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81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81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81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共9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2.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3.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氧原子B. 硫原子C. 氧原子和硫原子D. 二氧化硫分子4.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A. 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 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 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5.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7.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 铁矿石磨成粉末B. 碘受热升华C. 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 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8.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45B. 核外电子数为94C. 质子数为94D. 核电荷数为2399.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 AgB. AlC. ArD. As1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1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 COB. H2OC. N2D. C12.根据下列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B. 它们属于四种不同元素C. 只有②是原子D. ③、④都属于阴离子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甲图表示的物质——氮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丙图中的每个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14.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5.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个“”微粒。16.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2)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_________。17.用化学符号表示:(1)磷元素; (2)2个铝离子;(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2个一氧化碳分子。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8.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19.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原子序数为24,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所以应选A项。2.【答案】D【解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3>核外电子数2,为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6<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17=电子数17,为原子,故D符合题意。故答为D。3.【答案】D【解析】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硫原子构成的,但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直接构成二氧化硫,即二氧化硫分子。故选D。4.【答案】B【解析】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B。5.【答案】D【解析】已知: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因两者中子数不同,则原子的质量不同。故答案应选D。6.【答案】B【解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描述,故正确;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正确。故答案应选B。7.【答案】D【解析】A、B、C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而D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选D。8.【答案】D【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9.【答案】C【解析】银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g,故选A。10.【答案】B【解析】在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C.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D.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7,为原子。故答案选B。11.【答案】D【解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既能表示碳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选D。12.【答案】D【解析】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正确;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它们属于四种不同元素,正确;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离子,故只有②是原子,正确;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③、④都属于阴离子的结论是错误的。故答案选D。13.【答案】氮分子 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解析】由图可知,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而丙图中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14.【答案】A BD ABD【解析】A为氦原子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而BD两种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C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认为是稳定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的是ABD。15.【答案】2【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但是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此可知答案为2个。16.【答案】(1)B;(2)C;(3)BCD【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B;(2)C;(3)BCD。17.【答案】(1)P;(2)2Al3+;(3)CH4;(4)2CO【解析】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根据化学符号的书写规则依次为(1)P;(2)2Al3+;(3)CH4;(4)2CO18.【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19.【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