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1《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1《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第1页
    6.1《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第2页
    6.1《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6.1《老子》四章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6.1《老子》四章课后作业题,共9页。
    《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练习1.《老子》第十一章中,用“                       ”两句指出“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2.《老子》第十一章中,写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的中空处,才有器皿的作用的句子是“                          ”。3.《老子》第十一章中,以车毂为例,用“                       ”三句形象地说明了“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4.《老子》第十一章中,以凿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无”的作用的句子是“                          ”。5.老子通过车、器具、房屋等日常事物,看到了“无”的作用,得出“                   ”的结论。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的句子是“                        ”。7.《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的句子是“                        ”。8.《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                        ”两句写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9.《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急躁冒进、自以为是、自我炫耀的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的句子是“                          ”。10.《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人们常常厌恶“余食赘行”,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的句子是“                          ”。1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比喻急躁冒进,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            ,           ”。1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用“                       ”两句写了解别人的人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明智。1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用“                    ”两句写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1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写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强大的句子是“                      ”。15.《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写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的句子是“                          ”。16.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7.《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时容易解决的句子是“                      ”。18.《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混乱没有产生时就治理的句子是“                        ”。19.《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句子是                         ”。20.《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与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异曲同工之妙。2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大树为喻,论述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22.“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末期《老子》第六十四章。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2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两句指出不顺应自然规律强为,肯定会失败;紧紧把持东西不放,反而会失去。 2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有道之士遵循规律自然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不放,所以不会失去的句子是“                                 2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像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对待结束,就不会有失败的事的句子是“                      ”。2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句子是“                         ”。27.《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圣人想望别人所不想望的,不重视难以得到的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运行而不妄加干预的句子是“                                                                   ”。28.《老子》善于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室”为例,用“                        ”说明“有无相生”的道理。 29.《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                     ”两句劝诫人们不要自我显露、自以为是。30.《老子》第三十三章中“                     ”两句和《孙子·谋攻》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有异曲同工之妙。 3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                  ”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32.《老子》第十一章中,阐述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的句子是“                               ”。3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                     ”两句劝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应低调内敛。3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阐述“知足”和“勤勉”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5.人们常常说“防患于未然”,《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两句与之意思相近。 36.《老子》第十一章中,用                         ”两句总结“有”与“无”的关系,提醒世人注意日常事物通常被忽视的一面。37.《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                                    四句表达对那些过于自我表现的行为的批评。3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论述“有能力”和“强者”的句子是“                     ”。  39.《老子》第六十四章中,阐述事物还处在未生变和萌芽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处理的句子是“                                             ”。40.《老子》第十一章中,以“器”为例,用                                ”三句说明了“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42.《老子》二十四章中,用“                       ”两句比喻,引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43.成语“知足常乐”出自《老子》四十六章中的“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             ”与之意思相近。 44.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行路”比喻积累的重要性。4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46.《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用“                          ”两句论述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虽然肉体会消失,但其精神可以永垂不朽。47.“行百里者半九十”,《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两句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谨慎小心,不到最后的胜利,决不松懈。48.李斯谏逐客书中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练习答案1.《老子》第十一章中,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句指出“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2.《老子》第十一章中,写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的中空处,才有器皿的作用的句子是“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3.《老子》第十一章中,以车毂为例,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句形象地说明了“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4.《老子》第十一章中,以凿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无”的作用的句子是“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5.老子通过车、器具、房屋等日常事物,看到了“无”的作用,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的句子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7.《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8.《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两句写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9.《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急躁冒进、自以为是、自我炫耀的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的句子是“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10.《老子》第二十四章中,写人们常常厌恶“余食赘行”,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的句子是“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1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比喻急躁冒进,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两句写了解别人的人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明智。1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用“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两句写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1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写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强大的句子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5.《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写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的句子是“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6.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7.《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时容易解决的句子是“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18.《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混乱没有产生时就治理的句子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9.《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句子是“其脆易泮,其微易散”。20.《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与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异曲同工之妙。2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大树为喻,论述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春秋末期《老子》第六十四章。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2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两句指出不顺应自然规律强为,肯定会失败;紧紧把持东西不放,反而会失去。 2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有道之士遵循规律自然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不放,所以不会失去的句子是“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2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像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对待结束,就不会有失败的事的句子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句子是“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27.《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写圣人想望别人所不想望的,不重视难以得到的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运行而不妄加干预的句子是“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28.《老子》善于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室”为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说明“有无相生”的道理。 29.《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两句劝诫人们不要自我显露、自以为是。30.《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两句和《孙子·谋攻》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有异曲同工之妙。 3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32.《老子》第十一章中,阐述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的句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3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两句劝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应低调内敛。3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阐述“知足”和“勤勉”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35.人们常常说“防患于未然”,《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两句与之意思相近。 36.《老子》第十一章中,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句总结“有”与“无”的关系,提醒世人注意日常事物通常被忽视的一面。37.《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四句表达对那些过于自我表现的行为的批评。3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论述“有能力”和“强者”的句子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9.《老子》第六十四章中,阐述事物还处在未生变和萌芽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处理的句子是“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40.《老子》第十一章中,以“器”为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三句说明了“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42.《老子》二十四章中,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两句比喻,引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43.成语“知足常乐”出自《老子》四十六章中的“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与之意思相近。 44.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行路”比喻积累的重要性。4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即“常于几成而败之”;如果能做到“慎终如始”,就不会失败。46.《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用“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两句论述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虽然肉体会消失,但其精神可以永垂不朽。47.“行百里者半九十”,《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两句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谨慎小心,不到最后的胜利,决不松懈。48.李斯谏逐客书中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巩固练习,共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背诵课文理解性默写练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背诵课文理解性默写练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共3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