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001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0011,共17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001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0*3)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酸:HCl、NaHCO3、H2SO4 B.碱:NaOH、Ba(OH)2、Na2CO3
C.钠盐:NaCl、NaNO3、NaAlO2 D.碱性氧化物:Na2O、CaO、Al2O3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B.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
C.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D.物质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3.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①S2- ②Fe2+ ③Fe3+ ④S ⑤H+ ⑥Cu2+ ⑦Mg
A.①⑦ B.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4.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 B.的还原性强于
C.生成物水的化学计量数是16 D.生成4个水分子时,转移10个电子
5.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 Cr3+> Fe2+>SO2
B.氧化性Cr2O72-> SO2>Fe3+
C.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
D.Cr2O72-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6.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鸡蛋清、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OH-、CO B.K+、Cu2+、Cl-、SO
C.H+、K+、HCO、Cl- D.Na+、Ag+、NO、Cl-
8.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中H元素被氧化
B.NO2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之比为4∶3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4∶3
9.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化学式为H2C2O4)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H2C2O4+H+→CO2↑+Mn2++(未配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是H2C2O4 B.每消耗6个H+,转移5个电子
C.还原性:Mn2+Fe2+,根据②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知还原性Fe2+>Cr3+,则还原性强弱为SO2>Fe2+>Cr3+,A错误;
B.①SO2+2Fe3++2H2O=SO42-+2Fe2++4H+中氧化性Fe3+>SO2,②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中氧化性Cr2O72->Fe3+,所以氧化性强弱为Cr2O72->Fe3+>SO2,B错误;
C.在①反应中Fe2(SO4)3作氧化剂,在②反应中Fe2(SO4)3为氧化产物,C错误;
D.重铬酸根具有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而Fe3+的氧化性大于SO2,所以Cr2O72-也能将SO32-氧化为SO4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物质作氧化剂,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6.D【详解】A.、是酸性氧化物,而C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稀豆浆和鸡蛋清为胶体,氯化铁溶于水得到溶液,故B错误;
C.烧碱和冰醋酸为电解质,四氯化碳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盐酸是HCl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氨水为氨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B【详解】A.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B。
8.D【详解】A.NH3中H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未被氧化,A错误;
B.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变为N2中0价,化合价降低,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被还原,B错误;
C.在该反应中NH3为还原剂,NO2为氧化剂,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但由于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因此二者的质量比不是4∶3,C错误;
D.在该反应中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7个N2中8个N原子是NH3氧化产生,6个N原子是NO2还原产生,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8:6=4∶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B【详解】A.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草酸是还原剂,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H2C2O4,故A正确;
B.反应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每消耗6 mol H+,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0mol,故B错误;
C.H2C2O4作还原剂,则还原性:Mn2+<H2C2O4,故C正确;
D.该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所以生成物中应该是水,故D正确;
故选B。
10.D【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aCO3+2H+=Ca2++CO2↑+H2O,A错误;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产生FeSO4、H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Fe+2H+=Fe2++H2↑,B错误;
C.二者反应除产生BaSO4沉淀外,还有H2O,离子方程式应该为:Ba2++2OH-+2H++=BaSO4↓+2H2O,C错误;
D.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A【分析】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得到电子,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反应后产生的物质中化合价低于+3价即满足题意。
【详解】A.N2中N的化合价为0,可能生成的物质是N2,A满足题意;
B.N2O3中N化合价为+3价,B不满足题意;
C.HNO3中N化合价为+5价,C不满足题意;
D.NO2中N化合价为+4价,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A。
12.C【详解】A. 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A错误;
B. 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B错误;
C. 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甲和丁:,丁―→乙:,C正确;
D. 乙与丙、丙与丁均不能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3.C【分析】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详解】A. 根据反应、可知,氧化性:,故A正确;
B.根据反应、可知,还原性:,氧化性:,故B正确;
C. 由氧化性可知,故不能与发生反应,故C错误;
D. 由氧化性可知,故不能与发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14.B【分析】氯元素全部被氧化,即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氯元素的化合价都由0价降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A不符合题意;
B.氯元素的化合价都由-1价升高到0价,氯元素被氧化,B符合题意;
C.氯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氯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0价降到-1价,也有一部分由0价升高到+1价,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5.C【详解】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相等,即6-1=8-n-1,解得n=2,从而得出M2O7n-中M的化合价为+6价,故C正确。
16.C【详解】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开始时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 ↓+2H2O,使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当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这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最小,溶液导电能力最弱且接近于0,随后,随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符合题意的是C曲线;
答案选C。
17.D【分析】该反应中CaH2里面-1价H和H2O里面+1价H发生归中反应,生成0价H2,据此可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CaH2中H元素为-1价,A选项错误;
B.H2O中+1价H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B选项错误;
C.CaH2中的氢元素显-1价,为最低价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故只能被氧化,C选项错误;
D.1mol CaH2中2molH-被氧化,2molH2O中2molH+被还原,H2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质量比为1:1,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8.A【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钡离子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银离子与硫酸根及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A。
19.D【详解】A.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A项正确;
B. 熔融氯化钠属于电解质,电解质属于化合物,B项正确;
C. 胶体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
D.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20.C【详解】A. Ca2+与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 Mg2+与OH-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氢氧化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 K+、Na+、OH-、Cl-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项正确;
D. Ba2+与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限定条件。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等不符合题意。
21.(1) O K2MnO4、MnO2
(2) HCl Cl2
(3) ClO+6H++5Cl-=3Cl2↑+3H2O 71:126 KMnO4>MnO2>O2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解析】(1)反应2KMnO4K2MnO4+MnO2+O2↑,KMnO4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O2,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K2MnO4和MnO2,故被氧化的元素是O,还原产物是K2MnO4、MnO2,故答案为:O;K2MnO4、MnO2;
(2)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HCl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故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故答案为:HCl;Cl2;
(3)I:KClO3+6HCl(浓)=3Cl2↑+KCl+3H2O反应中,KClO3、HCl和KCl均是易溶性的强电解质,拆分为离子,其它写成分子,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为ClO+6H++5Cl-=3Cl2↑+3H2O,故答案为:ClO+6H++5Cl-=3Cl2↑+3H2O;Ⅱ:4HCl(浓)+MnO2MnCl2+Cl2↑+2H2O反应中,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71:126,故答案为:71:126;Ⅲ:根据反应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③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④4HCl+O22Cl2+2H2O(g)可知,③不需要条件,①的反应条件是加热,④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和催化剂,反应条件越少的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发生,越容易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所以氧化性强弱为KMnO4>MnO2>O2,故答案为:氧化剂;KMnO4>MnO2>O2。Ⅳ: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2.(1)是
(2)
(3) 是 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了,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4) 能 该反应前后有颜色变化,在酸性条件下遇乙醇发生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
【解析】(1)
该反应中有离子参加反应,也有离子生成,所以该反应是离子反应。故答案为:是;
(2)
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遵循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的电离方程式:。故答案为:;
(3)
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了,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故答案为:是;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了,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4)
能用这一反应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原理:该反应前后有颜色变化,在酸性条件下遇乙醇发生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故答案为:能;该反应前后有颜色变化,在酸性条件下遇乙醇发生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
23. Na2Cr2O7 Cl2 CrO Cl- ④【详解】(1)在反应①Cr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3价,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则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结合质量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应为Na2Cr2O7+14HCl=2Na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氧化剂为Na2Cr2O7,氧化产物为Cl2,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可表示为;
在反应⑥中Cl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Cr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则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结合质量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应为ClO+2CrO+2OH-=Cl-+2CrO+H2O,其中还原剂是CrO,还原产物为Cl-,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可表示为;
(2)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②③中Cr元素化合价不变,④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⑤中Cr元素化合价不变,答案选④
【点睛】解答本题时,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方向以及数目的判断。
24. 二 HNO3 检验,并将其除去 【详解】(1)第二次检测的溶液中,可与、反应生成沉淀、沉淀,则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故答案为:二;
(2)由题意可知,第二步用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离子,因溶液中离子会干扰离子的检验,且第三步还要检验,会对的检验产生干扰,则第一步用硝酸溶液检验并将其除去,第二步用溶液检验离子并将其除去,第三步用溶液检验离子,第三步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HNO3;检验,并将其除去;AgNO3;。
25. HCl Na2CO3 ⑦⑨⑩ ⑤ ④⑥ ② ①③ ②④ ⑤⑧ 蓝 Cu2++2OH-===Cu(OH)2【分析】①氢氧化钠固体为纯净物,属于碱,为电解质,不能导电;
②铜丝为纯净物,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
③氯化氢气体为纯净物,属于酸,为电解质,不能导电;
④稀硫酸是硫酸溶液,为混合物,能导电;
⑤二氧化碳气体为纯净物,酸性氧化物,不能导电;
⑥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能导电;
⑦碳酸钠粉末为纯净物,属于盐,为强电解质,不能导电;
⑧蔗糖晶体为纯净物,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⑨熔融氯化钠为纯净物,属于盐,为强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⑩CuSO4·5H2O晶体为纯净物,属于盐,为强电解质,不能导电。
【详解】(1)③氯化氢气体,化学式为HCl;⑦碳酸钠粉末,化学式为Na2CO3;
(2)分析可知,属于盐的有⑦⑨⑩;属于氧化物的有⑤;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做热不停运动;
(3)属于混合物的有④⑥;属于单质的有②;
(4)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能导电的是②④;⑤⑥⑦⑧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
(5)将⑩CuSO4·5H2O晶体溶于水,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的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26. H+、Ba2+、Cl- Mg2+、SO42-、CO32- Ba2++ CO32- =BaCO3↓【分析】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一定存在H+,一定不存在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无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B中碱性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存在Ba2+;由于SO42-与Ba2+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一定不存在SO42-。由于H+、Ba2+都属于阳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存在Cl-,根据题给信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Na+,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一定存在H+,一定不存在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无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B中碱性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存在Ba2+;由于SO42-与Ba2+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一定不存在SO42-。由于H+、Ba2+都属于阳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存在Cl-,根据题给信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Na+;
(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H+、Ba2+、Cl-;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SO42-、CO32-;
(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
【点睛】离子推断中的“四项基本原则”: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互斥性原则(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进出性原则(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