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2)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与航天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与航天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考点梳理,考点风向标,方法总结,2多星系统的结构,方法总结1,方法总结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三、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考点五、双星与多星系统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
考点四、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与计算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点六、天体运动中常考的“三个命题点”
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典例应用1)(2016·全国3卷)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开普勒在前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选项C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答案】: B
(典例应用2)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二次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三次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表现为两个效果:一是重力mg,二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向,如图所示。
(典例应用3)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典例应用5)如图所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月球又绕着地球转动,它们的运动均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如果要通过观测求得地球的质量,需要测量下列哪些量(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和周期B.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半径和周期C.地球的半径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D.地球的半径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
(典例应用6)(2017·北京理综)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典例应用7)(2017·全国卷3)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典例应用8)如图,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和2M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1.模型特征(1)多星系统的条件①各星彼此相距较近。②各星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问题的“两等”“两不等”(1)双星问题的“两等”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②由m1ω2r1=m2ω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
(典例应用9)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典例应用10(多选)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专题六、天体运动中常考的“三个命题点”
命题点一 地球的同步卫星1.定义: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2.同步卫星的七个“一定”
角度① 对同步卫星的理解(典例应用11)(多选)地球同步卫星又称通讯卫星,下列关于通讯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B.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 hC.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角度② 同步卫星的应用(典例应用12)(2016·全国乙卷)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 h B.4 h C.8 h D.16 h
(典例应用13)(多选)(2017·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命题点二 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 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比较如图所示,a为近地卫星,半径为r1;b为同步卫星,半径为r2;c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半径为r3。2.特别注意
(典例应用14)(2016·四川理综)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A.a2>a1>a3 B.a3>a2>a1C.a3>a1>a2 D.a1>a2>a3
(典例应用15)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所示。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倍,图中P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
命题点三、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角度① 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
A.该航天飞机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点的速度B.该航天飞机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C.在轨道Ⅱ上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航天飞机的加速度一直变大D.可求出该航天飞机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A、B两点的速度大小
角度② 航天器的对接问题
(典例应用17)我国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角度③ 天体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2013年4月出现了“火星合日”的天象。“火星合日”是指火星、太阳、地球三者之间形成一条直线时,从地球的方位观察,火星位于太阳的正后方,火星被太阳完全遮蔽的现象,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火星绕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同,若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火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约等于地球公转周期的2倍,由此可知(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万有引力与航天 (含解析),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万有引力与航天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万有引力与航天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