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及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绕地球运动的宇宙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没有惯性
B. 力的国际制单位是牛顿,是基本单位之一
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可以与速度的方向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的物理量,由质量唯一量度,与运动的快慢无关,质量不变,惯性一定不变,故A错误;
B.在力学中,力是导出物理量,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故B错误;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物体上,没有合力的意义,故C错误;
D.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可以与速度的方向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2. 2022年8月4日1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部队,在台湾海峡实施了远程火力实弹射击训练,对台湾海峡东部特定区域进行了精确打击,取得了预期效果。据悉,参训的某种战机可达到每分钟50公里的最大速度,且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最短时间仅为2分钟,设该战机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该战机从静止开始运动后10分钟内可以行进的最大距离为( )
A. 400kmB. 450kmC. 480kmD. 500km
【答案】B
【解析】
【详解】匀加速的位移为
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该战机从静止开始运动后10分钟内可以行进的最大距离为
故选B。
3. 如图所示,MN和PQ为两根固定平行直细杆,圆柱形物体沿细杆下滑,两杆间的距离与圆柱形物体的半径相同,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圆柱形物体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柱形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作出圆柱形物体垂直于杆的平面内受力示意图
根据题意,两直杆间的距离与圆柱形物体的半径相同,则
α=60°
在沿杆的方向有
mgsinθ-2f=ma
垂直于杆的方向有
又有
f=μN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4.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度顺时针运行,小物块以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传送带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考虑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从传送带左端滑离传送带
B. 小物块滑离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
C. 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滑离传送带经历的时间为
D.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
向左减速到零的时间
向左运动最大距离
故物块不会从左端滑离传送带,故A错误;
B.物块向左减速到零后,向右加速,但只能加速到,故B错误;
C.物块向左加速到用时
这段时间内向右运动的距离
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剩余传送带上运动时间
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滑离传送带经历的时间
故C正确;
D.向左运动过程,划痕长度
向右运动过程,划痕长度
总划痕长度
故D错误。
故选C。
5. 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最低点为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初速度为B. 两车第一次相遇时运动方向相同
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D. 乙车的初始位置坐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A.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甲车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车的速度为
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5s时两车第一次相遇,此时甲图像斜率为正值,乙图像斜率为负值,则两车第一次相遇时运动方向相反,B错误;
CD.由于图线最低点为P,即该点速度为0,令乙车初速度,则有
根据图像,对乙车有
将坐标(5,30)、(10,10)代入解得
,,
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套在光滑的足够长的水平直杆上的小球有向右的初速度(图中未标出),现对小球施加水平向左的外力F,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k为与速度无关的常数。已知该球以初速度沿杆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以初速度沿杆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若,则为( )
A. 2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为,则平均拉力
最大位移
根据动量定理
整理得
若,则
故选A。
7.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BC段粗糙且足够长,其余段光滑,1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斜面上,相邻小球间用长为d的轻质细杆连接,细杆与斜面平行,小球与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1号小球在B处时,10个小球由静止一起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2号小球进入BC段之前的过程中,2号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B. 在6号球刚进入BC段时,6号球与7号球间细杆的弹力为
C. 1号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D. 10号球不能到达B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2号小球进入BC段之前的过程中,把10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2号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故A错误;
B.在6号球刚进入BC段时,把10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把7到10小球,共4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B错误;
C.小球在斜面上先加速后减速,第n个时加速度为零,此时1号球速度最大,则有
解得
即
所以在第七个球刚进入BC段时,1号球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故C正确;
D.若10号球能到达B点且速度为v1,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所以10号球能到达B点,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8. 如图甲所示,物块受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紧靠竖直墙壁,F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质量为m,时物块速度为0,物块与墙壁间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考虑过程,对物块有( )
A. 最大速度为
B. 最大速度为
C. 位移为
D. 位移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过程中,,物块与墙壁间最大静摩擦力为0.5mg,小于物块自身重力,物块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时刻,物块速度为
位移为
过程中,,物块与墙壁间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mg,大于物块自身重力,物块会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减速至0的时间为
该段时间内物块向下位移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物块在时刻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整个过程中位移为
故选AC。
9.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斜面上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若给物块施加一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图中未画出),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将推力F反向,大小不变,推动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恰等于重力加速度g,斜面一直保持静止,则有( )
A. 斜面倾角
B. 推力F的大小可能为
C. 推动物块沿斜面匀速上滑过程,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可能等于
D. 推动物块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斜面对地面可能有向右的静摩擦力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推力沿斜面向上时,根据平衡条件
推力沿斜面向下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
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
推力F的大小为时,摩擦力为0.3mg,可以满足题意,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
匀速上滑时,对斜面和物块整体
由此解得
故C错误;
D.当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零时,推动物块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下,对斜面,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对地面有向右的静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ABD。
10. 如图所示,直立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另一端与木板Q栓接。物块P搁在木板Q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对P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此后P、Q一起运动到最高点时恰好未分离。已知P的质量为,Q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 )
A. 恒力F的大小为
B. 恒力F刚施加给P的瞬间,P、Q间弹力大小为
C. 物块P速度最大时,P、Q间弹力大小为
D. 物块P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弹力大小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D.由题可知,由于P、Q一起运动到最高点时恰好未分离,所以P、Q全程在做简谐运动,因此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大小设为a,则对于最低点,弹簧弹力和P、Q重力相等,因此
在最高点,由于P、Q刚要分离,分别对P和Q进行分析,可得
解得
故A错误,D正确;
B.恒力刚施加时,以P为研究对象,则
解得
故B正确;
C.物块P的速度最大时,P、Q整体处于简谐运动平衡点,即加速度为0,此时
解得
故C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共57分。
11. 为了测量某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某同学设计了步骤如下的实验:
①用刻度尺测出细线自然伸长时的长度;
②如图所示将细线左端固定在水平横杆上,用手捏住细线右端,然后将带有小钩的重物挂在细线上;
③沿横杆缓慢移动细线右端,直至细线断裂,测出此时细线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d。
不计细线质量,忽略细线与小钩间的摩擦。
(1)若测得重物(包括小钩)的重力为G,则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可表示为_________;(用、d、G表示)
(2)细线挂上重物后,会有一定的伸长量,仅考虑这个原因带来的误差,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测量值相比真实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②. 偏大
【解析】
【详解】(1)[1] 细线断裂恰好断裂时,对重物,根据平衡条件
根据几何关系
解得
(2)[2] 细线挂上重物后,会有一定的伸长量,则实际上
则的实际值偏小,则实际值偏大,根据
则拉力实际值偏小,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12.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前取下托盘,但让小车连着纸带,平衡好小车所受阻力。
(1)为了使托盘(包含盘内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小车质量远小于托盘(包含盘内砝码)质量 B.托盘(包含盘内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C.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D.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绳保持水平
(2)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4个计数点A、B、C、D,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2个点迹未标出,测得A、B以及C、D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为消除细绳拉力与托盘(包含盘内砝码)的重力不相等所带来的误差,该同学认为可以把托盘、砝码和小车看成一个整体,该同学按照此思路,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
①初始在托盘内装若干个砝码,释放小车后测出加速度;
②从托盘中取出一个砝码并放置于小车上,释放小车后再次测出小车加速度;
③重复步骤②,多次测量小车加速度;
④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小车加速度a随托盘中砝码个数n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丙所示。
若图丙中直线纵截距为b,斜率为k,每个砝码质量均为,则托盘质量为_________。(用b、k、表示)
【答案】 ①. BC##CB ②. 2.33 ③.
【解析】
【详解】(1)[1]AB.对托盘(包含盘内砝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可得
为使托盘(包含盘内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力,应使托盘(包含盘内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A错误,B正确;
CD.为使托盘(包含盘内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力,本实验需要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则木板应该是倾斜的,同时,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绳与木板平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2] 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2个点迹未标出,则相邻时间间隔
根据可得
解得
(3)[3] 设总砝码个数为N,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理得
结合图像可知
联立解得
13. 平直公路上,甲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同向行驶的乙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开始运动后,两车相遇两次,求:
(1)乙车开始运动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多少;
(2)第二次相遇时,乙车速度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详解】(1)两车相遇两次,由此可以判定开始时,甲车在后,两车相遇时
根据数学知识知,若有两解,则
解得
(2)根据
第二次相遇时,时间
因为
解得
14. 2022年夏季的重庆骄阳似火,为保证空调冷气不外漏,很多办公室都安装了简易自动关门器,该装置的原理可以简化为用一弹簧拉着的门,某次门在关闭时被卡住,细心的小明发现了门下缝隙处塞紧了一个木楔,侧面如图所示,已知木楔质量为m,其上表面可视作光滑,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楔上表面与水平地面间夹角为,重力加速度为g,木楔尺寸比门小很多,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门推动木楔在地板上缓慢匀速移动,求门下端对木楔上表面的压力大小;
(2)小明研究发现,存在临界角,若木楔倾角,不管用多大力推门,塞在门下缝隙处的木楔都能将门卡住而不再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值。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对木楔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
若门推动木楔在地板上缓慢匀速移动,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联立解得
(2)不管用多大力推门,塞在门下缝隙处的木楔都能将门卡住而不再运动,即
若木楔质量较小,可得
故临界角的正切值为
15. 如图所示,倾角的传送带,正以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长度,质量为m的木板轻放于传送带顶端,木板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当木板前进时机器人将另一质量也为m(形状大小忽略不计)的货物轻放在木板的右端,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从此刻开始,每间隔机器人将取走货物而重新在木板右端轻放上相同的货物(一共放了两次货物),重力加速度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传送带足够长,求:
(1)木板前进时的速度大小;
(2)取走第一个货物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3)取走第二个货物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木板放在传送带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位移速度关系
代入数据,木板前进时的速度大小
(2)放上货物后,货物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作用
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木板受到重力、压力、支持力、货物对木板向上的摩擦力和皮带对木板向下的摩擦力
因为
木板向下做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0.5
货物加速,木板减速,当两者速度相等时
解得
s
之后,两者一起匀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该过程加速度与木板初始的加速度相同
<1s
取走第一个货物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
(3)同理,放上第二个货物后,木板的运动与放上第一个的时候相同,木板先做匀减速,再和货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传送带共速,整个过程,剩下的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取走第二个货物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及答案,共10页。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四)物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四)物理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质量检测四物理试题pdf、南开月考四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