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34985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34985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12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2课 家庭的记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2.能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历史,感受良好家风。
3.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激发爱家庭爱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难点: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上课前,咱们先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个甲骨文对应的是哪个汉字?经过思索,大家不难发现,它对应的是“家”字。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只猪居于屋舍之中。上半部分是房屋的象形,下半部分是“豕”,即猪。上有屋遮顶,屋下养头猪,在中国人心中,家就是这样一个稳定的住所,可以容身,有产业可以生存。因为稳定,所以有依恋,有温馨。
二、新知讲授
(一)学会家庭称呼
1.观看《家庭礼貌称呼歌》视频
2.理清“家庭关系示意图”
3.开展家庭称呼抢答赛
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 );
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 );
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 );
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 );
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 );
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 );
我是爷爷奶奶的( );
我是姨妈的( );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
爸爸的姐妹的孩子是我的( );
妈妈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
4.认清家庭关系
每个地方虽然对家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深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家庭称呼是根据辈分沿袭而固定成各种称谓,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一种家庭记忆。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二)“家史”小调查
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 观看家史视频
- 思考家庭大事
- 倾听学生分享
- 对比父母与自己的童年
通过调查家史,和父母对比童年,小亮和小玉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美德的传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家庭成员的称呼,调查了家庭大事记,对比了不一样的童年。家是微笑的,家是彩色的,家是永恒的,家庭的故事由爱编织,叫人阅读一辈子,回味一辈子,感动一辈子。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着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
板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
家庭成员会称呼
传统美德我传承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2 家庭的记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2 家庭的记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知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2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新知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