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1页。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2.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一片孤城万仞山右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据此完成3~4题。3.形成图示岩石千疮百孔独特外貌的原因主要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沉积作用C.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 D.流水溶蚀作用4.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右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5~6题。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岩洞 B.沙滩C.海岸 D.岩礁某课堂演示实验(见右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据此完成7~8题。7.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8.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河流出山口 B.平原边缘处C.狭长山谷底 D.河流入海口自然界中,相邻两个河系在内外力作用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2是图1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演化到,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9~11题。9.发生河流袭夺前,图1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10.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s/Vt=Ms/(Vs+Vw+V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右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12.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13.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14.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右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5~16题。15.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16.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二、综合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主的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下面图1为某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气温、降水图。图1图2(1)根据图1,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        。据材料分析,图示地区突出地貌类型发育的自然条件有哪些?(6分)     (2)图示地区为湿润区,但当地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俗语。请解释其主要原因。(6分)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高度200~300米)集中分布(右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4分)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4分)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19.(12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 029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经常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6分)    (2)甲河为该岛最大的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沿海多沼泽的原因。(6分)    20.(14分)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4分)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对应的地貌形态     (2)图中河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说明该峡谷的主要成因。(2分)   (3)乙地形区的东南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其中东南部多高山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4)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该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为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第三单元测评1~2.1.B 2.C 图中显示甲地为高原地形,分布有溶洞地貌,说明是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著名的桂林山水即为喀斯特地貌景观,C描述的是桂林山水景观。3~4.3.C 4.B 第3题,图中地貌为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千疮百孔的独特外貌是由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形成的,故选C。第4题,该景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故选B。5~6.5.D 6.B 第5题,根据题干文字描述可知,巨岩受海水侵蚀形成鼓浪石,故选D。第6题,在沙质海岸,海浪携带大量沙子在海岸地带沉积,形成沙滩。7~8.7.C 8.A 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从书上滑落到桌面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面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沉积(堆积)作用。第8题,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9~11.9.A 10.C 11.C 第9题,发生河流袭夺前,图1中两河系之间分水岭是两河间支流的源头的连线方向,结合指向标判断,走向是南北走向,A正确。第10题,结合图2,山岭东侧河流海拔低,由于河流袭夺,图1中西侧河流袭夺处注入东侧河流,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丙,C正确。第11题,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是由流水的溯源侵蚀形成的,C正确。12~14.12.A 13.B 14.A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孔隙度越低,透气性越差,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越不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第13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最肥沃的土壤土壤容重应最小,四个选项中松嫩平原的黑土最肥沃。故选B。第14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会提高土壤容重。故选A。15~16.15.C 16.B 第15题,图中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的保温性可能不够好。故选C。第16题,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故选B。17.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主体位于我国的广西境内,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碳酸盐岩广布,从而确定该地区突出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主要从气候、岩石类型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地貌特征分析。答案: (1)喀斯特地貌 气温较高,降水丰富;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分布广泛。(2)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水丰富;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表水蒸发量较大,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不足。因此有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之说。18.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沙山(链)东北西南走向,且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故图示区域盛行风为西北风。第(2)题,该地风力强劲,沙源丰富。结合右图可知,地表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起阻挡作用,湖泊附近,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第(3)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故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 (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使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19.解析: 第(1)题,岛屿中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且海拔较高;沿海多沼泽,说明地势低平。所以岛屿地势崎岖,多火山、沼泽地貌。多火山是因为岛屿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多沼泽、河谷是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的结果。第(2)题,甲河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形成三角洲。河流水量大加上地势平缓,排水不畅是形成沼泽的条件,甲河流域处在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汛期长,加上下游地势平坦,形成沼泽。答案: (1)地形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岸线曲折,沿海沼泽广布;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多火山。(2)三角洲。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20.解析: 第(1)题,题图是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乙应为青藏高原,外力作用以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为主。甲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为主。第(2)题,河应为雅鲁藏布江,其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第(3)题,中部谷地受冰川侵蚀而成,东南部峡谷受流水侵蚀而成。第(4)题,应为天山山脉,呈东西走向,天山之南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多流动沙丘,天山之北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降水稍多,多为固定沙丘。答案: (1)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对应的地貌形态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为主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或答具体类型)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为主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或答具体类型) (2)流水侵蚀。(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形;东南部峡谷多为流水侵蚀而成,呈V形。(4)东西走向 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为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降水很少,所以天山南侧盆地多流动沙丘。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