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硫与环境保护(四)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000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硫与环境保护(四)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000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硫与环境保护(四)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000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练习整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硫与环境保护(四)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阶段质量检测硫与环境保护(四)含答案,共13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 硫与环境保护(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金 B.硫 C.铜 D.铁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火山喷发C.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D.北方城市主要受到硫酸型酸雨的污染3.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KIO3淀粉溶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此过程中二氧化硫表现出( )A.酸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漂白性4.下列关于硫化氢的说法错误的是( )A.H2S是一种弱电解质B.可用石灰乳吸收H2S气体C.根据图示可知FeCl3、CuCl2均能氧化H2SD.H2S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25.下列方法用来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取10 mL溶液,质量大的是浓H2SO4,质量小的是稀H2SO4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H2SO4,油状黏稠的是浓H2SO4C.把CuSO4·5H2O晶体投入溶液,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H2SO4,晶体溶解的是稀H2SO4D.将Al片分别投入溶液,反应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H2SO4,放出气体慢的是稀H2SO46.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还原性:Br->Cl-B.对比①和③可说明氧化性:Br2>SO2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D.③中浓硫酸被还原成SO27.葡萄酒中常加入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为检测某葡萄酒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通常以酒样中SO2的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SO eq \o\al(\s\up1(2-),\s\do1(3)) >I->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试剂A选择氯水,则试剂B可选择NaOH标准液B.通入N2和煮沸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从溶液中全部赶出C.葡萄酒中加亚硫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氧化,利用了亚硫酸盐的还原性D.若试剂A选择碱液,调节吸收后溶液为中性, 则试剂B可选择I2标准液8.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 eq \o(――→,\s\up7(浓硝酸)) H2SO4途径②:S eq \o(――→,\s\up7(O2)) SO2 eq \o(――→,\s\up7(O2)) SO3 eq \o(――→,\s\up7(H2O)) H2SO4A.途径①中反应仅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B.途径②中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S直接氧化为SO3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均消耗1 mol S,均共转移6 mol电子D.途径②相较于途径①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的污染相对于途径①更小9.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反应②说明SO2具有酸性B.反应②中生成物n(Na2SO3)∶n(NaHSO3)=1∶1时,则反应物n(SO2)∶n(NaOH)=1∶2C.反应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SO210.有Fe2+、NO eq \o\al(\s\up1(-),\s\do1(3)) 、NH eq \o\al(\s\up1(+),\s\do1(4)) 、Fe3+、H+、H2O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Fe2+被氧化 B.还原产物为NH eq \o\al(\s\up1(+),\s\do1(4))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 D.若有1 mol NO eq \o\al(\s\up1(-),\s\do1(3)) 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8 mol e-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SO eq \o\al(\s\up1(2-),\s\do1(4)) 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SO eq \o\al(\s\up1(2-),\s\do1(4)) ,应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C.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D.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12.为了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进行了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检查氢氧化钠溶液出口处无氧气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气体B.反应管内产生的红色粉末可能是Fe2O3C.B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SO3的存在,此处用Ba(NO3)2溶液也可以检验SO3D.反应管内得到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13.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不接触纸条)。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强于I2D.NaCl溶液不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14.工业上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在反应中被氧化 B.H2SO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C.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15.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易被氧气氧化。利用如图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HCOONa、NaOH、CH3OH和水形成的混合液,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生成保险粉和一种常见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保险粉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OH-+2SO2===S2O eq \o\al(\s\up1(2-),\s\do1(4)) +CO2+H2OB.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逸出的CO2C.多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SO2能被充分吸收D.为避免产生的Na2S2O4被O2氧化,使硫酸与亚硫酸钠先反应,产生的SO2排出装置中残留的O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6.(12分)探究铁与硫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问题: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黑色物质,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猜想与假设:(一)铁元素显+2价。(二)铁元素显________价。(三)铁元素显________价。设计和实施方案:Fe、S的混合粉末A eq \o(――→,\s\up7(操作①),\s\do5(惰性气体环境)) 黑色固体B eq \o(――→,\s\up7(操作②),\s\do5(加入热的NaOH溶液并过滤)) 滤渣C eq \o(――→,\s\up7(操作③),\s\do5(加入煮沸的稀硫酸)) 溶液D请回答下列问题:(1)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粉末中,硫粉的量应________(填“过量”或“少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在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烧热的玻璃棒点触混合粉末,反应即可发生并持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4)操作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稍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操作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2分)以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应将产出的炉渣和尾气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中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黄铁矿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由炉渣制备还原铁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欲得到更纯的NaHSO3,反应①应通入________(填“过量”或“不足量”)的SO2气体。(4)因为Na2S2O5具有________性,导致商品Na2S2O5中不可避免地存在Na2SO4。检验其中含有SO eq \o\al(\s\up1(2-),\s\do1(4))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般用K2Cr2O7滴定分析法测定还原铁粉纯度。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样品,用过量稀硫酸溶解,用标准K2Cr2O7溶液滴定其中的Fe2+。反应式:Cr2O eq \o\al(\s\up1(2-),\s\do1(7)) +6Fe2++14H+===2Cr3++6Fe3++7H2O某次实验称取0.280 0 g样品,滴定时消耗浓度为0.030 00 mol·L-1的K2Cr2O7溶液25.10 mL,则样品中铁含量为________%。18.(12分)某实验小组欲制取NaHSO3晶体,设计采用如下装置制备(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乙中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O3晶体,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甲中反应生成SO2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①点燃酒精灯加热仪器a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③打开分液漏斗玻璃旋塞,使浓硫酸流入a④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旋塞(5)经检验,实验制得的NaHSO3晶体中含有大量的Na2S2O5固体和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查阅资料获知在溶液中NaHSO3易发生反应生成Na2S2O5,Na2S2O5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①试写出反应生成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晶体中含有Na2SO3和Na2SO4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4分)Na2S2O3·5H2O(硫代硫酸盐)可作为高效脱氯剂,工业上用硫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下。已知:Ⅰ.pH约为11的条件下,单质硫与亚硫酸盐可以共热生成硫代硫酸盐。Ⅱ.通常情况下,亚硫酸氢钠溶液为酸性。回答下列问题:(1)验证气体A中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塔中的原料B可以选用________(填字母)。a.溴水 b.Na2CO3溶液 c.Na2SO4溶液 d.Na2SO3溶液(2)某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模拟制备Na2S2O3的过程(加热装置已略去)。①使用仪器A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A中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中制备Na2S2O3发生的连续反应有:Na2S+H2O+SO2===Na2SO3 +H2S、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质量检测(四)1.解析: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但常温下,汞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故选项B正确。答案:B2.解析: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浓度越大,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A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及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等,故B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C正确;我国北方城市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可以产生大量SO2,形成硫酸型酸雨,故D正确。答案:B3.解析: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KIO3淀粉溶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说明先生成碘,碘继续与二氧化硫反应,发生I2+SO2+2H2O===H2SO4+2HI,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答案:B4.解析:H2S溶于水形成氢硫酸,为弱酸,能用石灰乳(碱性)吸收,A、B项正确;C项,Cu2+与H2S生成CuS沉淀,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氧化H2S,错误;D项,H2S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SO2:2H2S+3O2 eq \o(=====,\s\up7(点燃)) 2SO2↑+2H2O(若不充分燃烧可生成S:2H2S+O2 eq \o(=====,\s\up7(点燃)) 2H2O+2S↓),正确。答案:C5.解析:浓硫酸的密度大,稀硫酸密度小,A项正确;浓硫酸为无色黏稠的液体而稀硫酸流动性好,B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项正确;铝和浓硫酸在常温下钝化,不易放出气体,D项错误。答案:D6.解析:反应①生成的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中的白雾是HCl,说明浓硫酸能将Br-氧化成溴单质,而不能将Cl-氧化成Cl2,与同一种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反应,Br-被氧化成溴单质,而Cl-不能被氧化,说明还原性:Br->Cl-,故A正确;反应③生成的是SO2气体,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且Na2SO3与NaBr不是同一类型,所以不能比较Br2、SO2的氧化性,故B错误;白雾说明HCl易挥发,说明挥发性:H2SO4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