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课后复习题
展开姓名: 班级
6.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本课重点 | (1)细胞的衰老 ;(2)细胞的凋亡。 |
本课难点 |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
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的生命历程,图中①~⑤为细胞,a~d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比①的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B.⑤⑥的核遗传信息相同,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b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是92条
D.d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答案】C
【分析】
题图分析,①→②表示细胞生长,②→③、②→④表示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③→④和④→⑥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对于多倍体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般不会引起个体的衰老和死亡。
【详解】
A、②比①的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小,物质运输效率更低,A错误;
B、⑤⑥是由同一个细胞①经过有丝分裂、分化产生的,且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因此,⑤⑥的核遗传信息相同,只不过由于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内蛋白质种类有差异,B错误;
C、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92条,C正确;
D、d过程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过程,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D错误。
故选C。
2.下列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的是( )
A.抗癌药物诱导癌细胞编程性死亡 B.蝌蚪发育成青蛙时尾部消失
C.胎儿手指的形成 D.高温导致酵母菌细胞代谢中断
【答案】D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2.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3.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详解】
A、抗癌药物诱导癌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蝌蚪发育成青蛙时尾部消失属于细胞凋亡,该过程有利于生长、发育,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胎儿手指的形成属于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与题意不符,C错误;
D、高温导致的酵母菌细胞代谢中断属于细胞坏死,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D。
3.秀丽隐杆线虫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常用于细胞凋亡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虫的表皮细胞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B.线虫的细胞凋亡受到遗传机制的程序性调控
C.细胞凋亡和坏死不利于线虫的正常生长发育
D.凋亡细胞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
【答案】C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
A、线虫表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A正确;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B正确;
C、细胞凋亡有利于线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坏死不利于线虫的正常生长发育,C错误;
D、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又有蛋白质的水解,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B.端粒DNA序列延长导致细胞衰老
C.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D.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答案】B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④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⑤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衰老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导致老年人出现老年斑,A正确;
B、端粒DNA序列缩短导致细胞衰老,B错误;
C、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5.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普遍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时细胞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B.端粒能通过影响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D.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对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都有积极意义
【答案】A
【分析】
1、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3、细胞坏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A正确;
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导致细胞衰老,而不是通过影响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导致细胞衰老,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其凋亡仍受基因控制,在红细胞成熟之前相关基因已经起到控制作用,C错误;
D、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而细胞坏死是有害的,D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结果使细胞类型增加
B.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
C.细胞衰老对生物体有积极意义
D.细胞凋亡是细胞受损坏死
【答案】C
【分析】
1、细胞增殖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生物体通过细胞的分裂实现细胞的增值。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4、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详解】
A、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但是细胞类型不变,A错误;
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但细胞的数目不变,B错误;
C、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积极意义,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程序性死亡,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细胞受损死亡,D错误。
故选C。
7.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的研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机制表明,细胞可以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降解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下面有关细胞自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是细胞自身物质降解和循环的基本过程
B.细胞自噬是细胞自身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的重要过程
C.细胞自噬过程不受细胞中基因的调控
D.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癌症等治疗
【答案】C
【分析】
自噬是细胞中高度保守的物质降解过程,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等经双层膜包裹运送至溶酶体,被溶酶体酶降解产生小分子物质,实现细胞内物质再循环的过程,是由自噬基因控制的。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单位膜包裹的小泡称为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细胞从外界吞入物质后,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于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便将吞噬泡中的物质降解。
【详解】
A、细胞自噬的产物有些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是细胞自身物质降解和循环的基本过程,A正确;
B、细胞自噬可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是细胞自身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的重要过程,B正确;
C、细胞自噬过程受细胞中基因的调控,C错误;
D、在一定的饥饿条件下,细胞自噬通过降解自身物质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依据,D正确。
故选C。
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衰老与其个体的衰老并不是同步的
B.细胞分化、衰老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而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衰老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答案】C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
A、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所以细胞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B错误;
C、细胞衰老、凋亡等生命现象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C正确;
D、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9.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导致轻度受损,甚至造成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可以诱导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将成为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有效策略。
(1)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不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2)M可通过____________增加神经细胞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在脑缺血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3)研究发现,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为进一步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处理方法 | 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 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 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 ? 进行培养 |
①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请将实验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
②检测得到各组神经细胞内的ATP水平相对值如图。
由图分析比较可知,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____________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作用。
③综合上述研究资料和实验结果,推测M对脑缺血损伤后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凋亡
(2)分裂和分化
(3) 正常(或未受损)的脑神经细胞 高于(或多于或大于) 对照 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脑缺血神经细胞中,增加损伤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
【分析】
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1)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2)
干细胞的特点为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甚至完整个体的潜能;M可通过增殖和分化以达到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种类的目的。
(3)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是否含有M线粒体以及脑神经细胞是否正常。
①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则培养的应该是正常脑神经细胞。
②第3组的ATP水平属于正常水平,则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③根据上述实验可知M的线粒体转移可提高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的ATP水平,由此可推测M对脑缺血损伤后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为: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脑缺血神经细胞中,增加损伤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
【点睛】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干细胞的概念及特点,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能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的细胞重大生命活动?
A.噬菌体 B.蘑菇 C.乳酸菌 D.变形虫 E。 玉米 F。蚯蚓
(2)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
(3)在A、B、C、D中,染色体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与遗传信息有关,细胞分化是由于_____,细胞凋亡是由于_____。
(4)科学家对细胞衰老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从正常生活状态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三只小白鼠的体内分离出相同部位相同大小的骨骼肌三块,分别记为A、B、C,然后测定这三块骨骼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其比为13:12:10。
①年龄最大的是_____,其CO2的释放量不同,可能是细胞内_____(细胞器)的功能减弱所致。
②三块骨骼肌细胞内,酶活性最强的是_____物质交换能力最差的是_____;代谢废物沉积最多的是_____。
【答案】
(1)BEF
(2)ABCD
(3) 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
(4) C 线粒体 A C C
【分析】
只有多细胞生物才能体现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细胞的这些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均具有积极的意义。细胞分化的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真核生物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
该图可以用来表示多细胞真核生物的重大生命活动,噬菌体是病毒,乳酸菌、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
(2)
无论是细胞增殖、分化,还是细胞衰老、凋亡,对生命活动都有积极意义;
(3)
在细胞增殖中,染色体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其它过程没有。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是遗传物质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4)
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不断地衰老,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交换能力降低,代谢废物沉积较多,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速率减慢,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减少。
【点睛】
本题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难点是理解细胞衰老的特点:呼吸速率减慢,CO2释放量较少。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分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分化一课一练,文件包含62细胞的分化-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doc、62细胞的分化-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1节 细胞的增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细胞的增殖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61细胞的增殖-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doc、61细胞的增殖-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5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doc、5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1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