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道德修养: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法治观念: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健全人格: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自学指导: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7—20,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视频:女儿给父亲买智能手机后菜园变荒地
8月11日,安徽淮南。杨女士担心87岁的父亲生活无聊,给其买了部智能手机并教其玩,没想到父亲沉迷其中无心打理菜园瓜地,导致地里杂草丛生、荒芜一片。杨女士称,买了手机后父亲十分高兴,因为村里老人大都有智能手机,但她没想到父亲会如此沉迷,有手机后和母亲也很少交流。看到菜园荒废后,自己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给父亲设置了青少年模式,控制其玩手机的时间。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父亲的行为?给我们什么警示?
作为未成年网民,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你身边存在哪些不恰当的上网行为?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
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游戏为什么要设置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针对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网络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山西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欣,在网上看到了招聘打字人员信息:每天工资至少100元,每天2-3小时,家里、网吧均可工作,工资每日结算。王欣把简历发到对方邮箱里,后对方称她被录用了。当王欣按电话提示,输入了个人账户和密码后,发现自己卡里的钱已被取走。
辨别网络信息,练就火眼金睛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微课学习:让网络谣言无处可飞”
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有一些网友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网络生活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
思考:网络生活的“自由”有没有限度?
网络生活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我们在享受自由的时候,不得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违背道德、违反法律。
2022年8月11日至13日,网民举报王某(女,47岁,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周某(男,49岁,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李某(女,53岁,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在网上散布涉疫情谣言,扰乱疫情防控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核实,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周某予以行政拘留五日,对李某予以行政拘留十日。
乌鲁木齐市网民王某、周某、李某散布涉疫情谣言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1条第二款之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 ②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治)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文化和科技)
温故知新:网络对社会进步有哪些积极影响?
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2.如何传递网络正能量?
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022年2月11日以来,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开展2022年“青声@全国两会”网络建言征集活动,秉承“发青年之声、献青年之智、聚青春之力”的宗旨,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把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愿有序反映给有关方面,把青年的真知灼见有效传递给党和政府,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助力。据统计,累计有11万名青少年参与活动,提交有效建议5040份,最终经梳理合并,提炼出10个青年热点话题。
利用网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公益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网络公益活动?参加网络公益活动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些网络公益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P19②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高扬主旋律。P20
1、近年来,网络上涌现出一些网络公益活动,如“帮农义卖”、淘宝“公益宝贝”计划、关爱留守儿童计划等,这对我们的启示有( ) ①在网络生活中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要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③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要积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高扬主旋律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为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民众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建言献策,表达自身诉求,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这体现了( )A.我国公民在网络上可以发表任何言论B.网络可以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C.网络是人们表达自身诉求的唯一平台D.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活动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作业课件ppt,共2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完美版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合理利用网络,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正能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传递网络正能量,七嘴八舌,课堂小结,网络谣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