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
展开第十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第2节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考点一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识梳理】
1.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理想变压器各物理量的制约关系
制约关系 | 电压 | 原线圈电压U1和匝数比决定副线圈电压U2 |
功率 | 副线圈的输出功率P出决定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入 | |
电流 | 副线圈电流I2和匝数比决定原线圈电流I1 |
【诊断小练】
(1)理想变压器任意两组线圈的电压之比一定等于电流的反比.( )
(2)变压器不但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还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
(3)理想变压器能改变交变电压、交变电流,但不改变功率,即输入功率总等于输出功率.( )
(4)变压器副线圈并联更多的用电器时,原线圈的输入电流随之增大.( )
【命题突破】
命题点1 变压器的基本规律
1.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1Ω、4Ω,Ⓐ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
A.2 B.3
C.4 D.5
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sin 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易错提醒】
(1)变压器公式中的U1、U2、I1、I2及电表指示数均指有效值.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
(2)当原线圈中串联内阻(或灯泡)时,u1为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并非是电源电压.
(3)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没有这种关系.
命题点2 交变电流“四值”与理想变压器的综合应用
3.如图甲所示,n1∶n2=1∶2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水平放置的间距L=1 m的光滑金属导轨相连,导轨处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1 T的匀强磁场中,电阻不计,副线圈接阻值R=2 Ω的电阻,与导轨接触良好的电阻r=1 Ω、质量m=0.02 kg的导体棒在外力F的作用下运动,其速度随时间按图乙所示(正弦图线)规律变化,则( )
A.电压表的示数为 V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5次
C.电阻R实际消耗的功率为0.125 W
D.在0~0.05 s的时间内外力F做功0.48 J
考点二 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知识梳理】
1.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如图所示)
(1)U1不变,根据= ,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不论负载电阻R如何变化,U2也不变.
(2)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2变化,输出电流I2决定输入电流I1,故I1发生变化.
(3)I2变化引起P2变化,P1=P2,故P1发生变化.
2.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如图所示)
(1)U1不变,发生变化,故U2变化.
(2)R不变,U2改变,故 I2 发生变化.
(3)根据P2=,P2发生变化,再根据P1=P2,故P1变化,P1=U1I1,U1不变,故I1发生变化.
【命题突破】
命题点1 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1.如图是通过变压器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输入电压是市区电网的电压,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可认为不变.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输电线的电阻用R0表示,开关S闭合后,相当于接入电路中工作的用电器增加.如果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则开关S闭合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减小
B.电表A1、A2示数均增大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D.电阻R1两端的电压减小
2.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ab和Ucd ,则( )
A.Uab∶Ucd=n1∶n2
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cd越大
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命题点2 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3.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小灯泡L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减少相同匝数,其他条件不变,则( )
A.小灯泡变亮
B.小灯泡变暗
C.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变
D.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
命题点3 匝数比或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原线圈上加一正弦交变电流,则( )
A.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B.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保持P的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归纳总结】
动态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
考点三 远距离输电问题
【知识梳理】
1.熟知一个流程
远距离输电的流程图
2.理清三个回路
回路1:发电机回路.该电路中,通过线圈1的电流I1等于发电机中的电流I机;线圈1两端的电压U1等于发电机的路端电压U机;线圈1输入的电功率P1等于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P机.
回路2:输送电路.I2=I3=IR,U2=U3+UR,P2=PR+P3 .
回路3:输出电路.I4=I用,U4=U用,P4=P用.
3.抓住两个关系
(1)理想升压变压器联系着回路1和回路2,两回路中重要的关系式有=,I1n1=I2n2,P1=P2 .
(2)理想降压变压器联系着回路2和回路3,两回路中重要的关系式有 =,I3n3=I4n4,P3=P4.
4.掌握两种损耗
(1)电压损耗:输电线上的电阻导致的电压损耗,UR=U2-U3=IRR.
(2)功率损耗:输电线上电阻发热导致的功率损耗,PR=P2-P3=IR.输电线上的能量损耗是热损耗,
计算功率损耗时用公式PR=IR或PR=.
【命题突破】
命题点 远距离输电问题
1.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
A.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 Hz
B.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500 V
C.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
【方法总结】
解决远距离高压输电问题的方法
(1)先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2)抓住输电的两端——电源和用电器;分析一条线——输电线;研究两次电压变换——升压和降压;
(3)以变压器为界将整个输电线路划分为几个独立回路,各回路分别分析,注意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及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的关系.
考点四 三种特殊的变压器模型
模型一 自耦变压器
高中物理中研究的变压器本身就是一种忽略了能量损失的理想模型,自耦变压器(又称调压器),它只有一个线圈,其中一部分作为另一个线圈,当交流电源接不同的端点时,它可以升压也可以降压,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对自耦变压器均适用(如下图A、B所示).
1.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 900匝;原线圈为1 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 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
A.380 V和5.3 A B.380 V和9.1 A
C.240 V和5.3 A D.240 V和9.1 A
模型二 互感器
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类型 | 电压互感器 | 电流互感器 |
原理图 | ||
原线圈的连接 | 并联在高压电路中 | 串联在待测交流电路中 |
副线圈的连接 | 连接电压表 | 连接电流表 |
互感器的作用 | 将高电压变为低电压 | 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 |
利用的公式 | = | I1n1=I2n2 |
2.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如图所示.其中n1、n2、n3、n4分别为四组线圈的匝数,a、b为两只交流电表,则( )
A.A为电流互感器,且n1<n2,a是电流表
B.A为电压互感器,且n1>n2,a是电压表
C.B为电流互感器,且n3<n4,b是电流表
D.B为电压互感器,且n3>n4,b是电压表
模型三 双副线圈变压器
计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副线圈的变压器问题时,应注意三个关系:
(1)电压关系:===……
(2)电流关系:n1I1=n2I2+n3I3+……
(3)功率关系:P1=P2+P3+……
3.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有两个副线圈,L1、L2是两盏规格为“8 V,10 W”的灯泡,L3、L4是两盏规格为“6 V,12 W”的灯泡,当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1=220 V时,四盏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如果原线圈的匝数n1=1 100匝,求:
(1)副线圈n2、n3的匝数;
(2)电流表的读数.
【考能提升·对点演练】
1.如图所示,半径为L=1 m的金属圆环,其半径Oa是铜棒,两者电阻均不计且接触良好.今让Oa以圆心O为轴,以角速度ω=10 rad/s匀速转动,圆环处于垂直于环面,磁感应强度为B=2 T的匀强磁场中.从圆心O引出导线,从圆环上接出导线,并接到匝数比为n1∶n2=1∶4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则接在副线圈两端的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 )
A.40 V B.20 V
C.80 V D.0 V
2.如图为一种变压器的实物图,根据其铭牌上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升压变压器
B.原线圈的匝数比副线圈的匝数多
C.当原线圈输入交流电压220 V时,副线圈输出直流电压12 V
D.当原线圈输入交流电压220 V、副线圈接负载时,副线圈中电流比原线圈中电流小
3.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则( )
A.U=66 V,k= B.U=22 V,k=
C.U=66 V,k= D.U=22 V,k=
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Umsin ωt,副线圈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V1和V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1和U2表示;A1和A2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1和I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1和I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
B.U1和U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
C.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2不变、I1变大
D.滑片P向下滑动过程中,U2变小、I1变小
5.如图所示为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简化电路图.发电厂的输出电压是U,用等效总电阻是r的两条输电线输电,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1,其末端间的电压为U1.在输电线与用户间连有一理想变压器,流入用户端的电流为I2.则( )
A.用户端的电压为
B.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U
C.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r
D.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I1U
6.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S为单刀双掷开关,电表为理想电表,Rt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则( )
A.变压器原线圈中交流电压u的表达式
u=110sin 100πt(V)
B.S接在a端,Rt温度升高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
C.S接在a端,Rt温度升高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D.S由a切换到b,Rt消耗的功率变大
7.如图所示,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的匝数为50匝,副线圈的匝数为100匝,原线圈两端接在光滑的水平平行导轨上,导轨的间距为0.4 m,导轨上垂直于导轨放置一长度略大于导轨间距的导体棒,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忽略不计,副线圈回路中电阻R1=5 Ω,R2=15 Ω,图中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 T的匀强磁场,导体棒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v=5sin 10πt(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1消耗的功率为0.2 W
B.电压表的示数为5 V
C.水平外力为恒力
D.变压器铁芯中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为0.04 Wb/s
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3∶1,在原副线圈中电路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R1,R2.交变电压的大小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1
B.电阻R1,R2上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1
C.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均为
D.电阻R1,R2上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9
9.心电图仪是将心肌收缩产生的脉动转化为电压脉冲的仪器,其部分电路可简化为大电阻R1与交流电源串联,该电源输出的电压恒为U0,如图所示.心电图仪与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一个扬声器(可等效为一个定值电阻R2)与该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相连.若R2从变压器得到的功率此时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电阻R1两端电压为
B.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值为
C.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D.通过扬声器的电流为
10.图为模拟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电路,升压变压器T1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k,降压变压器T2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3∶n4=k∶1,模拟输电导线的电阻r=3 Ω,T2副线圈所接的负载是规格为“15 V,45 W”的灯泡L.当T1的输入电压有效值为16 V时L正常发光,两个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则k的值为( )
A. B.3
C.4 D.9
11.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
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
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
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
12.如图,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电压为220 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两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2=16、n3=144,通过理想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单刀双掷开关与一只“36 V,18 W”的灯泡相连(灯泡电阻不变),当开关接1时,灯泡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线圈的匝数为880
B.当开关接2时,灯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0 V
C.当开关接2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约为18 W
D.当开关接2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约为11 W
13.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面积为S,转动角速度为ω,匝数为N,线圈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原线圈抽头P向上滑动时,灯泡变暗
B.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时,灯泡变暗
C.图示位置时,矩形线圈中瞬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D.若线圈abcd转动的角速度变为2ω,则变压器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NBSω
14.如图甲所示的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中,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0,其输入电压如图乙所示,远距离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0 Ω.降压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警报警系统原理图,其中R1为一定值电阻,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其阻值变小.电压表V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未出现火情时,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750 k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压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
B.输电线中的电流为60 A
C.输电线路损耗功率为90 kW
D.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15.电子灭虫器由两种主要部件组成:诱虫的黑光灯和杀虫的电网.黑光灯发出的紫外线能够引诱害虫飞近黑光灯,然后再利用黑光灯周围的交流高压电网将其“击毙”.如图所示是电网的工作电路示意图,理想变压器将有效值为220 V的交变电压变压,输送到电网,电网相邻两平行板电极间距为0.5 cm,空气在常温下被击穿的临界电场强度为6 220 V/cm.为防止两极间空气击穿而造成短路,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应满足一定条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10
B.变压器的副、原线圈的匝数比:<10
C.此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
D.此变压器为升压变压器
16.一台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 000 kW,电压为4 000 V,经变压器T1升压后向远方输电.输电线路总电阻为R=1 kΩ.到目的地经变压器T2降压,负载为多个正常发光的灯泡(220 V,60 W).若在输电线路上消耗的功率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10%,变压器T1和T2的损耗可忽略,发电机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则( )
A.T1原、副线圈电流分别为103 A和20 A
B.T2原、副线圈电压分别为1.8×105 V和220 V
C.T1和T2的变压比分别为1∶50和40∶1
D.有6×104盏灯泡(220 V、60 W)正常发光
17.1897年,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水电站在美丽的尼亚加拉瀑布(如右图)建成,现已使用100多年.当时世界各地都在使用着费用高昂的直流电(因为使用直流电时必须每隔一公里建设一套发电机组).而尼亚加拉水电站采用了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供、输电技术,用高压电实现了远距离供电.若其中某一发电机组设计为: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P=100 kW,输出电压为U1=250 V,用户需要的电压为U2=220 V,输电线电阻为R=10 Ω,若输电线中因生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
(1)画出此输电线路的示意图;
(2)求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3)求降压变压器的最大输出电流I2.(保留整数)
18.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Ⅰ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有两个,副线圈Ⅱ的匝数n2=30匝,与一个标有“12 V,12 W”的灯泡L组成闭合电路,且灯L正常发光,副线圈Ⅲ的输出电压U3=110 V,与电阻R组成闭合回路,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0.4 A,则副线圈Ⅲ的匝数n3是多少?原线圈Ⅰ中的电流强度I1是多大?
第1节 功和功率-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 这是一份第1节 功和功率-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文件包含第1节功和功率解析版docx、第1节功和功率原卷版docx、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解析版docx、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原卷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节 抛体运动-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 这是一份第2节 抛体运动-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文件包含第2节抛体运动解析版docx、第2节抛体运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节 摩擦力-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 这是一份第2节 摩擦力-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对点讲解与练习(通用版),文件包含第2节摩擦力解析版doc、第2节摩擦力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