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700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图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解读,知识锦囊乐府,知识锦囊建安文学,知识锦囊建安风骨,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词音义,诗歌节奏,诗意理解,写作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沧海》沧海,即大海。题目交代了事件“观沧海”。此诗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的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所观看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唐代以后,即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 hā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四言诗: 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咏海抒怀的诗篇。诗人借大海雄泽壮阔的景象表现出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东 临 碣石, 以 观 沧 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临” “观”表现诗人登山望海的飒爽英姿。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鸟桓时曾路经这里。
海面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类长势很旺盛。
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秋风萧瑟, 洪 波 涌起。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 巨大的波涛涌不断涌起。
写从碣石山观看沧海的情形。海水荡漾,动态;山岛耸立,静态。动静相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描写了山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象。以山岛上的草木点染烘托。
“涌”字生动地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日 月 之 行,若 出 其 中
璀璨的日月星河不停地运行。
星 汉 灿 烂, 若 出 其 里。
好像是从大海里升起的。
赏析: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 “若”表明所写的是虚景,诗人通过主观想象,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突出沧海之阔大,开阔苍茫图景,委婉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修辞手法:互文
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手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注意:翻译互文句时不能直译,应并成一句。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 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注意:互文这种句子翻译时不能直译,应并成一句。
幸甚至哉, 歌以 咏 志。
(我感觉)幸运得很,(所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观海地点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一启下
这首诗虚实结合,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画出了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色,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课内容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观沧海,乐府诗,临到达,竦峙高高地挺立,星汉银河,若好像,幸庆幸,至极点,以介词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观沧海,背景资料,知识链接,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时序更替游子思乡,天净沙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背景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诗歌解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鉴赏,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