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试卷(无答案),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检测试题第七单元检测题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一、单顶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曝(bào )晒 波光粼粼(lín ) 巍(wēi )峨 B. 琴弦(xián) 锦囊玉轴(zhóu) 善哉(zhāi)C.恬(tián)静 一缕缕(lǚ) 键(jiàn)盘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天籁之音 妙笔生花 唯妙唯肖B.轻歌曼舞 余音绕梁 栩栩如生C.笔走龙蛇 画龙点晴 行云流水3.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
(2)伯牙破琴绝弦。( )
A.断 B.尽,穷尽 C.极,极端的 D.一定的,肯定的
(3)今乃掉尾而斗。( )
A.减损,消失 B.摇摆 C.遗失,遗漏 D.落下4.请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只填序号。善:A擅长,善于; B好; C善良;D容易,易于;E办好, 弄好。 (1)心怀不善( ) (2)英勇善战( ) (3)多愁善感( ) (4)善始善终( ) 5.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A.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B.书法中的“颜筋柳骨”分别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宗元。C.《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二、多项选择题。(4分,每题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后来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C.《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D.《京剧趣谈》让我们了解到了京剧的历史和由来。2. 下列词语中与戏曲有关的是( )A.亮相 B.花架子 C.行头 D. 粉墨登场三、根据所学内容和积累填空。(共11分)1. ,流水高山心自知。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 代的 。戴嵩是唐代的 家。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4.“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5.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6.京剧表演中,虚拟的马鞭是以鞭代 ,以桨代 ,这是京剧表演中常用的表现手段。四、按要求完成练习。(共8分,每题2分)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 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妙的琴声被兄妹俩陶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37分)五、课内阅读(12分)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从选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2分)
( )一一( )
2.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8分)
(1)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3分)① ② ③
(2)这一个自然段采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3)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们仿佛听到了《月光曲》的旋律。它的旋律具体有什么变化呢?请你试着填一填。(3分)《月光曲》起初节奏 ,慢慢变得 ,最后变得 。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六、【古文】与【今文】对比阅读(12分)【古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今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3分)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3分)
七、课外阅读(13分)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把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很多人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高朋满座,演奏开始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琴声,使听众如醉如痴……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顿时,四座震惊。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五千元,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如醉如痴:
蜂拥而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1)“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是因为 。
(2)“不少人惊叹”是因为 。
(3)“四座震惊”是因为 。
(4)一些观众开始是为了 而看演奏者演出的,后来才是为了 而看演出的。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填空。(3分)
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
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 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观众, 才是最重要的。
5.如果让你为这次演出设计一条广告语,你会怎么设计? (2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0分)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请以“我的拿手好戏”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