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五 相交与平行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2、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与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体会两条直线垂直的特征。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大三角板、长方形模型等。学具:三角尺,正方形纸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两条直线,看看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教师有选择地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如平行的、相交的。
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2、揭示课题。
师: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交与垂直。(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
1、看一看。
电脑课件呈现图例或自画图:
师:这是我们常见到的剪刀和卫生标志图案,如果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图案,应该怎么画呢?
让学生都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一下。然后出现图案。
师:左边一个图案是两条直线相交,右边一个图案也是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图案相交不成直角;一个图案相交成直角。
这时,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指其中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折一折。
(1)让学生取出学具——正方形纸。接着提出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展示学生活动结果。
(3)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展示学生的作品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验证的方法。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所形成的角,观察是否成直角,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3、说一说。
(1)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线段。(如两面墙的夹角形成的边,顶棚上横梁等)
(2)说一说哪几条线段(或边)互相垂直。
学生回答时,要求用手指着对应的边线进行说明;教师配合讲解,帮助其他学生理解。
(3)说一说正方形的那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出示教具(正方体)在教具中写上字母。
要求学生按照以上顺序在学具进行说明,教师板书配合。
如:bf垂直于fg;cg垂直与gh;ab垂直于bc,等等。
(4)分析、判断。
4、说一说
(1)观察一个正方体的实物,说说每个面上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2)不同面上互相的垂直的线。指导学生沿着对角线切开橡皮泥,可以发现其他的垂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出示立体图。(电脑课件出示或自画)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立体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线段ae和ef互相垂直吗?
从图中,你还可以看出哪些线段互相垂直?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更多的互相垂直的线段。
5、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师演示画垂线的过程,并讲解方法。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脚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学生练习画垂线,教师巡视指导。
(2)过点a画已知直线垂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学生练习作业,教师巡视,可以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板演,再由其他同学评价。
三、 课堂活动
第2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讨论这些问题时,可以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如,可问:怎样确定门框相邻两条边是否垂直?随后安排学生量一量.
四、 巩固作业
完成课本第23页画一画中的第2题及小实验.
1、第2题是过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自主完成.
2、小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懂的在点和线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直线相交与垂直 _西师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直线相交与垂直 _西师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北师大版2 相交与垂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2 相交与垂直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