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岩浆岩岩性由新到老的顺序是,图中,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S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
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2.与②地相比,⑤地的地球自转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答案】
1.C
2.D
【解析】
1.由图可知,S点为南极点,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排除A;图中全球经度被8等分,每份45°,故②为135°W,不是东西半球的界线,排除B;图中方向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故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C正确;⑤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排除D。故选C。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点递减,⑤地在30°N,比②地在赤道上,⑤地比②地线速度小,排除A、B;除南北极点外角速度相同,⑤地和②地都未在极点,角速度相同,排除C,选择D。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
A.昼夜温差小B.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
C.季节变化小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
3.B
4.C
5.C
【解析】
3.黄赤交角为24.24°时,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增大,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也增大,所以热带、寒带范围较现在大,温带范围较现在小,B正确,A、C、D错。故选B。
4.黄赤交角变动周期约4万年,并非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约4万年,①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最小纬度在赤道,即是0°,④错。故选C。
5.月球的黄赤交角远小于地球,其太阳直射的变化范围小,月球表面环境季节变化小,C正确。月球无大气层,其昼夜温差较地球更大,A错。月球存在黄赤交角,所以依然存在较小范围的极昼极夜现象,B错。月球依然有太阳直射现象,D错。故选C。
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子,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5° B.35° C.66.5° D.55°
7.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B.重庆C.拉萨D.北京
【答案】
6.B
7.C
【解析】
6.为有最好的效果,应该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正午太阳高度垂直,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α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可知α=90°-H。9月23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可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减去当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算出洛阳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90°-35°=55°。根据α=90°-H及α=90°-55°=3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有日光城之称,太阳能最丰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C正确;海南、重庆、北京都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阴天多,受天气影响,太阳辐射弱,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手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岩浆岩岩性由新到老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9.图中( )
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
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
【答案】
8.C
9.C
【解析】
8.根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②所在岩浆通道末端被侵蚀并最早被上层沉积岩层覆盖,故形成最早;③所在岩浆通道也上覆沉积岩层且底部不完整;①所在岩浆通道没有受到影响,故①形成最晚,则岩性新老顺序是①③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甲处的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C正确。丁处地表形态是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的结果,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很小,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0.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11.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
10.D
11.D
【解析】
1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而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因此D正确,故选D。
11.考查山地的形成过程。在图中阶段I可以知道它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它就是一座火山,火山的形成是岩浆的活动,不是地壳的水平运动,所以A不对; B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也就是玄武岩,不可能是沉积岩,所以B不对; C顶部形态,也就是平顶的形成,观察图II,III,可以看出平顶面积扩大,这应该是由外力作用形成,所以C不对;此山地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慢慢形成平顶山,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种类的岩层或岩石。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 )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C.中生代后期D.新生代后期
13.甲、乙、丙、丁四处( )
A.甲处岩石可能为石灰岩
B.乙岩层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岩石一般为花岗岩
D.丁岩层形成后地壳抬升
【答案】
12.C
13.D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
12.图除新生代岩层外,全部发生过断层,且中生代岩层全部发生过断裂,故断层只能发生在中生代后期,新生代之前,C项正确。
13.甲穿过两层岩石,一般为岩浆侵入或喷出形成,石灰岩为沉积岩,A错;乙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B错;丙最有可能为丁岩石变质而成,花岗岩为岩浆岩,C错;丁岩层顶部崎岖不平,说明曾被外力侵蚀过,岩层只有抬升出露于地表以后才可能被外力侵蚀,故D正确。
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A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5.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答案】
14.C
15.C
【解析】
14.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岩层有的向上拱起,有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褶皱。褶皱构造由于沉积岩水平挤压形成的,背斜处岩层上升,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所以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地壳上升运动—外力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由所学知识及题干信息可知,甲处位于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易形成地下溶洞,出现塌陷,C正确。石灰岩分布区无火山喷发、断层下陷的作用,A、B错误。材料中无与地下冻土融化有关的信息,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7.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6.A
17.B
【解析】
16.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X地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
17.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支流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支流流向a河支流,②地位于a河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①③位于上游,水量不会发生变化,④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由于c河上游部分支流水汇入a河,所以该河段的水量会减小。故选B。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里海。下图左图示意该河入湖口的三角洲面积变化,下图右图示意里海湖面海拔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乙处可能是( )
A.沟谷B.陡坡C.洼地D.平原
19.与1940年相比,2000年时三角洲前缘位置( )
A.向前延伸 B.身后退缩 C.前后摆动 D.相对稳定
20.从1900年至1960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河口盐碱化减轻
C.携带泥沙量剧增D.注入里海水量大
【答案】
18.B
19.B
20.A
【解析】
18.据图可知:乙处1920年和1940年湖岸线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该地势较为陡峭,处泥沙不易淤积,因此对照选项,极有可能为陡坡,故本题选B。
19.从左图看得出在1900年至1980年三角洲的面积不断增大,与此对应的里海湖面在逐渐缩小,因此二者是大致呈负相关关系;右图可以看出,2000年里海湖面相较于1940年里海湖面明显上升,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面积应当是萎缩,前缘位置向后退缩。故B正确,A、C、D错误。
20.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度会增加;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本题选A。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5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③B.①C.②D.④
2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D.降雨:晴→雨→晴
23.关于图示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B.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C.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答案】
21.B
22.C
2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天气系统的判断分析能力,只要准确掌握不同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现象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
21.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图中①地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适宜洗车,因此,①地洗车指数数值低,B对。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雨天气,洗车指数高,C错。③地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多大风天气,不宜洗车,洗车指数高,A错。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降水天气,洗车指数高,D错。故选B。
22.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上题分析,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在暖气团,气温较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气温:冷→暖→冷,A错。气温低,气压高,所以气压变化是高→低→高,B错。降雨情况是雨→晴→雨,D错。风向呈逆进针方向辐合,即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C对。故选C。
23.虚线内为冷锋过境,不是冷气团过境也不是高压控制,A、D错。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降水少,不会带来强降水,C错。冷锋过境风力强劲,可能扬起沙石,B对。故选B。
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越大。下图示意3月份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该日16~24时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在20时突然增大,其污染物主要来自( )
A.燃煤烟尘B.工业废气C.汽车尾气D.沙尘暴
25.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气旋控制D.反气旋控制
【答案】
24.D
25.B
【解析】
24.由图可知,空气污染较严重出现在20-22点,历时较短,此时为北方取暖期,燃煤烟尘较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排除A;工业不停工,工业废气会一直排放,排除B;汽车尾气在上下班高峰较多,20-22点已是下班高峰之后,排除C;此时为3月份,是一年中降水较少的时节,气候较干冷,植被枯黄,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沙质沉积物裸露,且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易形成沙尘暴,选择D。
25.由图可知,北京在该日海平面气压线密度较大,风力强劲,位于锋面气旋西侧的低压槽线附近,低压槽线附近为冷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图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3分)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1分)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___。(2分)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2分)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时,日落时间为______时。(4分)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2分)
【答案】
(1)南极 12 22
(2)(23°26′s,90°w)
(3)AB BC
(4)D﹥A﹥E 19°42′N
(5)12 18 3
(6)21 12 6
【解析】
(1)此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为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的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结合上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图示90°E为0点,则90°W为12点,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3)图中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线AB,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线BC。
(4)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至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则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E,根据H=90°-该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可知,E点纬度66°34′,这一天E点距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为43°08′,故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E点。
(5)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其地方时为,12时,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此时C的地方时为18时,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的日出时间是3时,日落时间为21时。
(6)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其昼长为12小时,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同,则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点的夜长为6小时。
27.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2分)
(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2分)
(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凉水河的流向是________。(2分)
(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6分)
【答案】
(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3)山谷 自东向西
(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涉及地质构造与地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等知识点的考查。
(1)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河流多在河谷发育,图示AE之间有河流经过,故判断地形为河谷或山谷;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早即两边岩层年龄较晚,中间较老,判断为背斜构造。
(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最初在内力作用下形成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从而形成凉水河河谷。
(3)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凉水河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方向标可知,流向为自东向西。
(4)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可以从等高线上判断其特点及原因。读图分析可,乙村到甲村之间的交通线路主要沿河谷地带修建,地形较为平坦,因此线路较为平直;乙村到丙村之间,等高线密集且多弯曲,说明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为了降低交通线路的坡度和保证后期的行车安全,公路大部分路段沿等高线修建,大呈“之”字形弯曲。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金钉子”是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寻找的一些特别的地层剖面和地质点,以此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一些化石物种生活在特定的地质时期,且又广泛分布,它便可以作为特定地层的标志。于是,地质学家能在标准地质剖面上寻找到一个特征明显、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物种首次出现的位置,将此点位作为划分地层界线的“金钉子”。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外宣布,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我国浙江江山确立。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江山“金钉子”是浙江省第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江山市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该项目内停车场、科考游步道、永久标志碑、科普长廊、解说标识牌等已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知识性、可视性,已成为江山市市民游玩的又一新去处。
(1)判断构成江山“金钉子”地层的岩石类型,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述江山“金钉子”地层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
(1)沉积岩。理由: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岩层中含有化石。
(2)寒武纪时,该地区为远古海洋,海洋接受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成为高地(山地丘陵);在外力作用下,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观。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小题考查岩石的类型,结合材料根据岩石的特点进行判断;第二小题考查地质过程类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1)由材料可知,该岩石有化石和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故为沉积岩。
(2)由材料可知,寒武纪地层中可见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生活环境为远古海洋,可推测寒武纪时,该地区为远古海洋,不断接受海洋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后经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历侵蚀,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观。
29.下图为2020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判断此时南京的风向,比较呼和浩特与南京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比较北京、长沙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3)判断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说明其未来天气变化趋势。(4分)
【答案】
(1)偏北风。南京风力较大。
理由: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长沙空气质量较好。
原因:风力大;降水多。
(3)冷锋。
变化趋势: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
本题以2020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为背景,考查等压线、天气系统的判读。
(1)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结合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画出风向(为偏北风)。根据等压线疏密状况比较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处风力大,因此南京风力比呼和浩特大。
(2)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沙等压线密集,风速大,位于冷锋锋后,有降水,风和雨都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北京风速小,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污染物不易扩散。
(3)雨区的位置在锋线的北侧(冷气团一侧),锋线北侧等压线密集,风速大,表明冷气团势力强,再结合此时为11月份,判断图中锋面为冷锋,故长江中下游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中A、B、M、N四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该日,北京,7月,北京地区可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一天中碳汇效果最佳时,该地接近,小明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小明5,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中A点的经度和昼长分别是,左上图中丁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