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炼字炼句专题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古诗歌赏析导学及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宋词综合训练题
展开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简析首句“隔”字的妙用。
(1)隔,隔断、阻隔之意。(2)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3)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思念之情。
3.“此花不与群花比” 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
“比”是比较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
二、炼句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是由“想当年”和“到而今”引起的,这两句将昔日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与如今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情景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万岁山前珠翠绕”化用了借代的手法,用“万岁山”指代皇帝的宫殿。
2.下阕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这句词的意思是“是那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它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拟人化,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3.“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这两句话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两句写景色彩鲜明。红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然用来描写“红莲”和“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
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这首小令写的是初春时节的景色。村庄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小桥流水,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全词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词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①白描: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如村庄、塘水、小园、各种花等,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②动静结合:“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表现的是静景,“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是动景;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
3.陆游的这两首诗词,对梅花的描写都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请各举一例,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卜算子·咏梅》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衬托梅。开放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寂寥荒寒、倍受冷落;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词人以艰难、恶劣的处境衬托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梅花绝句》“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等词语一再描写环境之艰苦,生长条件之恶劣,以此来衬托梅花“高标逸韵”的品格和风韵。
4.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与如今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一位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形象。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二十三 师说 韩 愈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二十三 师说 韩 愈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3《师说》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3《师说》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优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2《宋词二首》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22《宋词二首》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边城(节选) 沈从文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边城(节选) 沈从文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17《边城》答案docx、高教版中职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题17《边城》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