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15.自相矛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注释,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看着下面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成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我们上节课还学了一则寓言故事是什么?导出课题《自相矛盾》
二、听读课文:
1.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及断句
2.请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逐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一起解句意。
预设:赞誉
预设:上文:楚国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
预设:下文: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预设:弗:不
预设:上文: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下文:那个人不能回答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预设:存在
预设:上文:穿不透的盾牌和什么都能穿透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三、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书:起因——盾坚固 矛锐利,)故事的经过: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板书:经过——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四、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预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夸大到绝对化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自相矛盾)
预设: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 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 相矛盾。
预设:有一则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 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班长说,丁丁同学在课堂上说话,丁丁说:“我没有说话,我只是小声地说话。” 他的话自相矛盾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揭示寓意
预设:这一句是议论,揭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五、主题概括:
预设: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六、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寓言呢?
预设:对牛弹琴 望梅止渴 叶公好龙 掩耳盗铃
七、作业布置:续写《自相矛盾》
八、板书:
起因——盾坚固 矛锐利,
经过----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实事求是 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前后一致
语文自相矛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自相矛盾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主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共3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