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目标,知识储备,预习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对它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诗歌中的实与虚:诗歌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一般地说,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3.近体诗:诗歌的一种。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1)而无车马xuān( 喧 ) (2)采菊东lí( 篱 )下(3)欲biàn( 辨 )已忘言 (4)白头sā( 搔 )更短(5)浑欲不胜zān( 簪 ) (6)提xié( 携 )玉龙为君死(7)折jǐ( 戟 )沉沙铁未销 (8)学诗màn( 谩 )有惊人句
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1)悠然见南山( 悠远闲适的样子 )(2)飞鸟相与还( 相伴 )(3)浑欲不胜簪( 能够承受,禁得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 叹息,慨叹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色的云覆压在城池上,城池好像要被摧毁一样,铠甲对着太阳,好像金色的鱼鳞铺开。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
2.把杜甫《春望》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默写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出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5.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涵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6.《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这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7.杜甫《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8.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
1.《饮酒(其五)》这一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悠然闲适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一句写出了作者的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2.《春望》写于757年,杜甫在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后,想去灵武投靠唐肃宗,不料在途中被叛军俘虏并解送长安,目睹这座残破不堪、繁华消尽的都城,不禁感事伤时,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
3.《赤壁》一诗是咏史诗,作者借 周瑜 和 曹操 的故事,表现 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入梦境 , 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 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 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 豪放不羁 的一面。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国破 ”一词,透过这个词, 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三)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2.“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 局势的危急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四)赤壁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③,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节选自《说苑·敬慎》)
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三度为楚相,有贤名。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③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孙叔敖为楚令尹/是焉得为大丈夫乎B.一国吏民皆来贺/国恒亡C.官益大而心益小/香远益清D.足以治楚矣/险躁则不能治性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
他是一个善于纳谏,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宰相。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习题课件ppt,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复习课件ppt,共1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授课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生朗读,看准字形,词语释义,疏通词义,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歌主题,上阙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