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习题
展开2020年3月24日高中地理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片中反映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漫画《危险》,完成下面小题。
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地荒漠化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毫米和1200毫米,有22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如今仅为78平方千米。监测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降水量并无明显减少趋势,蒸发量则略有下降,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趋于减小。
读岱海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灌溉面积的增加 B.岱海湖泊面积的减小
C.冬季趋于寒冷而漫长 D.植被覆盖率的逐年提高
8.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
A.上游筑坝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B.入湖河流弯曲改道,洪水宣泄不畅
C.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 D.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来源:学科网ZXXK]
9.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
A.拆除水库大坝,修复生态环境 B.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
C.开源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 D.禁止污水排放,改善湖泊水质
东南亚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热带雨林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地表植被是养分存储主体,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B.生物种属单一,生态结构脆弱
C.植被为常绿林,枯枝落叶少,土壤贫瘠
D.缺少微生物分解,生物循环缓慢
11.依据材料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B.延续“刀耕火种”式的迁移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油棕种植园属于商品型农业
D.油棕产业链复杂,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
12.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000人[来源:学科网ZXXK]
B.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13.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据此完成下题。
14.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来源:学科网]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
1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全球变暖 B.破坏性地震
C.酸雨危害 D.土地沙漠化
【答案】
1.C[来源:学科网]
2.A
3.B
4.C
【解析】
1.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选C正确。
2.如果人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就会造成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图示①过度砍伐森林,森林资源减少。选A正确。
3.图示河流含有大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结果。选B正确。
4.伦敦烟雾事件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导致人类健康受损;图③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选C正确。
5.D
6.D
【解析】
5.漫画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选D。
6.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A对。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B对。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C对。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控制人类的开发行为,但是不能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D不正确。故选D。
7.B
8.D
9.C
【解析】
7.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岱海湖泊面积的减小,导致水体蒸发量下降,B对。流域内灌溉面积的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是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A错。气候没有明显变化,C错。湖泊面积减小,植被覆盖率降低,D错。故选B。
8.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D对。上游筑坝建水库,调节径流量季节变化,不会使水量减少,A错。入湖河流弯曲改道,不可能不断改道,不是湖泊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B错。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湖泊变浅,水域面积会增大,C错。故选D。
9.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开源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C对。面积减小与修建水库大坝关系不大,A错。泥沙淤积不是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B错。污水排放,影响湖泊水质,不会导致面积减小,D错。故选C。
【点睛】
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岱海湖泊面积的减小,导致水体蒸发量下降。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开源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
10.A
11.C
【解析】
10.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关键所在就是地表植被是养分存储主体,地表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一旦破坏难以恢复,A对;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丰富,B错误;植被为常绿林,枯枝落叶多,但分解快,土壤贫瘠,C错误;微生物分解快,生物循环快,D错误。
11.依据材料推断,油棕种植园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型农业,C对;如果生产过程注重生态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生产规模,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协调发展,A错误; “刀耕火种”式的迁移农业对雨林生态系统破坏很大,形成恶性循环,B错误;油棕产业链简单,工业规模小,一般不会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D错误。
【点睛】
热带雨林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类型。这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开发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12.B
13.D
【解析】[来源:学。科。网]
12.据图可知,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大约可养活人数可达2000人,A错误;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环境承载力提高,B正确;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生存危机严重,C错误;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仅优于t3时期,D错误。故选B。
13.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环境承载力,A错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仅仅只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B错误。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C错误。故选D。
14.C
15.B
【解析】
14.根据材料,“牧童经济”是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刀耕火种、围湖造田、乱排污水属于牧童经济,南水北调属于对水资源的合理的平衡和调动,不属于牧童经济,故答案选C。
15.全球变暖是由过度排放温室气体造成、酸雨是生产生活过程中往大气中过度排放酸性气体造成,土地沙漠化由于人们过度破坏植被等加速了其过程,破坏性地震是自然灾害,不是人们发展经济过程中造成,故答案选B。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综合训练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