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含答案))
展开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2019人教版)
地 理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住宅区的建筑布局对采光影响较大。图1是我国某城市的一个住宅小区布局示意图,该小区建筑都是总高33层的楼房。图2是6月22日7:00和12月22日15:00的小区甲楼房影子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P、Q日影出现的时间分别是( )
①P:6月22日7:00 ②P:12月22日7:00 ③Q:6月22日15:00 ④Q:12月22日15:00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小区广场阳光照射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
A.夏季早晨 B.冬季早晨 C.夏季傍晚 D.冬季傍晚
【答案】
1.C 2.B
【分析】
1.仔细观察图2,由日影长度可判断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P影子在楼房西南侧且日影较短,应是6月22日上午7:00的楼影,Q影子在楼房东北侧且日影较长,应是12月22日15:00的楼影,故选C。
2.图1中的操场形状为东南一西北走向的椭圆,题干提及住宅楼的高度统一,因此主要参考楼房的布局位置和影子长度情况。冬季早晨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太阳高度小,楼房影子更长,广场照射面积则较小,因此冬季早晨的楼房影子在广场影子面积最大,广场受到阳光照射面积最小,B正确。故选B。
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下图为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4.石勒喀河南岸泥沙淤积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勒喀河南岸开阔 B.石勒喀河含沙量大
C.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 D.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
【答案】
3.C 4.D
【分析】
3.河心沙洲因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在枯水季节,河流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泥沙沉积量较大,河心沙洲面积较大;在河流汛期,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量较少,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心沙洲面积变小。图中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主汛期在夏季,故选C。
4.由图中等高线可判定,石勒喀河南北两岸均开阔,排除A;含沙量大不能解释为什么石勒喀河泥沙淤积严重的河岸是南岸,而不是北岸,因此含沙量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如果地转偏向力是主要原因,依据石勒喀河流向可判定南岸为侵蚀岸,C错误;石勒喀河上游流水携带泥沙;与额尔古纳河相比,石勒喀河两岸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流速慢,而额尔古纳河流速快,阻碍石勒喀河水流速度,使石勒喀河流速减慢,泥沙在此不断沉积,D正确。故选D。
如图为某年2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当天北京局部有零星小雪,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读图回答此时( )
A.东北地区暴雪区域多处于暖锋的锋后 B.北京降雪小是因为锋前暖气团较干燥
C.海南岛东部沿海受风暴潮袭击 D.珠三角地区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中的天气系统分析,暖锋雨区位于锋前。所以东北地区暴雪区域多处于暖锋的锋前,A错误。北京受冷锋影响,但暖气团较干燥,水蒸气较少,没有形成较大降雪,B正确。海南岛东部沿海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不易形成风暴潮袭击,C错误。珠三角地区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不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故选B。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区域内大致可划分为湖泊区、外围区和周边区三部分。湖泊区内分布着大小湖泊近百个,湖水冬季不结冰,周边区为人类居住活动较多的区域。研究发现,湖泊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具有“暖岛效应”。读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区域冬季白天和夜晚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该区域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高山冰雪融水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河流水
6.与白天相比,夜晚的湖泊区( )
A.暖岛效应消失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层较稳定 D.风力显著增强
7.相对于湖泊区,周边区昼夜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绿洲面积大 B.聚落分布多 C.距离海洋近 D.冬季多云雨
【答案】
5.B 6.C 7.A
【分析】
5.“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这里的地形为高原,没有高山,所以该区域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不是高山冰雪融水,故A错误。该地为沙漠,表明大气降水很少,故C错误。当地为沙漠,地表径流较少,所以主要补给水源不是河流,故D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该区域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为地下水,故B正确。所以本题选B。
6.据图可知,夜晚湖泊区的温度高于外围区,暖岛效应依然存在,故A错误。与白天相比,夜晚的湖泊区温度较低,所以地面辐射会减弱,故B错误。白天湖泊区温度较高,且与外围区温差较大,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大气相对不稳定;夜晚,湖泊区温度较低,湖泊区与外围区温差小,大气相对稳定,故C正确。夜晚温差较小,压差也较小,所以风力也较小,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C。
7.“周边区为人类居住活动较多的区域”,沙漠中,人类聚居在绿洲地区,绿洲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所以相对于湖泊区,周边区昼夜温差较小,故A正确。聚落分布多,会导致温差较大,故B错误。“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可知该地距离海洋较远,故C错误。内蒙古西部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的性质为寒冷干燥,所以受冬季风影响,内蒙古西部地区冬季也是寒冷干燥的特点,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A。
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冰雪渐融,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图一),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读博斯腾湖区域图(图二),完成下面小题。
8.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其的风力主要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下列关于博斯腾湖湖水是淡水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流域内降雪多,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B.所处流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C.有河流流出湖泊,使湖水向外排泄 D.地处外流区,且有大量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盐分。
【答案】
8.A 9.C 10.C
【分析】
8.由材料“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冰雪渐融”可知,该季节湖面上白天冰开始融化,晚上气温低又结冻;冰雪渐融说明气温逐渐升高,最可能是春季,A正确。
9.由材料可知,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从图中看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位于湖泊的西岸和南岸,说明风吹向西岸和南岸,可知影响推冰奇观的风力是东北风,C正确。
10.博斯腾湖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达到,降水量小;晴天多,蒸发量大;湖泊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有河流流出湖泊,使湖水向外排泄,使得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C正确。
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问题。
1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A.落叶阔叶林带 B.荒漠带 C.高山灌丛带 D.山地针叶林带
12.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13.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 B.盐碱化 C.石漠化 D.红漠化
【答案】
11.A 12.B 13.A
【分析】
11.从图中看,甲位于阴山的草原带上部,山地针叶林下部,对比三幅图可判断出为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
12.贺兰山的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山地针叶林带;西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不能形成山地针叶林带,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
13.黄岗梁的西坡基带为草原带,贺兰山的西坡基带为荒漠带;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且当地过度放牧,沙漠化严重,A正确。盐碱化是不合理灌溉形成的,B错。石漠化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C错。红漠化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错。
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km2。 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4.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
A.地形为平坝 B.位于背阴坡 C.土壤为酸性 D.人口很稠密
15.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地理环境独特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16.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
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答案】
14.C 15.C 16.A
【解析】
第14题,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
第15题,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
第16题,“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产地,说明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但不等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茶的产地界线是模糊的。
下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17.目前( )
A.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18.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一一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目前,我国生态脆弱区 内流区、外流区均有,A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类型较复杂,B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天山南侧山麓是荒漠,北侧山麓降水较少,但仍属于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严重,C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D错误。
第18题,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A错误。②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B错误。③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C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樵采,D正确。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根据规划,北京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主副结合发展、内外联动发展、南北均衡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右图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核心区”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主要为(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旅游区 D.行政区
20.北京城市规划中布局“多点”的首要目的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 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1.在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过程中,北京市加强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 )
A.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B.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发展轴
C.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涵养区
D.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提升国际交往功能
【答案】
19.D 20.C 21.B
【解析】
第19题,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受历史文化素影响,图中“核心区”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主要为行政区,是国家政府机关所在地,D对。
第20题,北京城市规划中布局“多点”的首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减轻城市化问题,C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是多点布局的主要目的,A、B、D错。
第21题,结合图中箭头表示的几个发展轴,在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过程中,北京市加强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是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发展轴,B对。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涵养区,不能体现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A、C错。京津冀城市群体系协作发展,不是提升国际交往功能,D错。
毛嘴镇位于湖北省仙桃市西部,通过承接武汉市产业转移逐渐形成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由此被誉为"中国女裤之都”。下图示意毛嘴镇产业转移资本的本地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武汉相比,毛嘴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 B.技术 C.资本 D.劳动力
23.吸引劳动力主动回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范围扩大 B.基础设施完善 C.就业机会增加 D.乡镇环境改善
24.产业转移对毛嘴镇产业带动最为显著的是( )
A.旅游服务 B.棉花种植 C.餐饮零售 D.机械制造
【答案】
22.D 23.C 24.C
【分析】
22.毛嘴镇通过承接武汉市产业转移逐渐形成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由此被誉为"中国女裤之都”,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与武汉相比,毛嘴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是劳动力丰富、价格低,D正确。交通、技术、资本与武汉相比毛嘴镇没有优势,ABC错误。故选D。
23.据图分析,武汉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出,在第一波回流的示范作用下,加上毛嘴镇政策有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转入,导致就业机会增加,在示范作用下,吸引劳动力主动回流,C正确。市场范围没有判断信息,且市场对劳动力回流没有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完善、乡镇环境改善只是次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24.产业转移使毛嘴镇被誉为"中国女裤之都”,产业集聚明显,人口增加,产业带动最为显著的是餐饮零售,C正确。产业集聚对旅游影响不大,湖北省不适合大面积棉花种植,毛嘴镇不具备机械制造产业基础,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对机械制造影响不大,机械可以从外地购进,ABD错误。故选C。
看我国某自然区的四地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25. 四地景观所属的自然区是( )
A: 青藏高寒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答案】A
【解析】
第25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景观有牦牛,人们穿藏袍,有高山冰雪,应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A对,其他项可排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去。
材料一:青海湖(图a)区盛行西北风,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图b)。青海湖区沙丘主要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
材料二:青海湖水温分层现象随季节而变化,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1)指出湖边植被增加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弯西侧沙堤的成因。
(3)说出青海湖夏、秋季节水温分层现象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影响:使湖风减弱,陆风减弱。原因:由于植被增加,白天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减弱;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2)西北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露出水面。
(3)夏季水温分层显著,秋季水温分层不明显。夏季青海湖表层升温快,底层升温慢,加上夏季风力小,湖水上下扰动较小,水温分层显著;秋季风力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水温分层不明显。
【详解】
(1)湖边植被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增大,白天陆地升温减慢,减弱了湖泊与陆地之间的温差,使得湖泊吹向陆地的湖风减弱;晚上,有植被的陆地降温减慢,湖陆之间的温差减小,使得从陆地吹向湖泊的陆风减弱。因此湖泊周边植被增加将使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2)结合图文信息可知青海省湖滨的沙丘主要集中在湖东平原,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该地区主要盛行西北风,当水位降低,裸露地表的泥沙被西北风携带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时速度减慢,泥沙逐渐沉积;水下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沙堤,不断增高,当湖水水位降低时,沙堤最终露出水面。
(3)夏季,青藏高原阳光强烈,水面获得太阳辐射强,表层水温升高快,底层升温慢,加上夏季风力较小,湖水上学扰动较小,水温分层显著;当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湖水上下层扰动加剧,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增多,水温分层不明显。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具有“北陡南缓”的地形特征,且南北坡内又有阴阳坡之分。2000-2016年,秦岭整体植被覆盖度为84%,北坡为75%,南坡为86%。下图示意秦岭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在坡度、坡向上的差异。
(1)指出影响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2)说出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与坡度的关系。
(3)简述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坡向差异。
【答案】
(1)与秦岭南北坡的气候类型、土壤分布以及植被类型差异有关。
(2)南北坡的植被覆盖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逐渐增高,且北坡随坡度变化大于南坡;坡度小于15°区域南坡植被覆盖度明显大于北坡,坡度大于15°以上区域植被覆盖度南北坡差异较小。
(3)南北坡平地植被覆盖度均较低;南坡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均大于北坡,北坡的半阴坡植被覆盖度最高,南坡阴坡的植被覆盖度最高。
【详解】
(1)从图可以看出,不同的坡度,覆盖度不同;南坡和北坡的覆盖度不同;南北坡的热量和水分不同,导致植被的类型不同,覆盖度有差异;故影响南北坡覆盖度差异的自然因素有坡度、气候(热量水分)、植被种类、土壤分布等。
(2)主要结合图示,从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变化共同特征、南北坡斜率差异、南北坡不同高度的差异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植被的覆盖度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度较小,植被覆盖度差距较大,坡度小15度,南坡、北坡的覆盖度差距大;大于15度,差距明显缩小。
(3)注意结合图示从平地和不同坡向进行分析,并注意分析南北坡最高覆盖度分布的坡向。由图可知,平地的阴坡,南北坡的覆盖度差距较大;半阴坡覆盖度差距最小;南坡各坡向的覆盖度均高于北坡;南坡阴坡的植被覆盖度最高。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规划了180多个产业集聚区,同时也获得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支持,加之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优势,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较高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是指产业转移对当地创新能力作用的大小)。下图为河南省2007—2015年承接产业转移程度空间分布图(左图)和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空间分布图。
(1)判断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分布与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析河南省成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的主要原因。
(3)从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进步角度,说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分析郑州市成为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主要承接地的原因。
【答案】
(1)承接产业转移程度与创新响应强度基本呈正相关;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弱于承接产业转移程度。
(2)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等;位于中部地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3)促进河南省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增加河南省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等。
(4)地处省会,拥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原有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好,有良好的产业协作条件;有港区等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位置和交通优越等。
【详解】
(1)据图可知郑州是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而在相关性图中郑州对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也最强,三门峡驻马店信阳等地均较低。通过两张图的比较可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产业转移空间分布与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2)据材料可知河南省规划众多产业集聚区,说明政策支持。且河南省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差,土地价格较低。其位于中原地区,各种交通方式一应俱全,交通便利。且距东中西部地区均不远,地理位置优越。
(3)河南承接众多产业转移,可以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对河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存在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产业转移可以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企业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产品与企业的竞争力。
(4)郑州市成为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郑州为河南省省会,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更大.相对于其他地城市而言,郑州科研院所、高校众多,人才众多、科技发达、资金充裕。郑州属于传统的工业基地,其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相对较好。郑州有多条铁路、公路经过,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甲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乙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 地区生产总值(×108元) | 产业结构(%)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重庆市 | 17558.8 | 7.4 | 44.2 | 48.4 |
成都市 | 12170.2 | 3.9 | 43.0 | 53.1 |
南京市 | 10503.0 | 2.4 | 39.2 | 58.4 |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规划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
(1)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时事的关注,涉及成渝地区的国家发展战略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等。
(2)据材料可知,成渝地区目前形成了以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为核心,周边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体系建设基础。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GDP总量较高;产业结构方面,两地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发展较为滞后。
(3)成渝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也需要加强。
(4)结合问题来探寻解决措施,为实现成渝城市群建设目标。需要从发挥核心城市功能,加强协作分工,建设城市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共20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无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无答案)),共10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含答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