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鄂教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人教版三上科学 8.手电筒的秘密(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 人教版三上科学 9.开关(第一课时) 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 人教版三上科学 9.开关(第三课时) 教案 教案 27 次下载
- 人教版三上科学 14.保护呼吸器官 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 人教版三上科学 15.建筑中的材料 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9 开关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9 开关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9 开关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科学探究:能够设计探究实验识别导体与绝缘体,并对多种材料归类。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以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能够尊重事实,乐于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会组装检验物体导电性的电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教学难点:会设计并组装检验物体导电性的电路,识别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5分钟提出问题与聚焦交流:在上节课学习中,我们一起拆开了手电筒,发现了手电筒开关的工作原理,之后又观察分析了单刀单掷开关和拉线开关,并且将这两种开关分别连入电路,检验了我们的推测。最终我们发现,开关就是通过切断与连通闭合回路的方式来控制电路的。思考:上节课同学们认为拉线开关是通过金属片接触不导电的塑料达到切断闭合回路的目的的。同学们认为材料有导电的,也有不导电。聚焦问题:原来材料还有导电和不导电的呀?12.5分钟科学实践(一)设计检验电路交流:能不能用我们上节课连接的电路方便、快捷的检验出一种材料是不是导电的吗? 确定检验方法,寻找材料: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种材料,同学们可以去找一些你想要检测的材料。(二)检验物体导电性1. 初步预测预测并记录:你在身边找到了这些材料能不能导电呢,请你先来预测一下,将你的预测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实验探究检验:到底你的预测结果是否符合事实呢?请你将它们分别接入电路检验一下。 整理分类交流:通过电路的检验,我们找到了能够导电的材料和不导电的材料,请你给这些材料分分类,并说说你这样分类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小结:这些材料能不能导电只是在今天这样特定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的情况我们没有去检测,可能会有特例,比如说木头,干木头是不导电的,但是湿木头是导电的。所以我们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这样更科学、更严谨。在科学上,我们通常把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做导体,这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做绝缘体。像导线和毛根,就是一种复合材料,既有导体,也有绝缘体。交流:我们找到了生活中这么多种导体和绝缘体,那人体呢?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来看一段资料。(三)安全用电思考:人也是可以导电的,也是导体。人最大能承受的电压是36V,咱们实验用的5号电池一般是1.5V的,所以比较安全。而我们生活中家庭用电的电压是220V,远远超过了人体能承受的安全范围,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不要随意触碰用电器,以免触电,发生生命危险。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其实,开关就是人类把导体和绝缘体组合在一起,发明出的一种产品。你能解释一下,单刀单掷开关和拉线开关的哪部分用的是导体,哪部分用的是绝缘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小结:开关上的绝缘体起到了切断电路,并且保护人类不会触电的作用。开关确实能够安全、方便、快捷的控制电路的连通与断开,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1分钟总结交流:同学们如果对开关感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多观察生活中的开关,大家在课下观察、实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不要随意触摸用电器,以免触电,保护好自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7.电路中的开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7.电路中的开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9 开关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