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验收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验收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验收测试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淡水供应危机,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B.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是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C.嫦娥五号上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国产飞机用到的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高纤维食物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人体内都可以通过水解反应提供能量
2.氧化白藜芦醇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氧化白藜芦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1mol氧化白藜芦醇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以消耗7mol Br2
B.在空气中易变质,需密封保存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该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3.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构简式如图)与抗生素联用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分子式为C8H9NO5
B.该分子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C.有4种含氧官能团
D.1mol该分子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4.X、Y、Z、M、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M同主族,M与Z组成的化合物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与Z相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Q>Z> Y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Z>Q>M
C.X、Y、Z、M四种元素至少能形成三种离子化合物
D.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M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5.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a和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B.b、c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
C.原子半径:b>c>d>e
D.含氧酸的酸性:e>c
6.“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CO2的一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2e−=C2O
B.金属铝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每得到1molAl2(C2O4)3,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
D.以该装置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电解精炼,金属铝质量减少27g时,理论上阴极质量增加96g
7.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10mL 0.1mol/L盐酸,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可绘制滴定过程中的电导率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导率最低点c点就是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
B.由图所知,随着NaOH溶液增加,溶液pH先变小后变大
C.b、c、d点都存在:
D.a点电导率最大是因为此时溶液中导电微粒浓度最高
二、工业流程题
8.磷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提纯白磷样品(含惰性杂质)的工艺流程。过程I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过程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磷酸钒锂/碳复合材料[Li3V2(PO4)3/C]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稳定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十分具有商业潜力的电极材料,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制备流程如图乙所示:
①向复合材料中加入碳单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A的主要成分为V2(C2O4)3,合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已知常温下,Li2CO3微溶于水,LiHCO3可溶于水。工业级Li2CO3中含有少量难溶于水且与CO2不反应的杂质。补全下列实验方案:将工业级Li2CO3与水混合,___________,得到LiHCO3溶液,控温加热使LiHCO3分解形成Li2CO3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Li2CO3纯品。
④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若用和Li3V2(PO4)3/C作电极,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为=Li3V2(PO4)3+C6,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9.高性能磁带的磁粉主要成分是,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流程制取,图中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Al和Fe,{已知常温下,}。
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放出的“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提高酸浸浸取率的指施是_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3)在“酸浸”过程中,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要完成②的操作会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坩埚 b.烧杯 c.蒸发皿 d.泥三角
(5)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常温时,“沉钴”过程中,当溶液的时,______。
(7)在空气中加热,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主要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填化学式)。
三、原理综合题
10.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研发CO2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成为了研究热点。为减少CO2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采用“CO2催化加氢制甲醇”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该反应体系中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I.CO2(g)+3H2(g)→CH3OH(g)+H2O(g) ΔH1
II.CO2(g)+H2(g)→CO(g)+H2O(g) 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II的InK(K代表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倒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ΔH1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反应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增大CO的浓度,反应I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降低温度,反应I和II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C.恒温恒容下充入氦气,反应I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反应I和II重新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
(3)恒压下将CO2和H2按体积比1:3混合,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和反应II,在相同的时间段内CH3OH的选择性和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其中:CH3OH的选择性=×100%
①在上述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工业条件是________。
A.210℃ B.230℃ C.催化CZT D.催化剂CZ(Zr-1)T
②在230℃以上,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增大,但甲醇的产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
(4)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4molH2,只发生反应I和反应II,初始压强为p0,在300℃发生反应,反应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容器体积减小20%.则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反应I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结构与性质
11.铜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已知高温下比稳定,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高温下更稳定的原因_________。
(3)配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配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则晶体铜原子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
(5)M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白球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个原子的相对位置。上图晶胞中,其中原子坐标参数D为(0,0,0);E为(,,0)。则F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该晶体中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五、有机推断题
12.烷烃、烯烃是基本化工原料,以烷烃A()和烯烃()为原料合成某种六元环酯(分子式为)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一个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不稳定,脱水生成。
②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2:2:3:3。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中所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上图中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上图中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甲酸酯类的有___________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A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乙二酯()的路线: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淡水供应危机,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故A正确;
B.牙膏中添加氟化物,氟离子能与羟基磷灰石发生Ca5(PO4)3OH(s)+F-(aq) Ca5(PO4)3F(s)+OH-(aq),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碳纤维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因此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人体中不含能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故D错误;
答案为A。
2.A
【详解】A.1mol氧化白藜芦醇中有1mol碳碳双键双键,消耗1mol溴,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H原子能和浓溴水中的溴发生取代反应,消耗5mol溴,最多消耗6mol溴,A错误;
B.氧化白藜芦醇中含酚羟基,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在空气中易变质,需密封保存,B正确;
C.苯分子和双键为平面结构,而单键可以绕轴旋转,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正确;
D.双键碳上所连的基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D正确;
答案选A。
3.D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9NO5,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的两端碳原子上都连两个不同基团或原子,则该分子存在顺反异构现象,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羧基、醚键和酰胺基,共4种,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分子最多与1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4.C
【分析】X、Y、Z、M、Q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Z、M同主族,M与Z组成的化合物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则Z为O元素、M为S元素;Y与Z相邻,则Y为N元素;Q的原子序数大于M,则Q为Cl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氧原子的原子半径小于氮原子,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稳定性越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氮元素,则水的稳定性强于氨气,故B错误;
C.氢、氮、氧、硫四种元素形成的硫酸铵、硫酸氢铵、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都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次氯酸是弱酸,酸性弱于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5.C
【分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a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则a为O元素,则b、c、d、e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则c为Al元素,d与a同族,则d为S元素,b可能为Na或Mg;e的原子序数大于S,且为主族元素,则e为Cl元素。从而得出:a为O,b为Na或Mg,c为Al,d为S,e为Cl元素。
【详解】A.若b为Na,氧与钠可形成过氧化钠,在过氧化钠中含有O-O共价键,故A错误;
B.若b为Na元素,氢氧化钠能够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B错误;
C.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b>c>d>e,故C正确;
D.硫酸、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硫酸、亚硫酸,没有指出元素是否为最高价,无法比较S、Cl元素的含氧酸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C。
6.C
【分析】据图可知Al被氧化,所以金属铝为负极,通入CO2的电极为正极,CO2被还原为草酸根。
【详解】A.据图可知CO2在正极被还原为草酸根,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得反应式为2CO2+2e−=C2O,A正确;
B.铝为金属,在负极被氧化为Al3+,B正确;
C.每得到1mol Al2(C2O4)3,则需要2mol Al,根据电极反应可知转移6mol电子,C错误;
D.金属铝质量减少27g,即减少1mol Al,根据电极反应Al-3e−=Al3+可知,转移3mol电子,则电极铜时,阴极生成1.5mol铜,质量为1.5mol×64g/mol=96g,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B
【详解】A.根据图知,溶液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当V(NaOH)=10mL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离子浓度最小,其电导率最小,所以电导率最低点c点就是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故A正确;
B.盐酸溶液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验收考试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测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