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部编版 二年级 《千人糕》微课讲稿(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970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二年级 《千人糕》微课讲稿(第二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970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二年级 《千人糕》微课讲稿(第二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970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第二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合作朗读,体会情感,品读重点,理清由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千人糕》微课设计第二课时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 黄笑教学目标一、 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情感二、 了解千人糕制作过程,深入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微课讲稿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千人糕》,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发现了课文主要写的是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读好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读好人物对话。二、合作朗读,体会情感现在,邀请你与老师合作读,请你读黑色字体孩子的话,老师读蓝色字体爸爸的话,出示:“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指导:(一)同学们,第一组对话,要读出孩子是对千人糕的好奇,注意孩子心理活动中,里有两个“特别”,第一个特别是非常的意思,第二个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要着拖长音读。(二)第二组对话中孩子的是笑着说的,“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感叹词“嘛”传递出孩子对米糕的不以为然。(三)最后的对话中,孩子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着重读出的确一词,读出孩子的恍然大悟。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指导,请你们按下暂停键再读一遍,这次你一定能读得绘声绘色。孩子为什么恍然大悟呢,当然是爸爸的话让他明白了许多。三、品读重点,理清由来(一)请同学们默读6--9自然段, 想一想做米糕需要什么材料,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的?请按下暂停键, 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二)图文对照,搜集信息。 1、制作米糕需要大米和糖, 大米——先要种植水稻,需要种子、农具、肥料和水,更需要农民的辛勤劳作。在我国北方用甜菜制糖,而南方用甘蔗制糖。米糕做成后还需要包装、送货、销售。难怪爸爸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2、同学们,现在你会完成知识能力训练中12页的思维导图了吧,记得暂停完成后再对答案哦。(指导填空)(三)概括课文现在,请你试着概括课文,课文主要通过爸爸与孩子关于“(千人糕 )”的(对话 ),告诉我们(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的道理。来之不易还可以用哪些近义词或反义词替代?是的,劳动成果谈何容易,劳动成果难能可贵,劳动成果不是轻而易举。二、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一)绘本阅读接下来,我们借助绘本《盘中餐》,走进云南山区,了解一粒米的生命历程,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播放《盘中餐》绘本和音频)《盘中餐》著\绘于虹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云南山里一望无际的梯田,是当地人们种植水稻的田地。雨水时节天逐渐暖和起来,春雨给梯田留下充足的水分。山樱花开得正灿烂,人们开始为新一年的耕种做准备。快要播稻种了,在这之前要先准备秧田。经过一个冬天,田里的土地结块变硬,人们往田里灌水,用各种农具松土,好让秧苗顺利扎根。惊蛰时节 树木生出新叶,动物们也活跃了起来。人们开始准备稻种:将饱满健壮的稻种在温水中浸泡,捞出后放到温暖又潮湿的竹筐里过三四天,稻种就长出小小的根和芽。母鸡刚孵出一窝小鸡,带着孩子们来啄食掉在地上的稻谷。桃花梨花盛开了,花瓣随风纷纷飘落。人们将发出嫩芽的稻种撒在又平又软的秧田里。在温暖的阳光下,它们会很快长成健壮的秧苗。清明时节雨纷纷,田里的土豆开了花。秧苗在秧田里继续生长,已经有了三片叶子。人们天天下地,细心照顾秧苗。 立夏了,秧苗长出了四五片叶子,秧田里已经很密集拥挤了。人们把秧苗拔出来,绑成一捆一捆的,装在背架上,一批一批地搬运到周围的水田里,人们头一天已事先翻耕并整理好了土壤,加固了田埂,可以移栽秧苗了。插秧很费事,邻居亲戚们都赶过来帮忙,大家把秧苗一株一株隔着足够的距离,稳稳地插进泥土里。一天下来,这家的水田都插满了。明天,大家还要到邻居家的田里一起插秧。不过几天,秧苗便覆盖满梯田。小满时节,“沙沙——沙沙——”是绵绵细雨抚摸稻叶的声音,好像在说:“小苗小苗快快长,开枝散叶助丰收!”水稻适应新的环境后,开始不断生出新株,越长越强壮。村民们在稻田旁架起木秋千,祈愿荡走天灾虫祸,荡来今年好收成。水稻的茎秆里幼穗渐渐生长,不久开出不显眼的花。一株稻穗上会开出两三百朵花,每一朵花授粉成功后都将成为一粒稻谷。为养育这么多稻谷,水稻需要从根部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一场及时的大雨浇灌水田,冲走了炎热的夏天。立秋过后,稻穗都长得够大够重,黄澄澄的稻谷沉甸甸地压弯了腰。这时期,时常会遭遇暴风雨天。如果稻穗被压垮浸到了水里,快成熟的稻谷就会被淹死。人们得冒雨把它们给扎立起来。雨过天晴,麻雀们会飞来啄食稻谷。人们担心它们偷吃太多稻谷,就在田边扎起稻草人。秋分时节,稻子完全熟了。挑选一个晴天,全家出动收割,将用镰刀收割下的稻子拿到打谷木桶旁,握紧稻子茎秆用力敲打木桶内壁,谷粒就会脱落到桶里。山谷里时不时回响起一阵一阵“咚——咚——”的打谷声。生长在田里的鲤鱼、泥鳅、黄鳝、田螺等也肥了。孩子们在收割后的水田里抓鱼、捡田螺,今天的晚饭可丰盛啦!收割下的稻谷还要好好晒干,才能长期保存。阳光灿烂的晴天,家家户户都把稻谷铺在房屋周围的平地上晾晒。人们不停的用谷耙翻动,好让每一粒稻谷都晒到太阳。稻谷上有一层壳皮,去掉这层壳皮,才能做成我们能煮来吃的大米。多年来,人们用水碾来碾米,碾好之后,用风谷车把稻壳米糠等用风吹走,把大米分离出来。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十月年”快到了,村民们将寨子的各个角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都准备上自己的拿手菜,在街道上挨个摆上饭桌,大家聚在一起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平安。绘本读完了,同学们在课后可再找来这本书来读,其中还讲述了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化的许多内容呢!同学们,一粒米如此来之不易,何况一块糕呢?(二)补充诗句名言正如李绅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明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碗饭、一件衣”,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都值得我们爱惜爱护。(三)迁移拓展:千人书同学们,在如今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一个又一个“千人糕”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你们手中的这本语文书就是千人书啊,其中每一篇课文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一本教材从编写、排版、审定、印刷、到出版、配送,再到学校老师、后勤及家长义工消毒、打包、分发……一本书背后汇聚了无数人的爱与期待。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呢?请你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三、 推荐阅读接下来推荐两本绘本:《让路给小鸭子》主要讲述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温情故事。《石头汤》讲了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付出了很多,明白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多的道理。期待大家自己仔细阅读。四、 诵读名句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次诵读明代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经典:“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以敬畏感恩之心珍惜生活吧。谢谢大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8 刘胡兰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借助作业,引入新课,图文结合,随文识字,观察交流,指导书写,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