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鄂科版心理健康四年级教学设计整套
- 鄂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 第四课 在网络的天地里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鄂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 第五课 自信的我最美丽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鄂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 第七课 沟通小达人 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鄂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 第八课 我的时间我做主 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鄂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 第九课 在挫折中成长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四年级第六课 问号伴随学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四年级第六课 问号伴随学习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探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探究欲望又是从问题开始,但部分学生存在“怕提问”的心理障碍,缺乏积极主动发现和捕捉问题的能力,更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品质是小学生学习辅导的重要内容;敢问、善问的品质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本节课力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认知提问的重要性,培养其敢问、善问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提问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提问的多种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激发敢于提问的动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学生能明白提问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成长,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
难点:通过活动,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2、学生课上提问情况调查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真正消除了“怕提问的”障碍;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多种方式提问。
【练习题】
1、课下我提出了的一个问题是。
2、尝试多提问,并力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
【教学参考素材】
(一)课前小调查
课堂上回答问题会跟随其他先回答的同学说。
是()不是()
2、有不懂的地方,看见别人没举手,自己也就不举手了。
是()不是()
3、遇到问题,我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是()不是()
4、经常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
5、在观察或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
是()不是()
6、为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课程,我会对笔记等内容归纳成问或不问。
是()不是()
7、我经常在课上大胆提出我的问题,说出我的看法。
是()不是()
8、在课上总是再问为什么,我不怕同学笑话。
是()不是()
9、老师在课上提出的一个问题,我总是会进行多种思考。
是()不是()
10、在课上我经常问的与众不同。
是()不是()
(二)观察岛中备选资料的备选材料
动画片《小头儿子大头爸爸》
【心理学背景知识】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心理学家发现,不同的人在思维能力的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差别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中形成的。每个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习惯不同导致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培养“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这是因为疑问是积极思考的前提。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会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就很提倡质疑,他认为,有疑问的学习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他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质疑的谨慎,反对那种没有疑问的学习,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要有一问多思的习惯这里的多思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思维要有广度。很多问题,往往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所以,训练学生不应只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是要尝试多种方法,然后进行对比,找到一种一种更合理的办法。其二是思维要有深度,解决问题不能浅尝则止,对于每个问题都要有勇气探究其内部蕴含的知识点,以求领悟其精髓。
要培养善于求异思维的习惯。求异思维就是要与众不同,与习惯不同,即要求思维具有独创性。很难想象,一个人连一点与众不同的意见也不能发表,将来还会有什么创造性。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的方法的思维。它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的影响,不拘泥于传统与惯例,即思维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与独创性。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找出同一个词的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去写;扩写、改写、续写文章;在解决数学题目时运用多种方法。
“为什么”训练法
经常在头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人要上学读书”“人为什么叫人而不叫别的”等。“为什么”是儿童时期最愿问的问题,实际上只问自己“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才开始真正运转。
一物多用训练法
寻找一件物品的多种用途。一般看来,一件物品只具有一种功用,如钢笔就是用来写字的,但实际上每件物品都隐含着多种用途,如港币可以用来压纸,笔尖可以用来扎孔,笔帽可以用来画圆等。进行一物多用的两个好处:一是在要用的物品不在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其他物品代替,而不至于手足无措;二是有助于发明一物多用的物品,如多用笔,多用书包等。
一题多解训练法
即寻求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一个解决方法后应尽量去考虑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多想出一个方法,学生的思维就多前进一步。
问题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策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或创造性的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新问题,问题解决是最高形式的学习活动,创造力则是问题解决的最高级表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时代对教育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1、“问题”的本质
所谓“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一般包括四个成分:(1)问题的起始状态,即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2)问题预期的答案或目标状态,即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问题解决就是将问题起始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或预期状态;(3)障碍,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影响问题顺利解决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策略。
2、“问题”的类型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将问题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给定的信息和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状态都很明确的问题,如给一篇课文概括中心思想,提供了一篇课文,目标是概括中心思想,给定的问题很清晰,由问题的初始到问题的目标,不会产生歧途而影响直接到达问题的目标,其途径是唯一的。而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给定的条件或目标没有清楚说明或对二者都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如一篇课文的鉴赏角度,其对问题目标的界定是模糊的不是清晰的唯一的,留下了许多选择的余地。一般而言,界定清晰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界定含糊的问题较难解决,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对问题的解决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2)根据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具体问题是指针对特定具体情境的问题。如某个词语在可定的语境中的意思。抽象问题是关于非特定的一般情境的问题,是较难回答、概括性比较高的问题。如“人生的境界是什么” “如何写一篇作文的问题”等问题。
(3)根据问题的层次和水平可以分为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 W.盖泽尔把“问题” 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有创造价值。相比之下,这两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1、从问题产生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 “悱” 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决,表现出执著的追求性。3、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具有个性,是个性思维的表现。4、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创造型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没有先例的;而发现型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情境的再创,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知个性来说,却是独立的发现,是探索,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是真正的创造和发现。就学生目前而言,最有使用价值的是发现型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心理学界一般倾向于不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只有在被发现的时候,才能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问题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我的问题明显易发现,有的问题隐蔽不易发现,同时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有的人则对问题熟视无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思维是否敏捷的表现,后者只不过是方法和实验的运用。实验证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问题能否发现取决于三个因素:
(1)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活动越积极,接触面就越广,就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
(2)主体的求知欲望。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不会满足对事物的一知半觉,终会刨根问底,常会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即在无疑处有疑。
(3)主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也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就是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要求与条件及其他们之间的联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如学生提出的解题设想、教师撰写的教与学方案、医生治疗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一定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三、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影响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1.习惯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具体实践中常常用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不同情境下的新问题。
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三)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些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干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四)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相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五)原型启发
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形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六)情绪和动机状态
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情绪的性质也影响到问题解决,情绪过于高亢或低落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丁薇.思考的力量[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场景图:爱迪生学习母鸡的模样趴在鸡蛋上孵小鸡,边孵蛋边脑海里浮现母鸡在自己的鸡舍孵出小鸡的场景,心中也充满着期待和兴奋。(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3、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教师总结:凡事要有探究精神,即便失败了,也能从中获得经验,要勇于思考,尝试。正是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才让爱迪生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需要有这种敢于质疑,勇于思考的品质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激发敢于提问的动机;培养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心理品质。
活动一:敢于提问
1、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图画中的内容(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有疑问的小男孩,会怎么做?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是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的理念,了解盲从或从众而不敢提问并不利于学习。
活动二:提问促成长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在学习中因为自己敢于提问而取得重要收获的经历。
6、各小组选派学生在全班进行成功经验分享。
7、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因为敢于提问而取得重要收获的效能,让学生明白提问促进我们的成长。
活动三:提问能手
8、以小组为单位,对“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进行提问竞赛。
9、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围绕主题进行提问,力争提问的数量多且质量高。
10、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
11、师生一起综合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共同评选“提问能手”小组。
12、教师给予“提问能手”小组一定的鼓励,让他们获取成就感。
13、心理引导:培养敢于提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敢于提问,勇于探究是自己学习的真实需求。
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反馈。
引导学生克服盲从或从众的心理,敢于提问,勇于质疑。
3、教师也可根据实际自行调整提问的主题。
4、学生在分享时,教师要巡视。让学生充分进行分享,以求获取提问促成长的效能感。
5、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善于提问应注意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文字内容。引导出本环节。
2、教师提出问题:读完了这段文字,结合我们这节课前面所学的内容,你了解到了哪些问题吗?
3、学生反馈
4、教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最后板书出教材中有关善于提问应注意的几点注意事项。
5、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对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促成长的理念以及善于提问的方法,是对之前学习的领悟运用。
1、教师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学习完这堂课,请坚持在每天的学习之余,尝试向自己或同学、老师、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并力争解决这个问题。看看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2、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帮助学生形成会提问的能力和培养其良好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行为习惯的。
1.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小计划,如学生不明白,可以举例说明。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第二课 学习的乐趣优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第六课 增强记忆有策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五年级第十四课 学习加油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