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048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048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4页。
作品名称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作者姓名 性别 任教年限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详细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所用教材版本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 (人教社版)单元第2单元课节第5课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首先以呈现甲午遗迹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诱发兴趣。接着分三幕(一场撕心裂肺的战争、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段金瓯残缺的历史)进行内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纪念邓世昌》进行朗诵;对史料进行分析等,加强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熏陶,培养家国情怀。通过微课的展示,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最后通过一些题目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设计思路的指导依据:主要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2.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是中国人民从未有过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是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4.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时间的学习,他们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历史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民族正义感,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5.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均要说明设计意图,最后附板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6.教学设计特色教学立意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摆在首要的位置,即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构思 历史教学,最大的忌讳就是照本宣读,没有激情的读课本,学生没有激情的看课本,就会把活生生的历史课僵死化,让鲜活的历史变的呆板,最终让学生远离课堂。本课的构思,四个环节的设置,环环相扣;诗歌配合背景音乐,更加深了对学生情怀的熏陶;微课的穿插,轻松击破本课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产生共鸣。 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踏着历史的痕迹)图片展示甲午海战遗迹,让学生谈感受认真观看并思索,回答。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很快的贴近本课主题。环节二(一场撕心裂肺的战争)1、多媒体展示:本课整体知识结构;甲午战争有关的地图、材料;致远舰的水下考古视频;抗日人物图片。2、引导学生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过程、结果。学生结合材料、图片和视频,依据教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分组讨论为什么会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2)简单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3)黄海海战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当今为何要加强海洋防卫?(4)学生诗歌朗诵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思路。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一方面使得学生更多的了解了甲午战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分析和探索兴趣,为他们更准确的理解原因、影响和启示做了铺垫。环节三(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1、有步骤的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分析。共同探讨条约带来的影响(微课教学)2、小组探究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学生与教师一起互动,学习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归纳首先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其次通过材料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一方面学生熟悉教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 环节四(一段金瓯残缺的历史)1、利用讲述法,介绍“三国干涉还辽”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其实质。2、通过图画(时局图)和表格的形式了解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3、“门户开放”政策的深刻解读及其反应的实质1、结合教师讲述内容和多媒体展示知识,思考以下问题:西方列强“战前支持侵略,战后干涉还辽”的矛盾态度说明了么问题?2、《时局图》中的动物代表的是什么,有何内涵。3、“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帮助学生理出线索,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教师补充,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既复习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加深了理解。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