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语文9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案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语文9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案课件01
    初中语文9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案课件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9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案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9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案课件,共5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多角度赏读,探究用词与写法之妙。

    1课时

    一、导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设计意图】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用简洁的语言导入,直接明了。

    二、了解写作背景

    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师补充。

    写作背景: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非常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1136)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作者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二十多年前,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宋史》本传)。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此词可能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今江苏南京)。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养子赵眘(shèn)(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眘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1165),作者上《美芹十论》,后反复陈说恢复旧国之事,但始终被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诉说自己的心愿。

    4.《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赴梭龙打虎山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诵读前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词做准备。

    三、诵读诗词,品味韵味

    1.读准字音。

    生自由诵读这四首词,读准字音,注意生僻、易读错的字。

    料峭(liào qiào)  姮娥(hénɡ   (zhuó

    2.读好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课件出示的节奏划分再次朗读,读好节奏。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3)听朗读音频,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的音频,反复诵读,明确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

    先由浅显的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入手,消除畏难情绪。

    四、品读诗词,理解意思和情感

    1.读懂内容。

    (1)生结合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译读词的意思。

    (2)师明确词的意思。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咏,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谁怕呢?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

    微寒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感觉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桥上畅饮,在一起喝酒的多是杰出的才俊。月光随沟水流去,悄然无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一场梦,此身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月夜美景。古今有多少兴亡旧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中。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怎么办呢?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那边前行,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营垒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关塞城堡上。古往今来胸中的遗恨何时才能平息!

    (3)生反复诵读,再次体会词的意思。

    2.读出情感。

    (1)结合词作内容和课中解说,思考:这四首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在野外游玩途中偶遇风雨的一件小事,反映了作者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的胸襟。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这首词作者回忆了年轻时在洛阳的游乐生活,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对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和自己漂泊四方的落寞孤寂情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人通过写中秋月下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愁闷,表达了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和坚定信念。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本词描绘了凄凉的边塞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2)反复诵读四首词,运用适当的重音、拖音、语气和语调,读出情感。

    (3)这四首词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几句?说说你的理由并再次诵读你喜欢的词句。

    预设  【示例一】我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两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呈现出一幅作者在雨中悠闲行走的画面,并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欢乐、自信、豪迈之情。谁怕二字,运用反问,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雨、人生风雨的毫不畏惧。

    【示例二】我喜欢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里的桂婆娑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作者在这一句中,运用神话传说,以超现实的奇思妙想,表达渴望扫除黑暗,让光明普照人间的愿望。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先理解词作的意思和情感再诵读,加深学生对词作的印象,提升学生对词作的诵读感悟能力。

    五、反复诵读,默写诗词

    1.学生独立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开展背诵比赛。

    4.集体默写四首词。

    结束语:诵读古诗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与古人对话。希望同学课下能自主阅读一些经典古诗词,在感受它们魅力的同时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设计意图

    在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经从不同层次诵读了四首词,对这四首词有了一定的理解。本环节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不同方式背诵,加深记忆。

    本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诵读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赏析字词,探究词作艺术手法的运用,体会这些词作的艺术魅力。本课先介绍四首词的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作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不断的朗读,理解词作的大意,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接着通过翻译,具体把握诗歌内容。最后在不断地诵读中领会词作的字词之妙,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品鉴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接着在最后环节,安排学生反复背诵,加深记忆。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