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上7《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
展开《散文诗二首》教学反思《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读。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说话句式:我想知道课文句子( 字词)的读音。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后齐读。第二板块:品。说话句式:我从课文句子( )读出了( )。或我觉得( )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 )。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过”(走过)、“嗅”(闻)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删读)、“求”等词语。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荷叶·母亲》比《金色花》要难些。但是学生还是能够发现“繁杂”、“菡萏”、“勇敢慈怜”、“淡黄”“欹斜”等美词。教师引导大家欣赏第4段的色彩美,明确“繁杂”、“繁密”、“不住的打着”、“愈下愈大”等词从正面写雨,“欹斜”、“倾侧”等词侧面写雨;“勇敢”写出荷叶面对大雨的勇敢坚毅,“慈怜”写出荷叶面对红莲的温柔呵护。同学更提出第4段将“白莲”与“红莲”对比,有个同学认为这是反衬。教师顺势发问:“如果写作文《我和我的朋友》,我这样写:‘我向来性格内向,他却喜欢热闹。’这是对比还是反衬?同样的写法,题目换成《我的朋友》,这是对比还是反衬?”这一个知识点老师没有预设,注重了课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