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PPT课件全套
高中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步骤一·章末整合提升,知识网络构建,答案B,答案A,答案C,步骤二·微专题讲练,答案D,②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问题探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资料1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问题1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思维线索] 读图中各地存在的自然灾害类型,归纳总结即可。答案: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问题2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读图分析即可。答案: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资料2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问题 已建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什么特点?[思维线索] 抓住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等分析。答案: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资料3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问题1 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思维线索] 抓住成都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答案: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问题2 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思维线索] 主要通过调查,然后作答,可从灾害分布、交通状况方面分析选址条件。答案: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热点问题聚焦热点聚焦一 堰塞湖的形成与危害【热点关注】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0日和10月13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先后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先后两次形成堰塞湖。
【热点素材】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稳定的地质状况所构成,当堰塞湖构体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会出现“溢坝”,最终会因为堰塞湖构体处于极差地质状况,继而“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暴发的洪灾,对下游地区有着毁灭性破坏。
2018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10月13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右岸的拢口已被完全冲开,江水奔流而下,堰前水位迅速下降,溃坝隐患已消除。11月3日17时40分许,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山体滑坡更大,金沙江再次断流并形成堰塞体。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金沙江堰塞湖因水位上涨,导致金沙江支流藏曲河河水倒灌,波罗乡、岩比乡部分房屋、道路、桥梁、耕地被淹没,其中波罗乡白格自然村、宁巴自然村全部被淹;堰塞湖上游受威胁范围达数十千米。金沙江堰塞湖形成后,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应急响应。了解上下游水文、地质、气象等情况,部署防范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并决定派出由应急管理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单位参加的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协助地方查明滑坡原因,研判险情灾情发展趋势,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处置工作。
【地理视角】1.结合金沙江堰塞湖案例,分析堰塞湖形成的原因。2.结合金沙江堰塞湖案例,分析堰塞湖的危害。3.以金沙江堰塞湖为例,分析自然灾害间的关联性。
对点演练1.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完成(1)~(3)题。
(1)读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震 B.滑坡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解析:结合图中堰塞体的位置和左侧等高线的变化可知,滑坡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
(2)下列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解析:读图可知,堰塞湖的形成淹没了村镇,因此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3)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的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解析: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轻生命及财产损失。
2.2020年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颗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领域中,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技术的直接应用无关的是( )A.地壳运动监测B.洪水淹没范围监测C.120系统应急救援D.无人汽车驾驶导航
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应用于定位和导航。洪水淹没范围需要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报文通信系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 ( )A.提供灾区的影像资料B.统计灾区的人员伤亡C.提供短报文联络信息D.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解析: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提供短报文联络信息。
(3)在对某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时,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A.能为科学家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数据信息B.可以直接提供陆地、天空和地下的图片资料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D.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能直接提供陆地、天空和地下的图片资料,也不能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热点关注】2020年3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随着该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热点素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地理视角】1.以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为背景,考查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射条件。2.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为背景,考查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灾害防御领域的应用。3.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背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自然灾害防御领域的应用。
微专题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和地域分异及原因
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该线以西以北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弱,但灾害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较轻,经济损失也较小。
例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黔、滇交界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气温年、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岩石破碎的原因主要与地震活动有关,而不是与温差大小有关。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C.滑坡 D.火山爆发
解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最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
解题反思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人财损失严重的特点。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步骤三·建模板类题诊断
模板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1.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火山灾害以外)在我国都有发生,其原因有:(1)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典型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与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的交会处,地理位置特殊。
(2)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人员伤亡损失大①原因: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区(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东南)与自然灾害多发区重合。②表现: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2)农业灾情严重①原因: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灾情特别严重。
误区警示 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畜牧业灾情)。以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严重,西北部受灾较轻。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7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台风和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经核定,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4亿人次受灾,881人死亡,98人失踪,525.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70.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15.3万间房屋倒塌,31.2万间严重损坏,126.7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8 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 826.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 018.7亿元。2017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灾害影响范围广,局部损失严重;西部地区人员伤亡较重,特困地区灾害救助任务较重;主汛期暴雨洪涝集中发生,秋汛灾害影响较重;台风登陆集中,部分区域重复受灾;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北方部分地区春夏连旱;地震发生次数偏少,但震级偏高。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从材料二中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台风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答案: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答案: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答案:主要自然灾害:寒潮、雪灾。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特点:地域差异大。
解析: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题模板(1)确定区域,对应我国自然灾害分布情况来判断自然灾害类型。(2)结合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质状况等,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情况,综合分析自然灾害对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影响。(4)结合我国同一自然灾害频发区分布状况,运用综合思维,归纳、整合,深入分析我国该类自然灾害的总体特征。
【举一反三】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据此完成问题。1.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解析: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材料中的数据反映出我国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
模板2 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
例2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时间: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会出现河水倒灌入湖。
解析: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形成原因要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对具体区域洪涝灾害成因的考查多结合区域图进行。分析时一般结合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气候看降水结合区域图中经纬度等位置信息或其他条件(如山地迎风坡等)判断该区域气候特点,主要是降水特征,是全年分配均匀还是季节变化较大。洪涝灾害的重要自然成因就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根据地形看汇水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判断地形特征,从而判断汇水情况。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较大,则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涝灾害。(3)根据水系看排水结合图中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多少、水系形状等)判断排水条件。若支流多(汇水多)、河道弯曲且狭窄,则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
【举一反三】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的降雨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答案: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
答案: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淤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章综合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