A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D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6.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

    为政以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有教无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  )

    A.宇宙时空  B.君主权力  C.社会秩序  D.个人价值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二 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就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赏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三 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他们)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法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执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9.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

    10.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11.寓言一般带有讽喻作用,守株待兔大意指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这则寓言反映的哲理是(  )

    A.法家的变革精神  B.道家的自然无为  C.儒家的仁者爱人  D.墨家的功利主义

     

     

     

     

     

     

     

     

     

     

     

     

     

     

     

    参考答案

    1.解析:B。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故选B项。

    2.解析:C。材料中鲁班的发明都是与铁器密切相关的,这主要得益于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选C

    3.解析:B。战国时期,在中原各国与相邻的戎狄蛮夷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在民族交融中出现华夏认同,故选B项;战国时期,国家没有实现统一,排除A项;材料反映民族的交融,列国纷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诸侯称王的信息,排除D项。

    4.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土地和人口,取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因此B项正确。

    5.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观点,B项正确;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观点,A项排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是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思想观点,C项排除;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观点,D项排除。

    6.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属于孔子的学说,所以A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法家的思想,不属于孔子学说,所以BC两项错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不属于孔子学说,所以D项错误。

    7.解析:C。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出发点是针对当时诸侯纷争的局面,稳定统治秩序,选C。只有道家涉及宇宙时空的探求,A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和墨子的思想都未体现加强君主权力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稳定社会秩序,不是体现个人价值,D项错误。

    8.答案:(1)奖励军功;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2)树立威信;取信于民。

    (3)公正、严明、不畏强权。

    (4)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边界处的大量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诸侯国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是促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诸侯国地界清晰一样,根本原因都是当时生产力的发展,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并未加强,D项错误。

    10.解析:C。材料中该学派主张绝圣弃知,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A项错误。B项是法家思想的影响,与道家思想无关,排除。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D项错误。

    11.解析:A守株待兔的故事意在讽刺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主张创新变革,这与法家的积极进取的变革精神是一致的,故A项正确;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功利思想与题意无关,故BCD三项排除。

     

     

    相关试卷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测试题,共1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后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作业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