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地理仁爱版七年级上册 课件(成套)
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浑天说,浑天仪,太阳和月亮,地球卫星照片,④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的真实形状,二地球的大小,三知识小结,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地球的形状,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表面积3.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等地理事物
阅读课本P8-11及地图册等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1.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2.会描述地球的大小;3.简单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个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1.天圆地方/“盖天说”
汉代,张衡,“浑天说”。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其中一位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杨利伟在神舟五号拍摄的地球画面,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太空这个高度观看我们生存的家园。
极半径是指地心到极点的距离。
赤道半径是指地心到赤道的距离。
地球并非正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告诉我们:
1、科学研究需要经过探索过程,从猜想到实践;2、做任何事情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考、探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船驶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地球上不同地方看北极星的高度角不同
5.月食上的阴影的弧形边缘,是地球遮挡太阳的光的结果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想一想:1.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吗?2.地轴的空间指向具有什么特点?
1.地球上并没有地轴(假想)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天圆地方说”/“盖天说”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5.地轴并不存在,只是人们假象的地球旋转轴
1. 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球的表面积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千米;极半径 千米;赤道半径 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 把它缩小,制成了地球的 ——地球仪。
1.我们站在海边看远来的船只,最先看到的应该是 ( ) A.船头 B.船舷 C.船帆 D.船尾 2.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示范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1,相交于南北极点,相互平行,圆圈除极点外,都相等,赤道0°纬线,知识回顾2,G0°40°W,H20°S0°,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节 地图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懂地图的语言,一地图上的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课堂演练,有经纬网的地图,先定极点再定方向,根据自转方向确定东西,二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纬线和纬度,一纬线的特点,二纬度的划分,三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线和经度,一经线的特点,二经度,越往西度数越大,越往东度数越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