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了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眍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材料二:
明清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成长,落后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推动了明清时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进步,从而使明清美学思想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在酝酿一种新的美学思潮的同时,也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美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王履与祝允明的贡献比较突出。
王履是我国明代初期的美学思想家,在绘画美学方面贡献较大。他擅长山水,笔墨秀劲,曾作《华山图》四十幅。对于“意”与“形”的辩证关系,王履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艺术创作应当以“意”为主,以“形”为辅,而两者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王履说:“画虽状物,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虽然,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形尚失之,况意?”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虽然生活年代比王履晚一百多年,但其绘画美学思想与王履非常接近。他的关于艺术创作中的“象”与“韵”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宋元以来,一些画家过分地强调所谓“韵”而忽视形象的塑造。针对这一倾向,祝允明主张“韵”与“象”应该有机统一,认为无象则无所谓韵。他反对离开具体的艺术形象的真实,而片面地追求所谓韵味。祝允明在《吕纪画花鸟记》中说:“盖古之作者,师楷化机,取象形器,而以穷其无言之妙,后世韵格过象者,乃始以为得其精,遗其粗。然尽如是,不几于废事耶!”这一观点与王履所认为的“舍形何所求意”是一个道理。一个强调的是“意”“象”统一,一个强调的是“韵”“象”统一。
然而,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过分追求神韵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以诗画神韵之平奇品评高下的现象,金人王若虚认为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明代的祝允明提出自己关于“象”与“韵”有机统一的主张,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唐杰、刘羽佳《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B. 对杜甫《古柏行》中的诗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和王观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
C. 王履所言“画虽状物,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与祝允明“盖古之作者,师楷化机,取象形器,而以穷其无言之妙”一个道理。
D. 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运用了夸张手法,这是作者在自觉运用“变形”观念来增强文学表现力。
B. 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C.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D. 强调“意”“象”统一是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潮,但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过分追求神韵的现象仍然存在
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祝允明“韵”“象”有机统一的审美观的一项是( )
A. 苏轼曾在一首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B. 晁补之说:“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C. 王廷相提出“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也”。
D. 陆时雍认为作诗“最难者,在风格浑成,意象独出”。
4. 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5.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的片段: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请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并列举王维的诗句简要分析林黛玉给香菱读诗建议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箱子岩(节选)
沈从文
①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薪削的石壁,夹江高嘉,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地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地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也得从这缺口通过。
②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浆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潮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③当时我心想:多古怪的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他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那么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在这一段长长岁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堕落了,衰老了,灭亡了。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来自西北方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蹦!(辛亥革命前夕,在这苗蛮杂处的一个边镇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施行杀戮的统治者,就是一个北方清朝的宗室!辛亥以后,老袁梦想做皇帝时,又有两师北佬在这里和漠军作战了大半年。)然而这地方的一切,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今古相同,不分彼此。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④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暮色里。两岸看船人呼喝声越来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除了从锣鼓声中尚能辨别那些龙船方向,此外已别无所见。然而岩壁缺口处却人声嘈杂,且闻有小孩子哭声,有妇女们尖锐叫唤声,综合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感觉。待到把晚饭吃过,爬出舱外一看,呀,好一轮圆月!月光下石壁同河面,一切都镀了银,已完全变换了一种调子。提起这件事,使我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
⑤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把小船停泊在箱子岩下。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到搁龙船处看了一下,旧船已不知坏了还是早被水冲去了,只见有四只新船搁在石梁上,船头还贴有鸡血同鸡毛,一望就明白是今年方下水的。出得洞口时,见岩下左边泊定五只渔船,有几个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
⑥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默默地望着那个火光煜煜的枯树根,在我脚边很快乐地燃着,爆炸出轻微的声音。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和编制竹缆工人。若我的估计不错,那个坐在我身旁,伸出两只手向火,中指节有个放光顶针的,肯定还是一位乡村里的成衣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特别是隆冬严寒天气,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地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虽然也同样有人事上的得失,到恩怨纠纷成一团时,就陆续发生庆贺或仇杀。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的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地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知道的更多一些。
⑦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节选自《湘行散记》)
【注】本文写作于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此行的产物。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详细描写十五年前河中人过大端阳节赛龙舟的情景,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洋溢着纯真快乐、英勇热忧的生命活力。
B. 选文第③段既联想到屈原的长歌当哭,还联想到遥远的惨烈杀戮,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欢乐,文化渊源的光荣和生命杀戮的惨痛紧密交织,展现作者思绪。
C. 作者在选文中既写出了乡亲们平日里过着“简单”的日子,又认为他们“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的生命是一种悲剧,对这种“按照一种分定”的生活加以严厉批判。
D. 选文中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家乡的人文景观融合,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真实情感,而且透露出一种深刻思想。
7. 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段环境描写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体现了湘西美丽古朴、和谐静谧的特点,表现了湘西人民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淳朴和平。
B. 第④段中的环境描写由人声嘈杂、一片喧嚣的日落后的竞舟场景转化为温柔的圆月以及宁静和谐的月光下的河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竞舟结束后的失落和惆怅。
C. 第⑤段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细致,描述了木叶子萎落和渔婆缩颈敛手的动作,15年后的箱子岩与15年前的箱子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湘西在这15年内的衰败。
D. 第⑤段属于环境描写,描述了一个安静乃至有些破败的箱子岩,作者没有看到新年热闹的场景,却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这样反差正说明箱子岩的冷清。
8.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作者说到“另外尚有一批人”的作用。
9. 作者曾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请简要分析“蕴藏的热情”和“隐伏的悲痛”在选文中所指的具体含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
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B.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C.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D. 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禧,是南宋宁宗赵扩用来纪年的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B. 山东,古代的“山东”与今天的不同,“山”可以指崎山、华山、太行山等不同的山。
C. 致仕,古代官员到一定年龄正常退休,古人还用“乞骸骨”表示官员因年老主动请辞。
D. 谥,谥号,古代地位较高人物死后的称号,能高度概括人物生平,有他封和自封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再遇的父亲经过多次的提拔升到了武义大夫,毕再遇虽然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但也因自身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B. 毕再遇在北伐战争中有勇有谋,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受到上级的犒赏时,他却推辞不接受,表现出了以国为先、不重名利的胸怀和气度。
C. 攻打宿州时,先行的郭、李部队因大水出师不利,作为后援的陈孝庆等也准备带兵返还,毕再遇则表示兵家胜败无常,不能先挫伤锐气。
D. 郭倪下达的撤军的命令已经到达,而毕再遇料想到金军定会乘胜追击,加上自己有把握能抵挡敌军,于是没有听从命令,最后大败金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四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2)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
14. 作为一代名将,毕再遇在攻取泗州东西两城时显示出哪些卓越的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①把玩不已,使工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③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麻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③翠尊:翠绿色酒杯,这里指酒。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开篇写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彼时词人与佳人相会,虽天气清寒,却折梅相赠,境界幽雅。
B. “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词人以何逊自比,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C. 上阕结尾处写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人美丽的枕席中,“疏”“冷”两字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氛围。
D. 下阕“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寒碧”则道出了湖水的清冷澄激,二者对比强烈,更显词人思念之浓重。
16. 前人读此词,认为下阕“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处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4)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他说如果自己没有祖母,则“____________”,如果祖母没有自己在身边,则“____________”。
(5)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被推为名句,《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真实写照的古徽州的黟县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景秀丽的田园之乡。这里,许多古老的村庄都靠山,房屋依山临水,沉稳且有灵气。几十栋农舍高高低低,________,既各不相同又互相一体。阳光下的小溪,秋水盈盈,荡漾着绵绵的心思。后山是一片绿海,________的翠竹,间或三五株五颜六色的落叶树,恰到好处地嵌在绿海中,宛若充满烟火气息的岛屿上收敛的晚霞。在皖南山区,绝大多数村庄都有茶园相伴。茶园里,茶叶的白色花朵点缀其间,与油茶树的白花________。十月小阳春,坡上落了叶的桃树,又零零星星生发出粉红的花蕾,吸引蜜蜂静待花开。绿山坡、空旷野、平良田,白墙黛瓦,姹紫媽红的落叶树,简直就是一本精美而丰富的童话书籍。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免疫力,永远绕不开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在这总长7~10m的空间中,存活着人体大多数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多兵种“人体卫士”, ① 。如果肠道菌群稳定,有益菌占优势地位,这个同盟军团就能和有益菌强强联合,将肠道内免疫细胞充分激活,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长,体内的免疫屏障将会更加坚固。如果肠道功能不好,外来的细菌病毒和肠道内存在的有害菌“勾结”,同盟军团就只能节节败退,人体也会随之出现腹泻、腹痛、感染等多种问题。
② ,就必须拥有健康的肠道。肠道想健康,其中的有益菌就必须占据优势地位。传统的“补菌”方法常见的是口服补充剂,将活的有益菌送入肠道。但有益菌很娇嫩,它怕酸、怕热、怕腐蚀,但在经过人体、到达肠道的过程中,会经历唾液、胃酸、胆汁等多重“考验”,损兵折将, ③ 。而且长期直接补充有益菌,也会让肠道产生情性,更依赖外援,自己养菌、生菌的能力就会慢慢荒废掉。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乳酸菌素,帮助肠道源源不断养出适合自己身体需求的有益菌,重新恢复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状态和免疫功能。
21. 下列句子中的“娇嫩”和文中加点的“娇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富贵人家养的孩子都娇嫩,自然禁不得一点儿委屈。
B. 叶片渗透淡淡的阳光,觉得还是十分娇嫩。
C. 月季花开了,绽开她那娇嫩粉红的笑脸。
D. 汗面拭来慵傅粉,酒香浓后暗潮腮。娇嫩不应醒似醉,倩谁猜。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当你努力去闯荡世界时,也试着去疗愈这个世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毕业致辞
“躺平”是青年之忧,也是时代之痛。——网上“躺平”语录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值得每一位青年人深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D 2. D 3. B
4. ①提出艺术美学领域中“变形”的概念;
②先把“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然后重点介绍狭义的“变形”;
③介绍“变形”的美学观念的历史演变、艺术表现、艺术效果和本质。
5. ①林黛玉建议香菱不要读陆放翁的诗,是因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重状物和形象的塑造,缺乏韵味。
②建议香菱读王维的诗,是因为他的诗意、象统一(韵、象统一)。
③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不仅传神地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可视可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塞外阔大、雄浑的境界,做到了象意统一。
6. C 7. B
8. ①与文中描述的湘西人民形成对比。作者提到的“另外尚有一批人”是与自然不妥协,能够极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去创造生活、创造历史的人,与前面提到那些安于现状的湘西人进行对比。
②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希望有这样一批人去改变家乡的生活状态,能够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对湘西人民仍然在日常生活中麻木地、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思改变现状的一种担忧。
9. “蕴藏的热情”指的是:对湘西美丽自然的风光的热爱;对纯真和平的风俗的喜爱;对以真为美,以力为美的自然生活状态的赞许。
“隐伏的悲痛”指的是:对湘西民风的衰败和人心的腐烂的痛心;对湘西人民不能用划龙船的精神去创造新生活伤怀;作者对不能想到办法去帮助湘西人民改变这种现状的无奈。
10. B 11. D 12. D
13. (1)国家在黄河以南有八十一州(失陷),现在夺回泗州两城就得到一个刺史的官职,(按这样下去)以后还用什么来赏赐?
(2)毕再遇双手挥舞双刀,渡水追击,杀死很多敌人,他的铠甲和衣服都被血染红,追击逃跑的敌人三十里。
14. ①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攻下东城;
②骁勇善战,自己就能杀敌几百;
③采取心理战术,成功招降西城。
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是兖州人。他的父亲毕进,积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因恩荫补官,隶属侍卫马司,武艺超群。孝宗召见他,十分高兴,赐给他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夺取泗州。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作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招抚司限定日期进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作好准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增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旗帜、船只摆在石屯下,装作要攻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陟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墙下,自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敌人,金人大败。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大宋的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应该赶快投降。”很快有淮平县令用绳子从城墙上下来,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了。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授的刺史牙牌授予毕再遇,再遇推辞说:“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座城就得到一个刺史的官职,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毕再遇坚决不接受。
郭倪调李汝翼、郭倬攻取宿州,又派陈孝庆等接应他们。命令毕再遇率四百八十名骑兵为先锋攻取徐州,毕再遇到虹县,遇到郭倬、李汝翼的兵卒带伤而回,问他们,他们就回答说:“宿州城下发大水,我军失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擒获了。”毕再遇督军疾驰,驻扎在灵壁,遇到陈孝庆在凤凰山驻兵,陈孝庆将率军撤退,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取胜,但兵家胜负不定,怎能自己挫伤自己!”恰好郭倪给陈孝庆送来书信,命令他率军回来,毕再遇说:“郭倬、李汝翼军队溃败,敌人一定会尾追而来,我应该自己抵御敌人。”金人果然派五千多骑兵分两路追来,毕再遇令敢死军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己率兵冲入敌阵。金人看见他的将旗,大喊“毕将军来了”,就逃跑。毕再遇手挥双刀,渡水追击,杀死很多敌人,他的铠甲和衣服都被血染红,追击逃跑的敌人三十里。
嘉定十年,他以武信军节度使的身份辞官。去世,终年七十岁。被赠为太尉,积累赠官为太师,谥号为“忠毅”。
15. B 16. ①首先“江国,正寂寂”叙写词人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于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
②接着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
③最后,词人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心中不安,耿然于心,不能忘怀。短短六句,情感三处转换。
17. ①. 其志洁 ②. 故其称物芳 ③.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 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 ⑤. 出师一表真名世 ⑥.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⑦. 无以至今日 ⑧. 无以终余年 ⑨.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⑩. 澄江一道月分明
18. 错落有致 漫山遍野 相映成趣
19. ①“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是古徽州的真实写照。(或:古徽州的真实写照是“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②古徽州的黟县有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③古徽州的黟县是秀丽的田园之乡。
20. 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荡漾的小溪招人喜爱的特点。
②运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盈盈”突出了小溪的清澈,“绵绵”突出了小溪的潺潺不绝。
21. A 22. ①为保护人体健康搭建一道钢铁同盟②想提升免疫力③最终到达肠道的有益菌数量很有限
23.略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高一语文答案湛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调研考试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