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课件ppt
展开学业要求1.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认识氯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形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和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3.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4.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形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二、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1)氯气与单质反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H2+Cl2 2HCl
Cl2+H2O===HCl+HClO
(3)氯气与碱反应①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l2与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2NaOH===NaCl+NaClO+H2O
[即学即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Cl2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2)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3)氯水和液氯都是混合物。(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 )(5)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是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6)新制氯水必须用棕色瓶密封保存,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氯气。( )(7)氯水可使石蕊溶液变红,且长时间不变。( )
2.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步骤正确的是( )①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 ②实验和观察 ③解释和结论 ④预测物质的性质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C项正确。
3.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只需应用实验法即可B.研究未知物质的性质可按照观察→实验→预测→结论的顺序进行C.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一定能成为科学理论D.使用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解析:探究金属钠的性质需要用到观察法,故A错误;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故B错误;假说不一定是正确的,故C错误;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故D正确。
4.某城市以“液氯泄漏”做应急预警演习,演习时下列防护措施合理的是( )①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 ②及时戴上用浓烧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泄漏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 ④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 ⑤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A.②③⑤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可避免氯气中毒,①正确;烧碱具有强腐蚀性,②错误;氯气可与碱反应,③正确;稀纯碱溶液呈弱碱性,可用于除去氯气,④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易导致中毒,⑤错误。故选C。
5.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氯气、液氯和氯水都是纯净物,都有漂白性D.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氯气本身能杀灭细菌
解析: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故A错误;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故B正确;氯气、液氯是纯净物,没有漂白性,氯水是混合物,有漂白性,故C错误;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能杀灭细菌,故D错误。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微粒)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冒出(H+)B.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Cl2)C.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H+、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解析:新制氯水中的氢离子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氯气呈黄绿色,新制氯水中因含有Cl2而呈浅黄绿色,故B不符合题意;新制氯水中含有H+、HClO,H+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变色后的石蕊试纸褪色,故C符合题意;Cl-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一 氯气的性质[例1]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出现白色烟雾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出现白雾,没有烟,A项错误;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FeCl3溶液呈棕黄色,B项错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D项错误。
状元随笔 烟、雾、烟雾、气的区别
[提升1]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氯气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下风地区转移B.用管子把氯气通入老鼠洞中可以灭鼠C.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D.Cl-、Cl2均呈黄绿色且均有毒
解析:氯气有毒且密度比空气的大,若发生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上风地区转移,A项错误;氯气有毒,所以可以灭鼠,B项正确;氯气可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项错误;Cl-无色、无毒,D项错误。
状元随笔 有关Cl2的几个注意点(1)Cl2有毒,故不能直接闻气味,且实验室制Cl2时需进行尾气处理。(2)Cl2能溶于水,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Cl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实验室中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3)进行有关Cl2的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或者采取可靠的防止Cl2外排的措施。(4)如果身处有Cl2泄漏的环境,要尽快逆风向高处转移。有条件时要用湿布捂住鼻孔和嘴。
状元随笔 (1)Cl2与除Au、Pt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反应。变价金属单质与Cl2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氯化物,例如过量的铁丝在Cl2中燃烧时,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2)由以上实验可知,燃烧有时不需要氧气。(3)FeCl3溶液呈棕黄色,CuCl2溶液浓度大时呈黄色、浓度小时呈蓝色、浓度适中时呈蓝绿色。(4)工业上常利用H2与Cl2反应制备盐酸。(5)H2和Cl2在光照下混合会发生爆炸生成HCl,但在黑暗条件下能共存。
二 氯水的成分与性质[例2] 新制氯水的成分多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检验新制氯水的成分来确定氯气与水是否反应。该小组设计下列实验及表格,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及表格,并分析氯气与水是否反应。
溶液呈浅黄绿色,含Cl2
产生白色沉淀,含Cl-
红色纸条不褪色,稀盐酸无漂白性
红色纸条不褪色,Cl2无漂白性
红色纸条褪色,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解析:(1)观察新制氯水的颜色,若呈浅黄绿色,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Cl2。(2)向铁粉中滴加新制氯水,若产生气泡,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H+。(3)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含Cl-。(4)将稀盐酸滴到干燥的红色纸条上,若不褪色,则说明稀盐酸没有漂白性。(5)若干燥氯气中的红色纸条没有褪色,则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6)若红色纸条褪色,则说明新制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7)氯气与水________(填“反应”或“不反应”);若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7)综合以上实验及分析,可知新制氯水中含H+、Cl-、Cl2及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状元随笔 解有关新制氯水性质类题的注意事项(1)新制氯水的成分为三种分子(Cl2、H2O、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极少量)]。(2)新制氯水中的每种成分均使其呈现出该种成分的性质,其中有Cl2的强氧化性、HClO的漂白性、H+的酸性、Cl-与Ag+生成白色沉淀。(3)在书写新制氯水与FeCl2、KI、NaBr、NaOH等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通常将Cl2作为反应物。
[提升2]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检验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B.密封的久置氯水酸性增强C.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4D.新制氯水不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解析:HClO的酸性比H2CO3弱,HClO与CaCO3不反应,无法用CaCO3检验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HCl和O2,原来的HClO最终变为盐酸,所以密封的久置氯水酸性变强。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
状元随笔 由于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所以漂白粉和84消毒液都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
关键能力1.液氯、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区别
2.氯水的溶质的性质分析
状元随笔 (1)AgNO3溶液无法鉴别Cl2和HCl两种气体。因为Cl2也能与水反应生成Cl-。(2)实验室中用的氯水要现用现配,且避光、密封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久置氯水最后变为稀盐酸,酸性增强但无漂白性。(3)HClO不稳定,不能单独存在,只存在于氯水、次氯酸盐溶液或次氯酸盐与酸反应的混合物中。
3.氯水久置后,由于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2HClO 2HCl+O2↑,最终得到稀盐酸,其溶质为HCl,故溶液酸性增强,无漂白性。
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将鲜花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鲜花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C.金属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色烟雾
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盐酸可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可使石蕊溶液褪色,因此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正确;氯气没有漂白性,故B错误;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C错误;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所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且瓶口有白雾,没有烟生成,故D错误。
2.氯气泄漏事故发生时会严重污染环境。下列有关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在事发现场喷洒石灰水B.将人、畜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C.用毛巾浸透NaOH溶液捂住口、鼻D.用毛巾浸透肥皂水捂住口、鼻
解析:NaOH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腐蚀人的皮肤,故C项错误。
3.(双选)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有3种分子,有4种离子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氧气C.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D.新制氯水不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解析:氯水中含有水分子、次氯酸分子、氯气分子、氢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及次氯酸根离子,故A正确;新制的氯水中有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O2,HCl溶于水中,O2逸出,故B正确;新制氯水中有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错误;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4.下列关于含氯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Cl2完全与H2O反应,故氯水中无Cl2分子存在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C.HClO是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弱酸D.84消毒液能用于杀菌消毒,也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
5.(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氯气制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使其转变为较稳定、便于贮存的Ca(ClO)2B.漂白粉中的Ca(ClO)2和CaCl2都具有漂白性C.漂白粉与84消毒液的杀菌、消毒原理相似D.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主要成分为Ca(OH)2]制得漂白粉
解析:氯气是气体,不便于保存和运输,将气体转化为较稳定的固体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所以工业上将氯气制成漂白粉,故A正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其中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2不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和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故C正确;工业上制漂白粉是由氯气与石灰乳[主要成分为Ca(OH)2]反应制备的,故D错误。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400253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观察外观,预测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发生爆炸塑料片弹开,不褪色,白色沉淀,红色褪去,HCl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任务分项突破,课堂小结提升,学科素养测评,自主梳理,刺激性,棕褐色,棕黄色烟,互动探究,归纳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习题课件ppt,文件包含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件ppt、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后习题含答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