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共11页。
第六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年是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9周年。作为世界铁路历史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9年来京沪高铁成为中国高铁的标杆和典范。京沪高铁用创新领跑中国速度。科研人员通过改良技术提高高铁速度,同样改变条件也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D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解析:加水不能改变H2O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常温下铁遇浓H2SO4钝化,反应产物不是H2,B错误;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速率有影响,C错误;改为铝粉,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2.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X可以是银或石墨B.Y是硫酸铜溶液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正极(X)是导体且比铜活泼性差,A正确,电解质溶液Y是AgNO3,B错误;电子从铜经电流计流向X电极,C正确;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D正确。3.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为60 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最可能是( C )A.50 kJ B.30 kJ C.80 kJ D.20 kJ解析:因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为60 kJ,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60 kJ。4.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发生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发生断键反应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判断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⑥中m mol A断键,则同时生成p mol C,而p mol C也发生断键反应,因此对C而言v(正)=v(逆),⑥正确;而⑤中未指明反应速率表示的方向,错误;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则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③④正确;间接标志是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故②正确。但因(m+n)与(p+q)的相对大小不确定,故①无法确定。5.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如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B.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C.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解析:在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A极为负极,A错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B正确;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正确;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正确。6.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图Ⅰ碱性锌锰电池图Ⅱ铅-硫酸蓄电池图Ⅲ原电池图Ⅳ银锌纽扣电池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作催化剂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Ag解析:碱性锌锰电池反应中MnO2得电子被还原,A项错误;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硫酸浓度减小,B项错误;铜电极上发生反应,Cu2++2e-===Cu,Cu2+浓度减小,C项错误;银锌纽扣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Ag+被还原成Ag,D项正确。7.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aQ(g),2 min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a的值为2B.2 min时X的浓度为0.2 mol·L-1C.Y的转化率为60%D.反应速率v(Y)=0.3 mol·L-1·min-1解析:根据题意: X(g)+3Y(g)2Z (g)+aQ(g)c(起始)/mol·L-1 1 1 0 0c(转化)/mol·L-1 0.2 0.6 0.4 0.4c(2 min时)/mol·L-1 0.8 0.4 0.4 0.4A项,2︰a=0.4︰0.4,a=2;B项,c(X)=0.8 mol·L-1;C项,a(Y)=×100%=60%;D项,v(Y)==0.3 mol·L-1·min-1。8.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 ΔH>0,若15 s内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2 mol·L-1·s-1B.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 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析:0~15 s内,v(I2)=v(HI)=×=0.001 mol·L-1·s-1,A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c(HI)减小,v(HI)减小,故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时间大于10 s,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项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项正确。9.对于放热反应Zn+H2SO4===ZnSO4+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B.1 mol Zn的能量大于 1mol H2的能量C.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则锌作正极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 g Zn溶解时,正极放出的气体体积一定为11.2 L解析: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与题中图象相符,A项正确;反应物、生成物各有两种,无法确定Zn和H2所含能量的高低,B项错误;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则锌作负极,C项错误;因未指明温度、压强等条件,故正极放出的气体体积不确定,D项错误。10.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将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二者反应速率相等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更快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两支试管,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外界因素中除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外,光、固体颗粒大小、超声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项中由于镁的活泼性比铝强,故镁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盐酸反应要快得多。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1.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D )A.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B.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CaCO3(s)CO2(g)+CaO(s)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3H2(g)+N2(g)2NH3(g)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解析:A项,该反应体系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即Br2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 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项,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CO2的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项,对于化学反应3H2(g)+N2(g)2NH3(g),如果开始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H2)︰n(N2)=3︰1的混合气体,或加入的是纯NH3,那么在反应从开始到化学平衡状态,始终是n(H2)︰n(N2)=3︰1,因此,n(H2)︰n(N2)=3︰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12.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C )A.反应C(s)+H2O(g)===CO(g)+H2(g),能量增加(b-a) kJ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C.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D.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为b kJ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为a kJ,B项错误;根据图象可知1 mol C(s)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而1 mol H2O(l)变为1 mol H2O(g)时要吸收热量,因此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 1 mol H2(g)吸收的热量大于131.3 kJ,C项错误;由图可知,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D项正确。13.镁-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Mg+O2+2H2O===2Mg(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B.放电时,溶液中的OH-由负极移向正极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2OH-===Mg (OH)2D.当电路中转移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O2为0.02 mol解析:镁-空气电池中,镁为负极,氧气为正极,A正确;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溶液中的OH-由正极移向负极,B错误;镁为负极,Mg失电子生成Mg2+,与正极产生的OH-结合生成Mg(OH)2,电极反应式为Mg-2e-+2OH-===Mg(OH)2,C正确;氧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当电路中转移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O2为0.01 mol,D错误。14.生物电池是一种用芽胞杆菌来处理人的排泄物,生产氨气,氨气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在铂电极发生电极反应,用于宇宙飞船中。糖生物电池是一种酶催化燃料电池(EFC),它使用便宜的酶代替贵金属催化剂,利用空气氧化糖类产生电流。下列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D )A.该电池不宜在高温下工作B.若该电池为酸性介质,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阳离子向正极迁移D.若该电池为碱性介质,以葡萄糖为原料并完全氧化,负极反应式为C6H12O6-24e-+6H2O===6CO2↑+24H+解析:因为酶在高温下发生变性,所以该电池不宜在高温下工作,A正确;该电池为酸性介质,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结合氢离子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正确;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C正确;该电池为碱性介质,会生成CO和H2O,D错误。15.某温度下,向2 L盛有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时的0.9倍。在此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 mol·L-1·min-1,则这段时间为( A )A.30 s B.40 s C.50 s D.60 s解析: N2 + 3H2 2NH3n(起始)/mol 2 6 0n(转化)/mol n 3n 2nn(剩余)/mol 2-n 6-3n 2n由题意得:=0.9,n=0.4 mol,v(H2)==,t=30 s。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60分)16.(12分)如图是将S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的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装置将__化学__能转化为__电能__,电流方向为__b→a__(填“b→a”或“a→b”)。(2)催化剂b表面O2发生__还原__反应,其附近酸性__减弱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3)催化剂a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SO+4H+ 。(4)若得到的硫酸浓度仍为49%,则理论上参加反应的SO2与加入的H2O的质量比为__8︰15__。解析:(1)该装置没有外加电源,是一个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为b→a。(2)由图示可看出,电子由a表面转移到b表面,因此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由题意SO2转化为H2SO4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催化剂a表面SO2发生氧化反应,催化剂b表面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消耗H+,其附近酸性减弱。(3)催化剂a表面SO2失去电子生成硫酸,电极方程式为SO2+2H2O-2e-===SO+4H+。(4)催化剂a处的反应为SO2+2H2O-2e-===SO+4H+,催化剂b处的反应为O2+2H++2e-===H2O,总方程式为SO2+H2O+O2===H2SO4,设加入的SO2为x g,H2O为y g,则生成硫酸的质量为,反应后水的质量为y-,根据硫酸的浓度仍为49%,可以求得x︰y=8︰15。17.(12分)(1)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放__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__吸__热反应。反应__①__(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b)表示。(2)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那么Q1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Q2。(3)已知:4HCl+O2===2Cl2+2H2O,该反应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则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31.9__kJ。解析:(1)Al与盐酸反应后,温度升高,则说明反应放热,Ba(OH)2·8H2O与NH4Cl反应后温度降低,说明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①的能量变化可用图(b)表示。(2)氢气燃烧分别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故Q1<Q2。(3)用E(H—O)、E(H—Cl)分别表示H—O键、H—Cl键键能,反应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则4×E(H—Cl)+498 kJ·mol-1-2×243 kJ·mol-1-4×E(H—O)=-115.6 kJ·mol-1,整理得4E (H—Cl) -4E (H—O) =-127.6 kJ·mol-1,即E(H-O)-E(H-Cl)=31.9 kJ·mol-1,故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1.9 kJ·mol-1×1 mol=31.9 kJ。18.(12分)已知Fe3+具有氧化性,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可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如下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1)写出Fe3+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2I-===2Fe2++I2 。(2)【实验一】(已知CCl4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I2极易溶于CCl4,此实验中的其他物质不溶于CCl4)操作现象结论①取5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0.1 mol·L-1 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2 mL CCl4;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呈__紫红__色有I2生成②取上层清液,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有Fe3+剩余【思考】由反应方程式知,上述实验①中KI过量很多,如何解释实验②中的结论?__Fe3+和I-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属于可逆反应__(3)【实验二】根据【实验一】对Fe3+和I-反应探究的结论,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①反应开始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该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化学能→电能__。②反应开始时,石墨(a)作__正__极,石墨(b)上发生__氧化__反应。③反应开始时,电子沿导线移动方向为__b→a__(填“a→b”或“b→a”)。④反应开始时,石墨(a)的电极反应式为 Fe3++e-===Fe2+ 。⑤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0,说明了__此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__。解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写出:2Fe3++2I-===2Fe2++I2。(2)根据信息,溶液分层,I2易溶于CCl4,则下层呈紫红色,说明Fe3+与I-发生了反应,生成I2。取上层清液加入2滴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3+剩余。据离子方程式及反应物用量知,I-过量很多时,Fe3+剩余,说明Fe3+与I-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属于可逆反应。(3)Fe3+与I-的反应是自发的、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此实验装置是原电池。石墨(a)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发生还原反应;石墨(b)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I--2e-===I2,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石墨(b)→正极石墨(a)。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0,证明此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9.(12分)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N2)=13 mol,n(NH3)=6 mol,a=__16__。(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n(NH3)__8_mol__。(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5︰4__。(4)原混合气体中a︰b=__2︰3__。(5)将1 mol N2和3 mol H2合成NH3反应时,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__ADE__。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D.NH3的分解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20.(12分)(1)已知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各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 aA(g)+bB(g)2C(g) 1.5 1 0 0.9 0.8 0.4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A(g)+B(g)2C(g) 。②用物质B来表示0~2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1_mol·L-1·s-1__。③从反应开始到2 s末,A的转化率为 40% 。④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BD__(填序号)。A.vB(消耗)=vC(生成)B.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D.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2)①锌电池有望代替铅酸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是2Zn+O2===2ZnO。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锌(或Zn)__。②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3-6e-+6OH-===N2+6H2O 。解析:(1)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b︰2=0.6︰0.2︰0.4,则a=3,b=1,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②0~2 s内用物质B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③从反应开始到2 s末,A物质的转化率=×100%=40%。④vB(消耗)=vC(生成),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项错误;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C项错误;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2)①由反应2Zn+O2===2ZnO可知,锌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是负极。②电池的总反应相当于NH3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4NH3+3O2===2N2+6H2O;在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发生氨气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碱性环境下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