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测试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单元过关测试卷测试内容:第一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①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 ,雀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①《咏雪》中兄子胡儿的回答是“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翻开书本,聆听朱自清笔下牧童liáo亮的短笛声,欣赏刘湛秋笔下那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醉于老舍笔下济南冬天水中终年伫蓄的绿……四季美景,真是千zī百态,美不胜收,让人迸发出生活的豪情。(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liáo亮( ) 粗犷( ) 千zī百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胜”在《新华字典》中主要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美不胜收”的“胜”意思应为( )(2分)A.超过 B.优美的 C尽,完(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五猖会》中“我”要去看 ,结果被父亲撞见,父亲要“我"背诵《 》。(2分)(2)《西游记》中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的官职是 ,因自感受骗,离开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 。(2分)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合肥市某校七年级(18)班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1)根据下面材料的内容,说说我们祖先发明“二十四节气”有何意义。(用原文语句回答即可)(4分)材料一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根据下面材料的图文内容及备选节气名称,任选两幅图指出其所反映的节气。(4分)材料二 (图一文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图二文字:落叶知秋) (图三文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备选节气名称:立春 立夏 立秋 白露 寒露图一节气:图二节气:图三节气:(3)下表是校园小记者随机采访当地5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二十四节气”了解程度的调查统计表。(4分)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所占比例10%26%42%22%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现象)。为此,我们可以向学校建议:(写出一条合理建议)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8分)春天来敲门厉彦林沉睡一冬,季节忘记带钥匙,敲起春天的门环。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儿,春天就踮着脚尖,顽皮活泼地踏进门槛。金黄的连翘花早早开口:“春天来了,春天来了……”2018年春节前立春,“春脖子长”,北方大地缺雪少雨,冬天早已失去威风。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春风从袖筒、裤腿里 钻进来,柔柔地触摸。人们开始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颂春,脸膛红扑扑的孩童奔跑着、雀跃着,农人犁耙和良种下地,在家的主人唤鸡狗、赶鹅鸭,一幅质朴温馨的中国乡村风景画,闪耀岁月亮光。大地和大地上的植物开始苏醒,山冈原野到处闪动奔跑着春天顽皮的身影。杏树、桃树、梨树听到温暖的敲门声,忙着吐露新嫩与鲜美的花蕾。“春到人间万物鲜”,荠菜醒来,萌发簇簇新缘,被村姑村妇灵巧的手,一棵棵采摘进竹提篮。荠菜、马兰、山蕨、水芹、苦菜、香椿、马齿苋等各种野菜,为 餐桌增添鲜嫩与清香。最开心的当数孩子,折一截柳枝,轻轻拧动,抽出雪白的茎,用剥下来的嫩皮做成筒状的柳笛,吹响阔别一冬的恣肆,声音悠扬。街头巷尾弥漫春草和小米粥缕缕的清香。动物伴随春天脚步活波起来。温暖的阳光下,蜂蝶抖动翅膀溅飞淡淡的草香花香,大红公鸡站在麦秸垛上引颈高唱,黄鹂鸟站在树权上欢鸣,黑 白相间的燕子,衔着春泥,拖儿携女栖落老屋木梁上的燕窝,一会又在街巷和村边麦田上自由地飞翔,偶尔会眼前耳畔箭一般掠过。夜里燕窝里又传出低声细气的呢喃。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看,那河畔的鸭群,只见第一只先抖起翅膀、贴着水面腾飞,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湖面上划出层层涟漪……松软的大地滚过悠远而沉闷的春雷声,土地温煦而松软。春风吹在脸颊上,痒痒的舒服极了。抬头看看天空,雾霾已经少见影踪,蓝天点缀着飘 逸的白云。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气,顿感周身充满青春活力。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渴望丰收的满腔热情和厚重底气。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咚、咚、咚……乡村回响着春天持续的敲门声,新时代的鼓点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春天的敲门声中,英俊挺拔的白杨树举起绿叶片“哗哗”鼓掌,簇簇花朵张开嘴巴齐声喝彩,温暖的阳光飘飘洒洒,松软的大地萌发着彩色的笑容与希望。(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24日12版)5.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事物,它们体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4分) 6.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1)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7.作者以《春天来敲门》作为文章题目,你认为该题目好不好?为什么?(4分) 8.本文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十分相似,除了写景,也有抒情,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二)(22分)秋的气味林海音①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条街—西单牌楼。②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就不由得去买。③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葡萄和梨散发出来的。沙营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郎家园是最出名的枣产地,于是无枣不成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④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当当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店上人了,⑤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这是北平许多著名的清真饭店中的一个,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老五那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的儿子,则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亮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的小屋里,却另有 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⑥老五他们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这烤肉店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老五他们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丝毫不差地记住了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凭老大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⑦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这里,虽然房子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这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⑧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有删改)9.本文的标题是“秋的气味”,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气味”?(6分) 10.研读第⑥段画线部分,结合上下文分析老五他们对顾客的态度是怎样的。(4分) 11.文章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12.结尾段落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6分) (三)(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尊君在不(4)相委而去(5)则是无信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5.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发展过程。(4分)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 16.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2分) 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小学六年中你收获了许多记忆,有些记忆会启迪你的心智,会震颤你的灵魂,会给你留下无尽的回味;有些记忆会温暖你的一生,会使你充满无穷的力量,会让你的生命旅程绽放出灿烂的光彩...这些记忆因为有了分量,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些记忆也因注入了你的感情,年年月月崭新如初,永不褪色请以《永不褪色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名、人名等。(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 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 ①东临碣石 ②断肠人在天涯 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思君不见下渝州 ⑤岐王宅里寻常见 ⑥遥怜故园菊 (2)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风正一帆悬2.(1)嘹 guǎng 姿 (2)伫蓄 贮蓄 (3)C (4)排比3.(1)迎神赛会 鉴略 (2)弼马温 齐天大圣4.(1)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图一:立春 图二:立秋 图三:白露(3)绝大多数小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缺乏了解(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任重道远)。建议示例:①学校开设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校本课程;②班级开展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班会活动;③学校或班级安排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墙报、黑板报等,帮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风俗等内容。5.作者描写了柔和的春风,苏醒的植物,活泼起来的动物,觅菜的村妇与游戏的孩子以及春雨后劳作的人民。体现了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欢乐的特点。6.(1)“轻轻地”“悄悄地”两个表示动作的叠词连用,充分表现了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大地解冻的状态,体现出大地中蕴藏的生命力量。7.示例:好。全文中心内容是描写初春之景,正如最后一段所说的,“乡村回响着春天持续的敲门声”,文题相互照应;此外,该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8.作者描写了春天“敲开门”后的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了作者面对春天的欣喜之情;极尽笔力写春天带来的希望,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向往之情。9.炒栗子的香味、水果的清香味和烤肉的香味。10.他们对顾客的态度是亲切和公平的。11.不能删去。因为本段是过渡段,既起到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又清晰明了地交代了作者的行踪。12.抒情。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对北方故都生活的怀恋之情。13.(1)约定 (2)舍弃 (3)同“否” (4)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5)讲信用14.(1)等您很久(您)没有来,已经离开了。(2)不是人!和别人(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15.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日中不至,太丘舍去。 客人怒责陈太丘。陈元方据理驳斥友人。友人惭而元方人门不顾。16.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很惭愧,想给元方道歉,这说明他知错能改。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