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一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巩固应用,拓展提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及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估算、推理的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地情感体验。4.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十位有余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首位不能整除该怎么办。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十位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小棒等。学生准备36根小棒。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1、口算:16÷4= 40÷2= 60÷3= 50÷5= 80÷4= 90÷3=2、笔算:36÷3=3、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各位数能整除)的笔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旧知,为学习本节课新知识作铺垫。)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情境导入。视频欣赏:招远罗山《金山佛谕》结尾2、课件出示情境图:观察下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千手千眼观音左右两边一共32只手。预设问题:问题一:左边有多少只手?问题二:右边有多少只手?因为人的手是相对的,左右两边相等,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就是:每边各有多少只手?(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 明确用除法解决问题。课件完整出示问题: 千手千眼观音左右两边一共32只手,每边各有多少只手?(1)如何列式:32÷2= (教师板书)(2)教师质疑:为什么用除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两边一共32只手,要求每边多少只,就要把32只手平均分成2份,所以要用除法。2.学生尝试计算。你能算出32÷2的商是多少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结果? 预设:学生有可能想到分小棒、利用乘法想除法、列竖式等好方法。3.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借助小棒分一分。(想一想: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为什么这样分)(2)同位互相交流分法。(3)试着用竖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4.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有价值的问题便于后续交流。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交流分法,感知算理。师:哪一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1)同位两人合作汇报:一人演示,一人解说。(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除法基础知识,这里让学生摆一摆,运用已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达到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原是,突破教学的难点。)预设学生分法:先分成捆的:先把2捆平均分成两份,剩下那一捆拆开,和那两根合起来再去分,最后每份分得16根。(若出现如下分法:先分这两根,每份一根,再把两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捆,也就是10根,剩下的那一捆拆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最后,每份是:1+10+5=16(根),教师首先要表示肯定,同时要动员其他学生来评价这种分法:比较麻烦。)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对比发现先分成捆的更简单。(2)课件演示分法,教师点拨。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刚才,你们是这样分的:把3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先分哪些?(3捆)3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只能分得几捆呀?(1捆)剩下这一捆怎么办?(拆开)拆开就把这一个十看作了10个一,与这两个一合起来变成12个一,12个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几根呀?(6根)。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把3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6根,所以 32÷2的商是16。(3)学生闭上眼睛想分小棒的过程。2.交流竖式,提升方法。师:你能把我们上面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吗?学生代表上台边展示边讲解说明。预设学情:先分整捆的,所以要先算高位,用3个十除以2,得1个十,1写在十位上,十位上3-2=1,剩下的1再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用12除以2商6,写在个位上。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质疑: 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余下来的“1”怎么办?同位讨论交流: 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1个十,余下来的1个十,再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参与计算。3.课件动态演示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的结合。师:同学们,我们再来一起看大屏幕,对比一下竖式方法与分小棒的方法,你一定会发现它们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3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先分成捆的,把这3个十平均分成两份,在竖式里就是用3去除以2,3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1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商1,那么我们第一次分完之后,一共分掉了多少呀?(20),所以1×2=2,剩余的这1个十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3-2=1)剩下的这个十怎么办?(拆开)和两个一合起来是12个一,我们就要进行第二次分配了,在竖式中就要把这个2 落下来,用12÷2,商几呀?(6)6要商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看看我们第二次一共分掉了多少呀?(12根)所以2×6=12,最后12-12=0。32根小棒全部分完了。学生一边想分小棒的过程,一边修改自己的竖式。4.板书竖式,讲解算法。师:现在请大家帮帮老师一起把我们的竖式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好吗?32÷2,先用十位上的3除以2,商1,1要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一二得二,3-2=1,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12除以2商6,6要商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二六十二,12-12=0。5.探究如何验算。教师引导:要想知道这个结果对不对应该怎么办?(验算)如何验算? 同位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就像以前我们喜欢用加法来验证减法一样,我们一般选择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合理性。)6.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并验算。75÷5= 90÷6= 先展示错误的情况:鼓励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互相帮助。再展示正确的竖式:请学生代表讲解计算过程,帮助极少数学困生及时修改自己的竖式。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师:观察32÷2、75÷5、90÷6这三个算式的计算方法和63÷3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会发现:这节课研究的32÷2、75÷5、90÷6这三个算式在计算时十位上有余数,而上节课学习的63÷3,在计算时,每一位数都能整除。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十位上有余数)。2.总结竖式计算方法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计算32÷2、 75÷5、90÷6这三个算式的?在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语言表述等充分体验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后,建立直观表象,再在教师扶的情况下,逐步抽象出笔算除法的模型,并进行解释说明,学生才能在理解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的基础上学会笔算除法的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学更直接、更有效。)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我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大家经过一节课的认真研究,一定都会有很多收获,你敢于接受挑战吗?1.基本练习(1)填一填 交流重点:选择其中1个竖式,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2)不用计算,你能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十多吗? 95÷5 84÷2 92÷4 96÷3交流重点:你是怎样判断商是几十多的呢?(3)火眼金睛辨对错。 交流重点:说一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注意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要把商写到那一位上,十位上的余数不能丢下。)2.综合练习(1)在《金山佛谕》的观众席上一共有96个贵宾座,分成了6排,每排可以坐多少人?交流重点: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2) 小杰用60元钱买同样味道的饼干,分别可以买多少包?(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练习题,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优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一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一等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六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掌握算法,巩固提升,拓展应用,课堂回顾,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