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74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74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74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7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7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957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
- 2.1+钠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31 次下载
- 2.2+氯及其化合物【分层解读】-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25 次下载
- 2.3+物质的量【分层解读】-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32 次下载
- 2.3+物质的量【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30 次下载
- 3.1+铁及其化合物【分层解读】-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20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精品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精品习题,文件包含22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22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答案】D【解析】A.由图Ⅰ中实验现象可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而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因为氯气和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所以氯水有漂白作用,故A正确;B.Ⅱ图中:Cl2有毒,闻其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人鼻孔中,故B正确;C.Ⅲ图中:Cu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故C正确;D.Ⅳ图中:氯气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外压大于内压,气球就会鼓起来,而不是干瘪,故D错误;答案选D。2.制备氯化物时,常用两种方法:①用金属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②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用以上两种方法都可制得的氯化物是A.AlCl3 B.FeCl3 C.FeCl2 D.CuCl2【答案】A【解析】A.铝和盐酸或铝和氯气反应均生成AlCl3,A选;B.铁和氯气反应生成FeCl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不选;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FeCl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不选;D.铜和氯气反应生成CuCl2,铜和盐酸不反应,D不选;答案选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答案】C【解析】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A错误;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FeCl3溶于水,溶液呈黄色,B错误;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CuCl2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C正确;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错误;答案选C。4.X2、Y2、Z2三种气体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为Cl2B.X2Y为 Na2OC.X2、Y2、Z2分别为H2、O2、Cl2D.Z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NaOH=NaClO+NaCl+H2O【答案】C【解析】A.根据分析,X2是H2,A错误;B.根据分析,X2Y为H2O,B错误;C.根据分析,X2、Y2、Z2分别为H2、O2、Cl2,C正确;D.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D错误;故选C。5.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A.爆炸 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D.苍白色火焰【答案】A【解析】A.H2在Cl2中可以安静地燃烧,点燃或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爆炸不属于燃烧的现象,A符合题意;B.H2和Cl2燃烧生成的HCl气体,在瓶口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B不合题意;C.随着Cl2的消耗,瓶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C不合题意;D.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D不合题意;故选A。6.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A.图A是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图B是证明与水反应放热C.图C是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图D是探究钠与反应【答案】A【解析】A.图A可以鉴别纯碱与小苏打,但加热固体的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A符合题意; B.向包有足量的脱脂棉中滴入水可以看到脱脂棉燃烧,故图B是证明与水反应放热,B不合题意;C.图C可以看到气球鼓起,则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减小,C不合题意;D.图D可以看到加热的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并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吸收多余的氯气,故能够探究钠与反应,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MnO2和浓HCl及如图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B.A中缺少加热装置C.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2D.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答案】C【解析】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避免盐酸挥发,气体逸出,同时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故A正确;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需要加热才能反应生成氯气,需要添加加热装置,故B正确;C.B中盛放的NaOH溶液能与氯气反应,所以不能净化Cl2,故C错误;D.氯气有毒,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故D正确;故选C。8.氯气有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把氯气用于战场。毒气弹爆炸后,氯气随风飘散。在战场上能有效防御氯气的方法是A.躲到地势低洼处 B.躲到地势较高处C.可用NaOH溶液浸湿的布蒙面 D.可顺风跑开【答案】B【解析】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躲到地势较高处,故A错误;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躲到地势较高处,故B正确;C.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NaOH溶液浸湿的布蒙面,故C错误;D.随风飘散,应逆风跑开,故D错误;故选B。9.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共热制取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的装置合理的是A.B.C.D.【答案】C【解析】A.集气瓶中使用了单孔橡胶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将橡胶塞压出,故A错误;B.因为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该装置既能收集,又能进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故C正确;D.由于易与NaOH溶液反应,该装置不能收集,故D错误;故选C。10.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A.SO2、Cl2、H2S B.O2、H2、SO2C.O2、H2、NO D.HCl、CO、NH3【答案】B【解析】A.H2S与SO2、Cl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2S+SO2=3S+2H2O、H2S+Cl2=S+2HCl,不能大量共存,而且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O2、H2、SO2在通常情况下反应,可以大量共存,而且都不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C.NO和O2能发生反应生成NO2,不能大量共存;D.HCl、NH3会发生反应产生NH4Cl,不能大量共存,而且NH3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故选B。11.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B.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C.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答案】B【解析】A.将加入新制氯水中,与反应生成无色的,表现出的性质,故A正确;B.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次氯酸有漂白作用,与HCl无关,故B错误;C.因为新制氯水中存在氯气,故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故C正确;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溶液,与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表现出的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B。1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6mL“84”消毒液+2滴石蕊试液6mL“84”消毒液+2滴石蕊试液6mL“84”消毒液+2滴石蕊试液现象混合后溶液呈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混合后溶液呈紫色,紫色迅速褪去,无气体产生混合后溶液呈红色,红色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A.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紫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B.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由HClO分解得到,化学方程式为C.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节到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答案】B【解析】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NaClO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加入硫酸生成了漂白效果更好的次氯酸,②中紫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84”消毒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硫酸,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氯气,发生的反应为,故B错误,符合题意;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溶液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酸的浓度大时会生成污染空气的氯气,因此需要调节到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3.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图: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C.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Ⅳ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答案】D【解析】A.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A错误;B. 图Ⅱ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还可以证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B错误;C.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不是雾,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气溶胶,雾是小液滴形成的气溶胶,C错误;D. 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图Ⅳ中氯气遇到湿润有色布条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有色布条褪色,D正确;答案选D。14.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只有SO2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答案】B【解析】A.由分析可知,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和NO,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Cl2、O2和NO2,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Cl2、O2,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和NO,故D错误;故选B。15.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CuCl2 B.FeCl3 C.FeCl2 D.AlCl3【答案】D【解析】A.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但是铜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 B.,但是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B错误;C.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C错误;D.,铝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故D正确;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6.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AgNO3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水)、H(紫色石蕊试液)(1)A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 处酒精灯, 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________;D________。请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在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种产物能使H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另一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__。(5)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________;装置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_。(6)若将E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 , 其物质的量比为1:2,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答案】MnO2+4HClMnCl2+2H2O+Cl2↑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蓝 2FeCl2+Cl2=2FeCl3 C+2H2O+Cl2CO2+4HCl 生成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又起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关闭Ⅰ处活塞 Ⅰ处b瓶内页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 11:3 【解析】(1)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H2O和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2H2O+Cl2↑;(2)氯气溶于水后产生HCl和HClO,其中Cl−能与Ag+结合成AgCl沉淀,故B中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I2 , 淀粉遇碘变蓝色,故D中的现象为溶液变为蓝色;氯气具有氧化性,C中Fe2+具有还原性,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3)“ 一种产物能使H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则说明该产物的水溶液显酸性,结合元素守恒可知,产物为HCl;“ 另一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该产物为CO2 , 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O+Cl2CO2+4HCl;(4)实验过程中生成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HClO,具有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5)实验结束后,由于余热会继续产生氯气,此时应关闭Ⅰ中活塞,产生的氯气不通过后续装置,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此时可观察到Ⅰ中b瓶内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6)该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生成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其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2mol,则其失去的电子数为:1mol×1+2mol×5=11mol,故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也为11mol,故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学兴趣小组用二氧化锰和足量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由该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5)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除去中混有的HCl 溶液变蓝 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浓硫酸 【解析】(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制备的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中混有的HCl。(3)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淀粉遇生成的单质碘变蓝。(4)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可知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实验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因此甲中盛放浓硫酸进行干燥。(5)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8.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2)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快”或“慢”)。(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锥形瓶 b 慢 吸收Cl2 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 稳定剂Ⅱ 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解析】(1)根据仪器D的形状和结构可知其为锥形瓶;根据“长进短出”的原则可知应该选装置b;(2)滴加稀盐酸速率宜慢,这样产生ClO2的速率也会慢,ClO2通过D时才能被充分吸收;(3)关闭B的活塞后,ClO2被完全吸收,而装置F中淀粉+KI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没有I2生成,推知装置A中生成的Cl2被装置C中的药品吸收,可见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4)ClO2具有强氧化性,根据实验目的,若释放出了ClO2,则ClO2与淀粉+KI溶液反应生成I2,装置F中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5)根据变化曲线可知,稳定剂Ⅰ释放出ClO2的速率大,保鲜时间相对较短,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且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ClO2浓度,保鲜时间更长,所以选稳定剂Ⅱ。19.(1)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装置Ⅰ可用于制取少量氯气B.用装置Ⅱ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Ⅲ制取氯气D.用装置Ⅳ干燥氯气(2)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除了二氧化锰、浓盐酸外还需要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及验证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4)氯气是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写出实验室氯气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漂白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会产生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ABCD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D 【解析】(1)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氯气,装置Ⅰ中的盐酸是稀盐酸,不能用于制取少量氯气,A错误;氯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且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错误;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氯气,装置Ⅲ中缺少加热装置,不能制备氯气,C错误;用装置Ⅳ干燥氯气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D错误;故答案为:ABCD;(2)由于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且氯气有毒,尾气需用碱液吸收,则除了二氧化锰、浓盐酸外还需要的试剂有除去氯化氢的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的浓硫酸以及吸收尾气的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3)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A装置正确;浓盐酸易挥发,发生装置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挥发的HCl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错误;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导气管长进短出,C装置正确;氯气与金属在试管中反应若用单孔塞,容易造成试管内压强过大,且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D装置错误;故答案为:BD;(4)氯气是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实验室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NaClO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43化学键综合训练2022-2023年化学必修第一册考点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解析版docx、43化学键综合训练2022-2023年化学必修第一册考点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课题32金属材料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课题32金属材料综合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精品练习,文件包含课题32金属材料分层解读-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课题32金属材料分层解读-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考点分层解读与综合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