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光的色散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光的色散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各种色光中能产生光的色散的是(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太阳光2.如图所示,是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正中心上方悬挂的斗屏,它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一块斗屏,在场馆每一个座位上抬头,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斗屏上播放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斗屏上丰富色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观众看到斗屏上比赛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C.观众能看到屏幕上方红色的横幅,是因为横幅吸收了红光 D.观众可以在各个方向看到屏幕上画面,是因为斗屏上的光可以不沿直线传播3.2022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名为“天、地、人”,是一个充满动感的人形,暗示着残疾人在运动和生活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会徽图形是由三基色构成的“之”字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组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不是三基色的是( )A.黄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4.图所示光现象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是( )A.日食现象 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雨后彩虹 D.“凿壁偷光”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出时,我们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水中的倒影要比实物暗一些,其原因是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现象 C.坐在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银幕发生了漫反射 D.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红、黄、蓝色光混合而成的二.填空题(共4小题)6.教室里用白色的布而不用其他颜色布来做投影幕,这是因为 ,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字,这是因为 ,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银幕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 的缘故。7.2022年4月28日,君君中午一进家门就激动地喊道:“妈妈快看,太阳好漂亮!”妈妈到阳台往天空一看,原来达州上空出现了漂亮的日晕。日晕,又叫圆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高空中有卷层云时,高空中会飘浮着无数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成的冰晶,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会发生反射和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斜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属于光的 现象;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9.“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花是红的,因为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选填“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0.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1)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由图可知三棱镜对 (选填“A”或“B”)光的偏折能力更强。(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发现,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 (选填“A”或“B”)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3)人们发现,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光和蓝光。11.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发生了色散现象,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那么A是 ,B是 。(2)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普遍性,通过此图可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选填“顶角”或“底边”)偏折,其中偏折幅度最大的是 (填写可见光中的某色光)。四.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12.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后填空园艺家为何失败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决定的;红花会反射 色的光;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看到叶子是绿色的,是因为 。预测冰山和暗礁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2)这种装置的名称叫 ,为使它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声波。(3)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 声波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13.光谱学的发展与应用在牛顿之前,人们对太阳光的颜色及彩虹的成因争论不休。与此同时,大量新的分歧及新的光学现象陆续产生。直到牛顿做出了著名的色散实验——牛顿的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谜底才得以解开。1666年,牛顿布置了一个房间作为暗室,只在窗板上开一个圆形小孔,让太阳光射入,在小孔后面放一块三棱镜,立刻在后面的墙上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排开的彩色光带。牛顿查找资料,发现当时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白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之所以变成依次排列的各色光,并不是白光有复杂成分,而是白光与棱镜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牛顿又通过让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颜色并不发生改变,及利用光路可逆让七种单色通过三棱镜复原为白光的实验,不但驳斥了色散是白光与棱镜相互作用的结果,也证明了白光是一种由多种单色光构成的复色光这一事实。那色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知道光是什么,光就是电磁波,颜色的本质就是光的频率,由于复色光中拥有各种不同频率的光,而这些光在介质中传播又表现出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当复色光在通过具有不同几何外形的介质传播之后,不同频率的光线会因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出射角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投映出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彩色光带。而光带就是不同频率大小的光依次排列的单色光图案,也被称为光学频谱,简称光谱。牛顿的色散实验,可算是最早的光谱研究了,其后渥拉斯顿和夫琅和费都先后独立地观察到了光谱线。1814~1815年之间,夫琅和费公布了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条暗线,称为夫琅和费暗线。随着科学家们对光谱不断深入的研究,光谱学也逐渐成为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实用光谱学是由基尔霍夫与本生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由于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犹如人们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10的负10次方)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后来人们还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几种当时还未知的元素,并且证明了太阳里也存在着多种已知的元素。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检查半导体材料硅和锗是不是达到了高纯度的要求时,就要用到光谱分析。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谱学也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1)牛顿的色散实验说明白光是由 组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解答】解: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发生色散;红光、绿光、蓝光都是单色光不能发生色散,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D。2.【解答】解: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斗屏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确;B、斗屏是光源,能发出光线,观众看到斗屏上比赛的画面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观众能看到屏幕上方红色的横幅,是因为横幅反射了红光,故C错误;D、观众可以在各个方向看到屏幕上画面,是因为斗屏上的光可以射向各个方向,在传播时,每一条光线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错误。故选:A。3.【解答】解: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黄光不是光的三基色。故选:A。4.【解答】解:A、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由空气中的小水珠将太阳光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故选:C。5.【解答】解:A、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们就看见了太阳,是太阳光经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故B错误;C、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故C正确;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4小题)6.【解答】解:白色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教室里用白色的布而不用其他颜色布来做投影幕,这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银幕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答案为: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银幕上发生漫反射;光沿直线传播。7.【解答】解:(1)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2)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就是日晕,是光的色散现象。故答案为:凝华;折射。8.【解答】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答案为:光的色散;蓝。9.【解答】解: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故答案为:反射;透过。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0.【解答】解:(1)由图可知,三棱镜对B光的偏折能力更强,对A光的偏折能力较弱;(2)红光之外有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3)红光、绿光和蓝光称为光的三原色,将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故答案为:(1)B;(2)A;(3)绿。11.【解答】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了色散现象,在光屏上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因此,A是红光,B是紫光。(2)由图可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其中偏折幅度最大的是紫光。故答案为:(1)红光;紫光;(2)底边;紫光。四.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12.【解答】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能反射和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红花会反射红光,太阳光照射到一个绿色的叶子上,叶子表面只能反射绿色光;(2)声呐是利用回声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因为超声波的能量大,穿透性强,海上装置声呐利用此原理可以较早的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3)海上风暴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海上警报器接收的是次声波;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故答案为:(1)它反射的色光的;红;叶子反射了绿色的光;(2)声纳;超;(3)次;超。13.【解答】解:(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色光组成;(2)由于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犹如人们的“指纹”一样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10的负10次方)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故答案为:(1)七种色光;(2)见解答部分。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8 14:14:37;用户:初中物理;邮箱:xueshen02@xyh.com;学号:3023607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光的色散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是一个大水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