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背景,了解诗题,初读全诗,感知诗境,借助注释,了解诗意,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了解诗题1、曾几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不仅是宋朝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大诗人陆游的老师。曾几在浙江三衢山游玩时,被旅途的景色所吸引,就写下了《三衢道中》这首诗。2、读题目,读准“衢”的字音,并了解其义。衢,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元和郡志》一书中说:“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意思就是衢州有座三衢山,故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二、初读全诗,感知诗境1、初读诗句,认识“减”字。2、播放吟唱音频,感知诗境。3、再读全诗,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三、借助注释,了解诗意1、第一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对照以下诗句,感知诗人的心情: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白居易《浪淘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通过“泛尽”“却”字,感知诗人高涨的游兴。读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3、三四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依然和来时的路一样绿树荫浓,爽静宜人,再加上那几声黄鹂的啼鸣,幽韵悦耳,诗人的心情更加舒畅愉悦。“添得”二字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这才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此诗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4、想象画面,带着和诗人同样的愉悦之情再读。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梅、溪、泛、减”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诗人游览了三衢山,感受了中华大地山之美、水之秀。我们还发现诗中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祖国的山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出诗人乐山乐水的情怀。五、作业:练习背熟《三衢道中》,并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首诗中描写的画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