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3.4.2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精讲精练(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97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3.4.2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精讲精练(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97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3.4.2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精讲精练(原卷版)+解析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4897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力的合成和分解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力的合成和分解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4.2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考点精讲 考点1: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考查一、实验原理和方法1.合力F′的确定: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与F2共同作用的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2.合力理论值F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二、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三、实验步骤1.仪器的安装: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如图所示。2.操作与记录(1)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3)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例1】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甲 乙(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 考点2: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的考查一、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2)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二、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2)作图误差:①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确,造成作图误差。②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α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α变化范围不大,因而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著,读数误差较大,导致作图产生较大误差。③作图比例不恰当、不准确等造成作图误差。三、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测力计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2)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孔发生摩擦。(3)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规范实验操作(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将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拉细绳套的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为宜。(3)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应尽量大一些。(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两端画个投影点,去掉细绳套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3.规范合理作图: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例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 m0.741.802.803.724.605.586.4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Fx图像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甲(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 N考点3:实验拓展与创新【例3】 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甲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也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如图乙所示。(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要测量图甲和图乙中橡皮筋的长度D.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为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 3.4.2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考点精讲 考点1: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考查一、实验原理和方法1.合力F′的确定: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与F2共同作用的效果都是把橡皮条拉伸到某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2.合力理论值F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二、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三、实验步骤1.仪器的安装: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如图所示。2.操作与记录(1)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3)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例1】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甲 乙(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和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和 。【解析】 (1)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至O点的拉力一定沿AO方向;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由于误差的存在,不一定沿AO方向,故一定沿AO方向的是F′。(2)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替代,故B正确。(3)①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②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答案】 (1)F′ (2)B (3)①C E ②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考点2: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的考查一、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2)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二、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2)作图误差:①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确,造成作图误差。②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α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α变化范围不大,因而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著,读数误差较大,导致作图产生较大误差。③作图比例不恰当、不准确等造成作图误差。三、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测力计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2)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孔发生摩擦。(3)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规范实验操作(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将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拉细绳套的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为宜。(3)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应尽量大一些。(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两端画个投影点,去掉细绳套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3.规范合理作图: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例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 m0.741.802.803.724.605.586.4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Fx图像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甲(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 N。【解析】 (1)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F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描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线,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6×10-2,3.2),则k= N/m≈53 N/m。(2)弹簧秤的读数为2.10 N,选标度,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3)经测量,合力F合=3.3 N。【答案】 (1)见解析图 53(说明:±2范围内都可)(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范围内都可) 见解析图(3)3.3(说明:±0.2范围内都可) 考点3:实验拓展与创新【例3】 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甲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也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如图乙所示。(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要测量图甲和图乙中橡皮筋的长度D.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为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解析】 (1)首先应明白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即用橡皮筋的伸长量来表示弹力的大小,所以实验中一定要测橡皮筋的长度,而没必要关心细绳a、b的长度,B和C是需要的,为了确保力的合成的等效性,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必须相同,且是图乙中的,故D是必需的。(2)为了能用橡皮筋的伸长量表示弹力大小,满足F=kx,应让k值相同,即橡皮筋的材料、粗细、原长均要相同,C正确。【答案】 (1)A (2)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分题型多维刷题练专题04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原卷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80 C,1N,所以读数应该是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1讲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原卷练习+知识讲义)(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新高考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1讲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知识讲义原卷版+解析docx、新高考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1讲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原卷练习原卷版+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1讲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练习)(解析版)—高中物理,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所示的实验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