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基础过关训练2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73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基础过关训练2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873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同步测试题
展开基础过关训练21 劝学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槁暴(pù) ·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òu) 驽马(nǔ)
生非异也(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ǐ) 锲而不舍(qì)
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
2.对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同“爆”,强烈)
B.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C.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禀赋)
D.·以为轮 (“”同“煣”,用火烤)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 (合乎、符合)
B.声非加疾也 (洪亮)
C.而闻者彰 (明显)
D.假舆马者 (借助)
4.下面各句中的“之”字全是代词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5.对“而”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关系)
B.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关系)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顺承关系)
D.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转折关系)
6.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用心躁也”。
(3)《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 隔断 猛烈 功劳
B.得到 渡过 大 成绩
C.得到 断绝 快 功绩
D.达到 横渡 强 成功
11.下列各句中的“而”和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 ·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④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____·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 ①苇苕:芦苇的穗。②句意: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带它。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带。③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
B.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桀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
1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
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译文:
(2)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译文: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孙悟空一行来到朱紫国,正遇国王患病,孙悟空便扮作医生,为国王治病。孙悟空用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诊断方法,发现国王患了惊恐症、忧郁症和消化不良症。他首先准确地说出了国王的病情,( )。然后用大黄、巴豆、锅脐灰、马尿做成乌金丹,让国王服下。按小说所述,国王因端午佳节被妖精赛太岁抢走皇后,为此着了惊恐,把那粽子滞凝在内, ① ,才得此病。粽子是用糯米做的,是不易消化之物。人受惊吓和风寒,容易造成肠胃不畅,加之食用了过多的不易消化的食物, ② 。乌金丹成分中,马尿腥腥臊臊,人闻后就想吐;大黄、巴豆都是泻药;锅脐灰的主要成分是炭粉, ③ ,能吸附人体内的一些毒素。因此,国王服下乌金丹后,不久便康复了。孙悟空为朱紫国王治病,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科学技术的成就。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于是国王信服了他治病的本领,消除了恐惧感,增强了治好病的信心
B.使国王信服他治病的本领,消除了恐惧感,增强了治好病的信心
C.使国王消除了恐惧感,信服他治病的本领,增强了治好病的信心
D.于是国王消除了恐惧感,信服他治病的本领,增强了治好病的信心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后练习题,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测试题,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