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说”的文体特点和托物言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3.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任务一:
1.了解作者、体裁
(1)周敦颐
(2)本文的体裁及其特点
2.认读字词,写出拼音
蕃( ) 颐( ) 濯( ) 淤( ) 涟( )
蔓( ) 亵( ) 噫( ) 鲜( )有闻
3. 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水 陆 草 木 之 花 , 可 爱 者 甚 蕃 。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 自 李 唐来,世 人 甚 爱 牡 丹 。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中 通 外 直 , 不 蔓 不 枝 , 香 远 益 清 , 亭 亭 净 植 ,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
予 谓 菊 ,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 牡 丹 ,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 噫 ! 菊 之 爱 , 陶 后 鲜 有 闻 ; 莲 之 爱 , 同 予 者 何 人 ? 牡 丹 之 爱 , 宜 乎 众 矣 。
4.重点词句释义
(1)香远益清: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xiǎn)有闻: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可爱者甚蕃:
(二)赏读课文,体味情感
任务二:
5. 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6.分析本文是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的。
7.文章列出了哪三种花,分别象征什么?写除了莲花外另外两种花的目的是什么?
8. 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三)思考探究
任务三:
9.《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四)反思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附件2.学习任务答案
1. (1)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个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课文标题“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
蕃( fán) 颐(yí) 濯(zhuó) 淤(yū) 涟(lián)
蔓(màn ) 亵(xiè) 噫(yī) 鲜(xiǎn)有闻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1)香远益清:远播。
(2)亭亭净植:立。
(3)陶后鲜(xiǎn)有闻:少。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主谓间取独,不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啊。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8)可爱者甚蕃:可以喜爱的很多。
5.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气味——香远益清;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无媚态
中通外直——通达、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令人肃然起敬
6. 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7. 莲花、菊花、牡丹
这三种花分别有以下这些人喜欢: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8.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 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无 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 讽刺
9.略。(依据文本阐述观点,不必一一对应,答案也不唯一。可以联系自身,说说“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迁移拓展,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默写全文,文学常识,字词句,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课外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爱莲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出示问题,自主探究,朗读课文要求,要求学生实记字词,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